一种邻近基坑的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743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119931.3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近基坑的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包括用于加固基坑挡土结构的局部加固模块、提供纠偏荷载的伺服模块、传递荷载的传力模块、承台抱箍以及用于桥梁监测的监测模块。本发明针对性地解决了紧邻基坑边缘的桥梁结构纠偏的一系列问题,可适配基坑和承台之间的不同相对位置与距离关系以及承台的尺寸形状等变量,并能将纠偏荷载有效均匀地传递至承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装配式通用化装置,为邻近基坑的桥梁纠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此外,本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可实现现场的快速安装与使用,为桥梁结构安全保护及应急抢险等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圆形结构形变的测量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31544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95327.X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结构形变的测量装置,包括穿杆(7),穿杆(7)的两端设有圆形限位装置(6),圆形限位装置之间设有若干个位移计组件(1),所述位移计组件(1)设有若干个位移计(2),位移计(2)与信号线相连,位移计组件(1)的中间设有与穿杆(7)装配的穿杆孔(12)。本发明为圆形结构形变测量方式提供了新思路,该测量装置为模块化安装,提高了此类测量装置布置效率和可操作性;此外本发明适用性强,通过简单调节即可用于不同尺寸的结构测量,满足不同测量角度的要求,可按需灵活调整测量断面布置的位置及密度。

    一种预埋式电缆支架及电缆沟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2135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1044334.0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式电缆支架及电缆沟的施工方法,所述预埋式电缆支架是把可转动支架结构固定在带栓钉的支架槽盒内,通过可转动支架结构来实现其收纳档位及工作档位的切换。本发明可在电缆沟施工的钢筋绑扎阶段通过栓钉将其固定于电缆沟钢筋上,混凝土浇筑后拆模直接把支架转动出来即可用于电缆敷设,简化了电缆沟支架的安装流程,省去了传统电缆支架安装的定位、打孔、螺栓安装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本发明通过槽盒及栓钉与电缆沟钢筋直接连接而并非安装于混凝土表面,这样电缆支架不易脱落,承载力也有较大提高。

    一种邻近基坑的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7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110119931.3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邻近基坑的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桥梁主动纠偏装置包括用于加固基坑挡土结构的局部加固模块、提供纠偏荷载的伺服模块、传递荷载的传力模块、承台抱箍以及用于桥梁监测的监测模块。本发明针对性地解决了紧邻基坑边缘的桥梁结构纠偏的一系列问题,可适配基坑和承台之间的不同相对位置与距离关系以及承台的尺寸形状等变量,并能将纠偏荷载有效均匀地传递至承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装配式通用化装置,为邻近基坑的桥梁纠偏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此外,本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可实现现场的快速安装与使用,为桥梁结构安全保护及应急抢险等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一种大直径电力隧道电缆内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108238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36748.2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电力隧道电缆内支架,包括结构支架、水平预制隔断板和竖向预制隔断板;通过环钢片、中柱以及横梁来组成结构支架的一榀,每榀之间再通过连接榀间环钢片的边梁及连接榀间中柱的中梁来组成结构支架,所述环钢片的两端嵌入到隧道内的底部混凝土平台,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环钢片上,另一端固定中柱上,中柱的顶端固定在环钢片上,所述水平预制隔断板放置在横梁上,竖向预制隔断板固定在榀与榀之间的中柱上,所述环钢片及中柱上分别固定有若干电缆托架本发明将电力隧道内部空间隔断成四个独立仓室,大大提高了电力隧道的空间利用率,能有效控制灾害蔓延及事故风险,同时还提高了电缆敷设及后续人工巡线及检修的便利性。

    一种电缆沟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2096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1911108780.0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沟伸缩缝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电缆沟伸缩缝结构为预制结构,包括弹性型钢,所述弹性型钢为口字型,所述弹性型钢的截面形状为多个V字型组合,沿弹性型钢轴线的两侧固定有若干条搭接钢筋,且弹性型钢轴线的两侧沿着弹性型钢外边线都固定着止水带,所述止水带为ㄩ型。本发明既满足了混凝土结构热胀冷缩的伸缩空间要求,又保证了电缆沟伸缩缝两侧电缆沟结构的连续性,提高了电缆沟伸缩缝结构的刚度,从而防止两侧电缆沟结构因差异沉降或侧移而导致的电缆沟结构内部的电缆线拉伸或脱落,且本发明能采用装配式及标准化施工,保证了电缆沟伸缩缝结构的施工质量及进度。

    一种预埋式电缆支架及电缆沟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0987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1410695.X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埋式电缆支架及电缆沟的施工方法,所述预埋式电缆支架是把可转动支架结构固定在带栓钉的支架槽盒内,通过可转动支架结构来实现其收纳档位及工作档位的切换。本发明可在电缆沟施工的钢筋绑扎阶段通过栓钉将其固定于电缆沟钢筋上,混凝土浇筑后拆模直接把支架转动出来即可用于电缆敷设,简化了电缆沟支架的安装流程,省去了传统电缆支架安装的定位、打孔、螺栓安装等工序,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本发明通过槽盒及栓钉与电缆沟钢筋直接连接而并非安装于混凝土表面,这样电缆支架不易脱落,承载力也有较大提高。

    一种具有自修复能力的现浇混凝土免拆模板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569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302431.7

    申请日:2017-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修复能力的现浇混凝土免拆模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所需现浇混凝土免拆模板的尺寸设计要求制备内钢模和外钢模;2)准备混凝土材料;3)将所准备混凝土材料进行拌和;4)浇筑第一层混凝土;5)放入内模板、将底面有孔洞的内钢模缓慢推入;6)浇筑第二层混凝土;7)浇筑第三层混凝土;8)拆模和养护。本发明可以自主感知并修复细小裂缝;模板为预制构件,施工操作简单并且可以把部分钢筋预埋进模板;具有自主修复裂缝的功能,延缓有害物质沿结构表面裂缝渗入混凝土锈蚀钢筋,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寿命,并且可代替传统木模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和快捷施工,节省木材资源,前景十分广阔。

    一种大直径电力隧道电缆内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10823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0036748.2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直径电力隧道电缆内支架,包括结构支架、水平预制隔断板和竖向预制隔断板;通过环钢片、中柱以及横梁来组成结构支架的一榀,每榀之间再通过连接榀间环钢片的边梁及连接榀间中柱的中梁来组成结构支架,所述环钢片的两端嵌入到隧道内的底部混凝土平台,横梁的一端固定在环钢片上,另一端固定中柱上,中柱的顶端固定在环钢片上,所述水平预制隔断板放置在横梁上,竖向预制隔断板固定在榀与榀之间的中柱上,所述环钢片及中柱上分别固定有若干电缆托架本发明将电力隧道内部空间隔断成四个独立仓室,大大提高了电力隧道的空间利用率,能有效控制灾害蔓延及事故风险,同时还提高了电缆敷设及后续人工巡线及检修的便利性。

    一种主动牵拉式桥梁保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7517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163859.9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牵拉式桥梁保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桥梁保护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牵拉荷载的伺服模块、传递牵拉荷载的传力模块、包裹承台的承台抱箍以及用于桥梁位移监测和拉力监测的监测模块。本发明针对性地解决了受近接施工影响的既有桥梁保护的一系列问题,可适配不同空间距离关系、异型承台等使用场景。通过传力模块和承台抱箍,把伺服模块的荷载均匀传递给受保护承台,对桥梁提供有效保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装配式通用化装置,为受近接施工影响的既有桥梁进行预先保护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此外,本装置的模块化设计可实现现场的快速安装与使用,并对盖梁和承台位移进行了重点监测,为桥梁结构安全保护及应急抢险等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