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25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92872.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坝‑坝基整体安全度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方法包括构建拱坝‑坝基数值计算模型;对拱坝‑坝基数值计算模型施加超载重力,并计算出模型中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根据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计算出对应单元的损伤变量;当任一个单元的损伤变量大于或等于设定阈值时,以与该损伤变量对应的超载重力的超载系数为整体安全度系数;当所有单元的损伤变量均小于设定阈值时,增大超载系数,根据增大后的超载系数计算超载重力,重复超载重力施加、应力应变计算、损伤变量计算以及判断的步骤。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坝体以及坝基的损伤情况,提高了拱坝‑坝基整体安全度计算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202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20946.9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推荐方法及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地质信息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抽取与不利结构面相关的地质实体信息,完善地质信息数据层;构建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知识图谱本体模型,提取与不利结构面相关的处理措施实体信息,完善处理措施数据层;将不利结构面地质信息与处理措施建立对应关系,形成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知识图谱模型;基于分布式表示学习的推理方法,开展知识图谱补全;将待处理不利结构面的地质勘测信息输入图谱,推荐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本发明将地质勘测信息与拱坝坝肩不利结构面处理措施进行结构化知识表达,可以随着地质信息的不断完善,对不利结构面的处理措施进行快速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7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34108.7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空间力系分解的拱坝坝肩块体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拱坝坝肩块体所受外荷载,判断块体滑动方向,在块体滑动计算空间力系上分解块体所受外荷载,计算块体滑动力和块体抗滑力,计算块体安全系数,评价块体安全状态。本发明利用空间力系分解,能够精确的将块体滑动力与块体抗滑力分解至块体滑出方向,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得块体滑动力和块体抗滑力的数值大小及作用方向,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坝肩块体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拱坝坝肩块体安全性评价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7467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65278.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装置、方法及拱坝地质力学试验模型,该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框架、运动平台、激光测距仪以及控制系统;运动平台设于固定框架的顶部,激光测距仪设于运动平台上,控制系统根据拱坝地质力学试验模型的不同高程平切图中的点坐标控制运动平台动作,从而调整激光测距仪在固定框架的位置;在固定框架的不同位置,激光测距仪向下发射竖直激光束,以实现放样定位以及测量竖直激光束发射点与砌筑平面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利用激光进行自动定位测距,缩短了试验模型砌筑过程中放样定位所需时间,提高了放样定位效率和精度,进而提高了试验模型的砌筑效率,提高了试验模型的模拟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58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4422.7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围岩变形应力监测的物理模型试样浇筑装置和方法,浇筑装置包括由多块侧板拼接而成的辅助框架和设置在辅助框架内的连接线,该辅助框架形状与物理模型试样浇筑时所采用的浇筑模具形状相匹配;所述辅助框架上设有浇筑口,辅助框架至少两个相对侧板上均设有绑扎孔,该绑扎孔的中心位置与辅助框架内应变砖预设位置的中心在该侧板上的投影相对应;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绑扎孔固定相连,另一端用于与应变砖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浇筑装置和浇筑方法解决了物理模型试样浇筑过程中如何保证应变砖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63964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82757.X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空气蓄能电站,包括在地下开挖的多个洞室构成的洞室群、设置于地下的压缩空气蓄热器和透平膨胀机、设置于地表的压缩机组和发电机组;各洞室之间连通;压缩机组的输入端与能源设备连接,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与用电设备连接;压缩机组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压缩空气蓄热器连接,压缩空气蓄热器通过管道与洞室群中的任一洞室连通;透平膨胀机与洞室群中的任一洞室通过管道连通,透平膨胀机与发电机组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压缩空气蓄热器与透平膨胀机之间连接有回热器。本发明采用地下洞室群储存压缩空气,储量巨大,且储气更安全,密封效果更好,成本低,耐久性更好,且维修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2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84074.5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洞室内压的加载装置及方法。所述模拟洞室内压的加载装置包括活塞、套筒、丝杆和驱动机构,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三个呈圆周围合的管片,所述丝杆上通过正反螺纹连接有两个活塞,两个所述活塞同时抵接于套筒内孔的两端,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以使所述丝杆上的两个活塞相对或相背位移,两个活塞相对位移时,至少三个所述管片径向撑开以形成加压状态,两个活塞相背位移时,至少三个所述管片径向内缩以形成释压状态。本发明采用机械式结构可以避免因密封性问题导致的水/气泄漏和气囊突出破坏问题,保证试验有效和过程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21243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567941.X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5G5/00 , B65D90/04 , B65D90/02 , B65D90/00 , B65D88/76 , B32B13/04 , B32B13/12 , B32B27/32 , B32B15/18 , B32B15/0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罐式浅埋地下岩洞储气库结构,包括在岩体(1)上开设的储气腔(9),所述储气腔的内壁上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初衬混凝土层(2)、防水层(3)、二衬混凝土层(4)、钢衬密封层(7),所述二衬混凝土层(4)与所述钢衬密封层(7)之间设置聚四氟乙烯层(6),且所述聚四氟乙烯层(6)与所述钢衬密封层(7)之间形成摩擦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延长钢衬密封层的使用寿命以及大幅提高储气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22129.0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储气库围岩破坏过程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型试样、试验监测模块和模型边界,所述模型试样包括储气洞室和模拟围岩,所述模拟围岩中设置有储气洞室,所述储气洞室的进气处设有贯穿所述模拟围岩的预埋压气管道;所述试验监测模块包括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所述第一监测模块用以监测所述储气洞室和所述模拟围岩的受力及变形特征,所述第二监测模块用以监测裂隙的演化过程;所述模型边界包括柔性应力边界和刚性位移边界,均设置在所述模型试样的外部,用以模拟地应力。本发明能够揭示地下储气库工程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和致灾机理,实现地下储气库安全性评估,为工程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43901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910830483.0
申请日:2019-09-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抗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边坡中开设有第一施工通道、第二施工通道、多个竖向布置的抗滑桩孔,以及与抗滑桩孔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孔;导孔位于相应的抗滑桩孔的上方并与相应的抗滑桩孔连通;第一施工通道设于多个抗滑桩孔的下部并与多个抗滑桩孔均连通;第二施工通道从边坡的临空面向边坡内延伸并与第一施工通道连通;第一施工通道、第二施工通道、多个抗滑桩孔和多个导孔中均浇筑有混凝土。通过开挖施工通道作为埋入式抗滑桩开挖弃渣运输通道,再通过从上往下钻导孔至与第一施工通道连通,最后采用反井钻对所钻导孔的下部进行扩孔,扩孔即可形成抗滑桩孔,因而可避免从下往上人工开孔带来的安全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