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218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72825.5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26 , G06F16/9537 , G06F16/9538 , H04W4/02 , H04W4/20 , H04W4/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累积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手机基站服务范围确定研究单元;(2)根据手机信令大数据、路径规划API大数据等多源数据获取出行时耗数据和就业岗位数据;(3)根据居民出行调查确定时间阈值;(4)根据时间阈值、出行时耗数据、就业岗位数据构建机会累积模型;(5)根据机会累积模型得到公共交通就业可达性与小汽车就业可达性结果。本发明可用于对比不同交通方式的就业可达性差距,以此指导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和局部地区交通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94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029446.6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公交可持续适宜发展区评估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以栅格为空间分析单元,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得到任意两个栅格间的高峰小时出行人次。结合高德地图路径规划API获得的各栅格中心之间的实际出行距离,再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出不同距离段下地面公交的分担率,或称“公交分担率‑距离曲线”。然后,根据栅格间高峰小时出行人次和“分担率‑距离曲线”,汇总得到各栅格高峰小时公交出行人次,再结合公交IC卡数据修正各栅格高峰小时公交出行人次。科学判定提供地面公交服务的最小客流量阈值,进而识别城市公交可持续适宜发展区。本发明能够从城市空间层面为地面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6341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29446.6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公交可持续适宜发展区评估方法,具体步骤包括:以栅格为空间分析单元,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得到任意两个栅格间的高峰小时出行人次。结合高德地图路径规划API获得的各栅格中心之间的实际出行距离,再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出不同距离段下地面公交的分担率,或称“公交分担率‑距离曲线”。然后,根据栅格间高峰小时出行人次和“分担率‑距离曲线”,汇总得到各栅格高峰小时公交出行人次,再结合公交IC卡数据修正各栅格高峰小时公交出行人次。科学判定提供地面公交服务的最小客流量阈值,进而识别城市公交可持续适宜发展区。本发明能够从城市空间层面为地面公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0372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275856.6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的潜力模型就业可达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手机基站服务范围及交通路网数据确定研究单元;(2)根据手机信令大数据、路径规划API大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能够反映居住信息、就业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的就业可达性数据库;(3)根据出行成本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潜力模型;(4)利用潜力模型对就业可达性进行分析。本发明可用于对比不同交通方式的就业可达性差距和多要素与就业可达性的相关性分析,以此指导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居住区组团的规划建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