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38963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38359.4

    申请日:2021-05-18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中冷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组成,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散热。在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有效提高了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冷却效果,且实现了循环冷却的作用。

    一种高效的热泵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0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11573.9

    申请日:2021-0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热泵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在所述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内外部均连通安装有连通管,在所述连通管室外部分外部涂装有镀锌涂层,在所述连通管外部两端分别连通安装有热源水箱装置和冷源水箱装置,在所述室外机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套件,在若干个所述导流套件底部连接安装有冷凝水回收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计合理,内部热源水箱装置可在制热模式时提供有效热量补充,冷源水箱装置可进行分层集水,保证冷源质量,有效保障制热制冷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对冷凝水进行合理回收,改进了现有装置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节能钎焊炉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28293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21773.0

    申请日:2015-11-24

    IPC分类号: B23K3/04 B23K3/053

    CPC分类号: B23K3/04 B23K3/053

    摘要: 一种节能钎焊炉,包括主支架、炉顶、炉壳、马弗、马弗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加热段及与所述第一加热段相连的第二加热段,所述第一加热段设有上部烧嘴和下部烧嘴,所述第二加热段设有顶部加热器和下部加热器,所述炉壳及马弗均为整体结构,且所述炉壳及马弗包裹所述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所述第一加热段的加热方式为天然气加热,所述第二加热段的加热方式为电加热。本发明提出的节能钎焊炉将天然气加热和电加热设计在一个炉内,能够在节能减排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钎焊产品的钎焊品质和效率。

    一种高效的热泵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000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211573.9

    申请日:2021-0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热泵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在所述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内外部均连通安装有连通管,在所述连通管室外部分外部涂装有镀锌涂层,在所述连通管外部两端分别连通安装有热源水箱装置和冷源水箱装置,在所述室外机组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套件,在若干个所述导流套件底部连接安装有冷凝水回收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计合理,内部热源水箱装置可在制热模式时提供有效热量补充,冷源水箱装置可进行分层集水,保证冷源质量,有效保障制热制冷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可对冷凝水进行合理回收,改进了现有装置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3280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538358.X

    申请日:2021-05-18

    IPC分类号: F24F1/16 F24F1/38 F25B3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泵空调室外换热器,包括:壳体;用于接收外界空气并实现换热的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内侧;以及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壳体外侧,用于配合所述壳体加速所述换热机构的换热效率;其中,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设于所述壳体内侧;至少一个换热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换热箱与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换热箱并实现多向换热;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设于所述换热箱外侧,与所述壳体相连,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换热组件可以提升装置在换热时空气的单位流量,并增加换热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换热效率。

    一种可高效散热的中冷器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836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11572.4

    申请日:2021-02-25

    IPC分类号: F02B29/04 F02B7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效散热的中冷器结构,包括金属框架,在所述金属框架内部嵌装有若干个散热翅片,在所述金属框架左侧设置有进气歧管,在所述金属框架右侧设置有排气歧管,在所述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外部均安装有管道散热装置,在两侧所述管道散热装置上均安装有一个导热组件,在若干个所述散热翅片左右两侧上方还分别安装有一个辅助散热装置,在所述金属框架顶部安装有除尘装置,在所述金属框架底部还连通安装有吸尘装置,本装置通过两侧管道散热装置与中部两个辅助散热装置配合,采用风冷水冷双重散热,进一步提高中冷器整体散热效果,同时,顶部除尘装置配合底部吸尘装置,可对内部进行高压吹扫,去除冷器外部集附的大量灰尘。

    一种中冷器结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40969U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21978908.X

    申请日:2018-11-27

    IPC分类号: F02B2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结构,包括进气室、出气室、主板、侧板、散热带、减震组件和管子组件;所述主板上设置有可供连接所述管子组件的拉伸冲孔,所述拉伸冲孔的翻边朝向所述主板的内侧;所述管子组件包括由上至下均布的若干跟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两块所述主板的拉伸冲孔,最上端和最下端的冷却管分别紧密贴合上下两侧的所述侧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管紧密贴合侧板,从而减少中冷器芯子的宽度;拉伸冲孔的翻边朝向所述主板的内侧使得拉伸冲孔与冷却管的接触截面变大,自然拉伸减少冲孔四周裂纹及增大拉伸冲孔与主板接触面积,提高冷却管与主板之间的焊合率,加强中冷器主板与冷却管之间强度。

    一种汽车用机油滤清器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509694U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20595795.X

    申请日:2023-03-24

    发明人: 林小平

    IPC分类号: F01M11/03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机油滤清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位于下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且位于壳体的内部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固定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壳体连通,所述排油管的内壁上且位于一端开设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的内部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的一侧面固定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外壁上,且位于第二锥面的一侧固定设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与排油管接触,所述排油管与密封塞的连接处设有紧固螺母,使用者可以通过拆卸紧固螺母来对密封塞进行拆卸,以将壳体内部的废机油排出,防止长时间放置出现堵塞的现象。

    一种中冷器芯体半自动组装机

    公开(公告)号:CN205363241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20182282.6

    申请日:2016-03-10

    IPC分类号: B23P21/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芯体半自动组装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中心处设有方形的操作面,所述操作面的前后侧均设有压板,压板分别传动连接有一压合油缸,且压合油缸均固定设有工作台上;操作面的左右侧均设有侧板,侧板靠近操作面的一侧面上均匀的设有多个隔板,且隔板之间设有分隔槽,侧板的外端面分别传动连接有一限位油缸,限位油缸活动设于工作台上的横向滑轨上,且横向滑轨左右向水平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整体使用方便,采用半自动操作,因此整体造价低廉,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的加工效率,而且学习使用快速,便于人员的快速使用。

    一种中冷器水室铆合机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93344U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20182211.6

    申请日:2016-03-10

    IPC分类号: B21D39/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冷器水室铆合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上安装有工作台,工作台的四周安装有外支架,所述外支架的顶部安装有冲压装置,冲压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冲头,冲压装置的输出方向竖直朝下,冲头的下方设有模具,模具的右端通过转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模具和伺服电机均活动设于工作台上,伺服电机的下表面通过顶杆传动连接伺服电机顶升气缸,通过伺服电机顶升气缸的顶升作用将伺服电机顶起,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中冷器水室的四面铆合,从而方便后续的加工进行,整体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也降低了人员劳动量,从而使得整体的生产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