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7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067473.2
申请日:2023-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保护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直流线路的暂态电压;根据暂态电压判断是否满足预设的启动判据确定保护是否启动,若满足,则保护启动,获取直流线路的暂态电压行波;对暂态电压行波进行多尺度小波变换提取特征信息;根据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的动作判据和辅助判据,确定故障类型和保护是否动作,若是,则保护动作,控制直流断路器跳闸;通过预设的重合闸策略控制直流断路器重合闸,并判断重合闸是否成功,若否,则确定故障距离,并将故障类型和故障距离上报;本发明能够减小信号噪声干扰,准确识别故障类型与故障距离,并通过直流断路器执行保护动作,保障直流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96956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595869.0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受端交流故障处理方法及系统,根据受端交流系统电压跌落值计算VSC的无功功率补偿量,并将其补偿至每个VSC外环控制器上;根据受端交流系统电压跌落值计算VSC的有功功率最大值,根据VSC有功功率最大值计算VSC外环控制器的电流参考值的限幅值,作为每个VSC外环控制器产生的d轴电流参考值的限幅;根据VSC有功功率最大值计算送端LCC控制器的电流限幅值,作为送端LCC控制器产生的电流参考值的限幅本发明方法使得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降低故障暂态情况下造成的VSC子模块过电压,同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LCC出现连续换相失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89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44569.1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清除MMC型直流配网的直流故障限流器及控制方法,该直流故障限流器包括H桥电路、直流电抗器与限流电阻、主断路器以及直流线路;其中,工作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直流故障限流器,当检测到直流故障时,主断路器中的IGBT立即导通,在快速机械开关上施加导通信号,闭锁负载支路中的IGBT,实现了将故障电流从负载支路换流到主断路器,为耗散故障能量做好准备;进入故障点被隔离状态后;恢复限流器给整个直流配电网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延缓直流故障发展速度、实现故障限流、保护与断流之间的有效配合,确保剩余网络的可靠故障穿越;实现了自适应的直流故障限流控制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80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43802.9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线路故障定位方法及系统,统一潮流控制器接入的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串联侧换流器闭锁并隔离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采用最近电平调制方式,使串联侧换流器向输电线路注入三相交流电压,获取串联侧换流器在任意两个采样时刻向输电线路注入的每相的电压和电流,将任意两个采样时刻故障相的电压和电流分别带入故障定位方程,联立计算故障距离,实现故障定位。本发明通过串联侧MMC换流器施加控制输出交流电压,其经串联侧变压器的耦合,向接入线路注入电压,进而可以与接入线路的故障点形成电流通路,进而计算故障距离,有效避免了端电源对故障点电流的助增作用,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提高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275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10395.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在直流配电网中设置直流母线保护区、直流线路保护区,在直流母线保护区、直流线路保护区中的开关均设置保护装置,所有保护装置均通过高速通信网相连接;当差动保护正常时,采用差动保护进行故障定位,当差动保护退出时,采用基于多点方向的综合故障定位方法进行故障定位。本发明解决了直流配电网应用的网络化保护动作延时较长问题;解决了差动保护异常无法工作时,直流配电网失去后备保护的问题;解决了直流配电网过电流启动灵敏性和整定配合简易性不能同时兼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674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621119.5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及系统、输电线路保护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计及电容电流的线性方程计算故障位置,在故障测距中考虑了电容电流的影响,极大提升了测距精度,减少了因电容电流带来的误差;并且本发明仅需采集少量的电压和电流,可在低采样率下实现金属性短路故障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00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332458.3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联保护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本发明在直流电缆故障、且存在一条直流母线连接多条直流电缆的情况下,计算反向电压行波A和各个反向电压行波B的高频瞬态分量,从而判断直流电缆故障方向,结合对端判断结果,确定本端保护外部故障或内部故障,与传统的纵联保护相比,只发送方向信号,不需要数据同步,大大降低了实际实施的难度,并且该保护方法不受分布电容电流和行波混叠的影响,更适合于MVDC配电系统,不依赖于线路终端的边界(如安装在线路终端上的电抗器),更符合MVDC配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888750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226305.7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缩短就地化失灵保护动作时延方法,基于断路器保护和线路保护配合,通过就地化保护专网实现本站各保护装置失灵动作信号的交互,以断路器保护配置的边开关失灵联跳和优化失灵保护算法实现对输电线路本侧发生开关失灵的快速故障隔离,以线路保护配置的快速远方跳闸流程以及增加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的远跳就地判据实现对输电线路对端开关的快速切开。通过这种一整套技术方案,可以将本侧主保护动作‑失灵保护动作启动远跳线路对侧开关的时间缩短至200毫秒以内,确保不发生直流换相失败,减小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冲击,从而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8875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26305.7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H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缩短就地化失灵保护动作时延方法,基于断路器保护和线路保护配合,通过就地化保护专网实现本站各保护装置失灵动作信号的交互,以断路器保护配置的边开关失灵联跳和优化失灵保护算法实现对输电线路本侧发生开关失灵的快速故障隔离,以线路保护配置的快速远方跳闸流程以及增加相间距离和接地距离的远跳就地判据实现对输电线路对端开关的快速切开。通过这种一整套技术方案,可以将本侧主保护动作-失灵保护动作启动远跳线路对侧开关的时间缩短至200毫秒以内,确保不发生直流换相失败,减小交流系统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冲击,从而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4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0925511.X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保护准确性和灵敏性不足的技术问题。其包括:保护启动后根据直流输电线路两端电压计算线路两端的线模电压的故障分量;根据同步压缩小波系数计算线路两端线模电压的高频与低频能量比;根据高频与低频能量比判断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发生区域。本发明能够提高混联型直流输电系统线路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