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96640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711416496.0

    申请日:2017-12-25

    IPC分类号: G01N1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包括钢护筒、加载模块,所述钢护筒内部和外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加载模块与钢护筒连接,所述加载模块提供拉伸钢护筒使钢护筒脱离混凝土的力,所述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该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加载柱施力,最后传递到钢护筒上后是使钢护筒为拉伸状态而不是受压状态,避免了压力过大导致钢护筒发生变形导致数据不准确。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钢护筒和混凝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后,粘结面发生改变。

    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96640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416496.0

    申请日:2017-12-25

    IPC分类号: G01N19/04

    CPC分类号: G01N1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包括钢护筒、加载模块,所述钢护筒内部和外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加载模块与钢护筒连接,所述加载模块提供拉伸钢护筒使钢护筒脱离混凝土的力,所述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该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加载柱施力,最后传递到钢护筒上后是使钢护筒为拉伸状态而不是受压状态,避免了压力过大导致钢护筒发生变形导致数据不准确。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钢护筒和混凝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后,粘结面发生改变。

    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937332U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21843355.2

    申请日:2017-12-25

    IPC分类号: G01N1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关于混凝土与钢护筒粘结特性的实验模型结构,包括钢护筒、加载模块,所述钢护筒内部和外部分别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加载模块与钢护筒连接,所述加载模块提供拉伸钢护筒使钢护筒脱离混凝土的力,所述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加载柱施力,最后传递到钢护筒上后是使钢护筒为拉伸状态而不是受压状态,避免了压力过大导致钢护筒发生变形导致数据不准确。钢护筒的两端部均位于混凝土外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钢护筒和混凝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后,粘结面发生改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