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97510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613806.1
申请日:2024-05-17
IPC分类号: G16C60/00 , G06F30/23 , G01N3/32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结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考虑回火脆化与蠕变叠加效应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方法。本发明首次发现的回火脆化与蠕变的叠加效应现象,在原有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回火脆化影响因子,对高温金属结构蠕变剩余寿命进行评价,提高了对回火脆化敏感材料制成的金属结构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的准确性,为丰富和完善高温金属结构安全性评价技术理论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保证高温金属结构安全运行、避免不必要的报废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提供了关键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9751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13806.1
申请日:2024-05-17
IPC分类号: G16C60/00 , G06F30/23 , G01N3/32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结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是考虑回火脆化与蠕变叠加效应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方法。本发明首次发现的回火脆化与蠕变的叠加效应现象,在原有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回火脆化影响因子,对高温金属结构蠕变剩余寿命进行评价,提高了对回火脆化敏感材料制成的金属结构的蠕变剩余寿命评价的准确性,为丰富和完善高温金属结构安全性评价技术理论提供了支撑,同时也为保证高温金属结构安全运行、避免不必要的报废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提供了关键技术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16911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90388.4
申请日:2022-07-05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7/18 , G06Q10/06 , G06F113/14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油气管道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应变的管道环焊缝失效评估图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待评价管道,建立基于应变的管道环焊缝的失效评估曲线;S2.计算评估点的横坐标;S3.计算评估点的纵坐标;S4.根据步骤S2和步骤S3获得的评估点坐标,进行评估点与失效评估曲线的相对位置的判断,从而评估待评价管道的管道环焊缝的安全性。本发明准确表征了焊缝强度匹配对结构断裂行为的影响,突破了现有方法无法适用于应变载荷控制的大范围屈服条件下管道环焊缝裂纹适用性评价的瓶颈难题,并具备计算简洁、精度高且适用范围广的优点,有利于保障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142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263349.4
申请日:2021-03-11
IPC分类号: G01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超高压容器设计开发及疲劳失效评定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容器筒体外壁轴‑径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超高压容器的结构参数,测量出轴‑径向裂纹的形状参数,并确定筒体的载荷工况;拟合垂直于裂纹所在平面的应力分布;计算所需的拟合系数;计算出当前裂纹形状下的另一拟合系数;计算出当前裂纹最深点处和靠近自由表面处的裂纹形状系数;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KI。本发明可在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仅通过公式即能实现对筒体外壁轴‑径向半椭圆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快速化、简洁化和书面化的计算,无需依赖有限元计算软件及专业数学分析软件,更适用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761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263349.4
申请日:2021-03-11
IPC分类号: G01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超高压容器设计开发及疲劳失效评定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压容器筒体外壁轴‑径向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超高压容器的结构参数,测量出轴‑径向裂纹的形状参数,并确定筒体的载荷工况;拟合垂直于裂纹所在平面的应力分布;计算所需的拟合系数;计算出当前裂纹形状下的另一拟合系数;计算出当前裂纹最深点处和靠近自由表面处的裂纹形状系数;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KI。本发明可在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仅通过公式即能实现对筒体外壁轴‑径向半椭圆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快速化、简洁化和书面化的计算,无需依赖有限元计算软件及专业数学分析软件,更适用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03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1039220.5
申请日:2017-10-31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11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悬跨涡激振动疲劳寿命的海底管道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计算管道环向应力允许值;2初步设计确定管道壁厚;3计算海底管道悬跨结构固有频率以及海底管道涡激振动载荷频率;4判断海底管道悬跨是否发生共振;5计算约化速度;6确定海底管道悬跨涡激振动振幅;7计算海底管道悬跨涡激振动应力范围;8确定海底管道允许疲劳循环周次;9计算海底管道悬跨涡激振动疲劳寿命;10判断是否满足海底管道设计寿命要求;11设计改进;12完成基于悬跨涡激振动疲劳寿命的海底管道设计。本发明为我国建立基于寿命的海底管道设计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4303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322751.7
申请日:2020-11-23
IPC分类号: B22F7/08 , B22F10/10 , B22F10/64 , B22F10/60 , C23C24/04 , B23P6/00 , B24B9/04 , B33Y10/00 , B33Y40/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反应器堆焊裂纹的增材制造修复方法,属于石油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加氢反应器堆焊裂纹的增材再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裂纹定位及去除;遮蔽;冷喷涂增材再制造;热处理;表面精整。通过Laval管将加热加速的金属粉末沉积在打磨掉裂纹的位置部分,再对沉积体进行热处理,提高沉积体内部冶金的结合状态,改善沉积体性能,然后再进行精整加工去除表面结合的不良沉积体。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与传统堆焊增材再制造相比,工序简单,且避免了长时间脱氢处理及严格层间、道间温度控制;热输入小,避免对基材性能的热影响及二次裂纹的产生;再制造沉积体性能优异,与锻造性能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17077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339015.6
申请日:2023-10-17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3/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管道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管道环焊缝抗拉强度指标确定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已知参量,并通过概率分布模型来描述该设计管段所用管材的抗拉强度的实际分布特征,获得该设计管段所用管材的抗拉强度的统计分布规律;S2.设置焊缝抗拉强度,计算所述焊缝抗拉强度条件下106组数据分别对应的焊缝强度匹配系数;S3.计算所述焊缝抗拉强度条件下106组数据分别对应的极限状态值Z,随后计算可靠度PR;S4.校核和调整。本发明可实现基于目标管段变形能力需求和目标可靠度要求的焊缝金属抗拉强度指标精准设计,能保证管道环焊缝的承载能力始终满足设计所需。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4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010537083.3
申请日:2020-06-12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承压设备试验压力计算方法,将承压设备放置于一个外容器中;向承压设备中注入试验介质,使得承压设备的内压达到P2且保持不变;向外容器中注入惰性液压介质,通过改变外容器的内压,从而改变承压设备的内外压差,以实现与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相似的循环试验;根据已知的承压设备在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中的试验压力和疲劳循环次数,在保证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中与在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中的交变应力幅相等和损伤等效的前提下,确定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试验压力和疲劳循环次数。本发明验证了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测试压力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8815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537083.3
申请日:2020-06-12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承压设备试验压力计算方法,将承压设备放置于一个外容器中;向承压设备中注入试验介质,使得承压设备的内压达到P2且保持不变;向外容器中注入惰性液压介质,通过改变外容器的内压,从而改变承压设备的内外压差,以实现与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相似的循环试验;根据已知的承压设备在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中的试验压力和疲劳循环次数,在保证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中与在内压式疲劳试验系统中的交变应力幅相等和损伤等效的前提下,确定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试验压力和疲劳循环次数。本发明验证了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承压设备在压差式疲劳试验系统的测试压力的计算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