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401571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510016701.5

    申请日:2005-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块式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属发电装置,由单电池;燃烧室4;底座5以及氧化剂(空气)输入管21,燃料输入管22构成;单电池是开口朝下的电解质管1安装在底座5上,其内侧和外侧分别制作阳极2和阴极3,其内装有燃料导入管9,其外面套装有上端开氧化剂注入口10的外套管8;所说的底座5是中空的密封体;燃烧室4由底座5的中空部分、喷嘴11和外环孔36组成。本发明结构还包括间接内重整系统。本发明能充分利用燃料的氢气成份,提高了电池工作的稳定性和性能;电池结构紧凑,防止阴极有燃烧沉积物;解决电极高温氧化问题;模块式可整块更换方便了维修;间接内重整系统结构合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热效率。

    一种从人乳中分离、纯化骨桥蛋白OPN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8428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810051738.5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人乳中分离、纯化骨桥蛋白(OPN)的方法。该方法先从人乳样品经高速离心分离出含OPN的乳清,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有SCX色谱柱进行初步梯度分离,得到含有OPN的SCX5、SCX6组份,该二组份在C4色谱柱上进一步纯化,最后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桥蛋白OPN。使用该方法,步骤简单、快速省时、所用试剂种类少、成本较低。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燃料供给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0401569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610016741.4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燃料供给设备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技术领域。由聚氧器和热交换器两部分组成;所说的热交换器,由装有尾气入口(15)和尾气出口(16)的外壳(1)、阴极燃料加热管(2)、阴极燃料输出管(3)及水箱(9)构成;所说的聚氧器由高梯度磁场聚氧单元(4)组成,其结构是:在骨架(5)上并排安装一组开口的圆环状的磁轭(6),每个磁轭(6)开口处的两个端头分别装有永磁块(7);在骨架(5)两端开有富氧通道(14)与热交换器内的阴极燃料加热管(2)连通。本发明具有设备投资少,阴极燃料运行成本低;燃料电池发电效率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结构紧凑无噪音等特点。

    模块式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674344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16701.5

    申请日:2005-04-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模块式管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属发电装置,由单电池;燃烧室4;底座5以及氧化剂(空气)输入管21,燃料输入管22构成;单电池是开口朝下的电解质管1安装在底座5上,其内侧和外侧分别制作阳极2和阴极3,其内装有燃料导入管9,其外面套装有上端开氧化剂注入口10的外套管8;所说的底座5是中空的密封体;燃烧室4由底座5的中空部分、喷嘴11和外环孔36组成。本发明结构还包括间接内重整系统。本发明能充分利用燃料的氢气成分,提高了电池工作的稳定性和性能;电池结构紧凑,防止阴极有燃烧沉积物;解决电极高温氧化问题;模块式可整块更换方便了维修;间接内重整系统结构合理,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热效率。

    一种在高酸度下对铀酰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73768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22240.6

    申请日:2017-08-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高酸度下对铀酰离子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吸附材料,是以氧化硅为壳、ASAIII(偶氮胂III)为核的纳米颗粒复合材料。该材料由以下方式获得:将饱和ASAIII水溶液15mL、环己烷150mL、吐温80 30~200μL,经超声、搅拌均匀,用氨水调节pH为8;取100~600μL TEOS,用环己烷稀释至40mL,制得TEOS-环己烷溶液;将盛有混合溶液的容器置于磁力搅拌器之上,转速为400转/min条件下,滴加制得的TEOS-环己烷溶液,每隔15~20min滴加200~500μL,滴加完毕停止搅拌,将液体倒出,离心,去上清液,乙醇洗涤后80℃下烘干。该材料在高酸度(pH=1)下,表现出更好的对铀酰离子的吸附性能,吸附率达65%,明显高于活性炭球及ASAIII处理的活性炭材料,并可重复使用,特别适用于高酸度条件下低浓度含铀废水的处理。

    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8796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056008.4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四乙烯五胺(TEPA)、氯化铜、葡萄糖按1:1:3~1:1:10摩尔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反应釜,于180℃反应15小时,得到的固体物用0.01mol/L的EDTA溶液反复浸泡、洗涤,最后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至滤液无色透明,洗涤后的固体物在80℃烘干,即获得所述的含有氨基的碳基吸附材料。该材料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3.3mg/g,在含Cu2+、Cd2+、Co2+、Ni2+、Zn2+水体系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4.4%,表现出很好的对铜离子选择性吸附性能,可有效从废水中提取或去除铜离子。本方法步骤简单、快速、高效,所制材料选择性吸附性能优异。

    唑菌酯的荧光标记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193682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348233.0

    申请日:2014-07-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唑菌酯的荧光标记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种步骤简单、快速、高效的农药唑菌酯荧光标记的方法,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唑菌酯用乙二胺进行酰胺化,得到的唑菌酯衍生物在氢氧化银的辅助下进一步同丹磺酰氯酰胺化引入荧光基团,经丹磺酰氯标记的唑菌酯具有明显的荧光特性,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可确定荧光标记唑菌酯在生物体内的移动部位,进而可通过丹磺酰氯荧光标记唑菌酯的行踪来追踪确定其代谢途径。

    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879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56008.4

    申请日:2015-02-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铜离子具有选择性吸附的碳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四乙烯五胺(TEPA)、氯化铜、葡萄糖按1:1:3~1:1:10摩尔比混合搅拌均匀后,装入反应釜,于180℃反应15小时,得到的固体物用0.01mol/L的EDTA溶液反复浸泡、洗涤,最后用无水乙醇进行洗涤,至滤液无色透明,洗涤后的固体物在80℃烘干,即获得所述的含有氨基的碳基吸附材料。该材料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3.3mg/g,在含Cu2+、Cd2+、Co2+、Ni2+、Zn2+水体系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达到84.4%,表现出很好的对铜离子选择性吸附性能,可有效从废水中提取或去除铜离子。本方法步骤简单、快速、高效,所制材料选择性吸附性能优异。

    一种从人乳中分离、纯化骨桥蛋白OPN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38428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051738.5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人乳中分离、纯化骨桥蛋白(OPN)的方法。该方法先从人乳样品经高速离心分离出含OPN的乳清,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有SCX色谱柱进行初步梯度分离,得到含有OPN的SCX5、SCX6组份,该二组份在C4色谱柱上进一步纯化,最后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桥蛋白OPN。使用该方法,步骤简单、快速省时、所用试剂种类少、成本较低。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综合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64426A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1010293810.2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综合实验装置属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发电系统的技术领域。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综合实验装置,结构有加热部分、SOFC工作区、燃料气体供给部分以及燃料气体重整部分组成。SOFC管(16)与水平面同样成角度倾斜,采用一个公共的阴极燃料室(15);加热管(9)是U型的,尾气出口设置在装置的上部;SOFC管(16)安装6组,分别控制阳极燃料输入流量和流速,其中3组经低温重整和高温重整及高温预热,另3组经高温预热。本发明加热管尾气不再影响燃烧器的燃烧效果;SOFC工作区温度场分布均匀;阴极燃料的流量和流速均匀一致;适合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对SOFC性能的测试对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