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657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132354.X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INPDOA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转矩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与线性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确定状态输入量、控制量、输出量和期望输出量;建立改进神经种群动态优化算法架构,并初始化参数;通过INPDOA优化NMPC控制器的权重系数矩阵,利用优化后的NMPC控制器进行横摆力矩控制;通过改进神经种群动态优化算法优化转矩分配系,得出最佳的转矩分配策略。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控制精度及鲁棒性,且适用范围较广,响应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95565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32354.X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INPDOA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转矩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与线性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确定状态输入量、控制量、输出量和期望输出量;建立改进神经种群动态优化算法架构,并初始化参数;通过INPDOA优化NMPC控制器的权重系数矩阵,利用优化后的NMPC控制器进行横摆力矩控制;通过改进神经种群动态优化算法优化转矩分配系,得出最佳的转矩分配策略。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控制精度及鲁棒性,且适用范围较广,响应速度快。
-
-
公开(公告)号:CN10408661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291306.7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上的用途。本发明合成了一个新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具有开发抗肿瘤药物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00736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160895.8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信号数据稀疏空间快速计算的联合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重磁联合反演目标函数;S2.建立密度和磁化率的初始模型;S3.对密度、磁化率进行正演计算;S4.计算交叉梯度偏导数和拉格朗日算子;S5.计算获得稀疏信号数据空间迭代模型;S6.对获得的稀疏信号数据空间迭代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并与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差求取,如果拟合差增大、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拟合差达到阈值,则停止循环反演,输出该数据空间联合反演模型,否则执行S3;本发明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小,为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222871174U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21394850.X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主轴,固定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远离输入端的一侧中部,弹簧顶针连接器,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靠近所述主轴的一侧并与其电性连接,切换组件,套设在所述主轴上,多个电极头,设置在所述切换组件内部,且当所述切换组件每切换一次时,多个所述电极头中始终只有一个被移出部分到所述切换组件远离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采用切换组件和多个电极头相配合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不拆下电极头的前提下快速的切换电极头的型号,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517560U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20998239.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N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口腔直流电刺激装置,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呈圆柱状,电极刺激部,设置在所述手持部的其中一端,用于伸入口腔内施加电刺激;所述电极刺激部包括转换器以及电极头,所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手持部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极头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极头设置成多种指定的形状,用于贴合患者口腔内不同的部位。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部和电极刺激部相配合的技术手段,可将电极刺激部伸入患者口腔内进行电刺激,成本低,可重复利用,适于教学使用,同时通过更换不同形状的电极头,实现对患者口腔内的不同部位的精准刺激,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而达到了提升治疗质量的技术效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