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74406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78978.5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43/241 , H05B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01 , C10B53/06 , C10G1/00 , H05B3/60 , H05B221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地下油页岩层中原位获得页岩油和燃料气体,也可以从地下煤层中原位获得燃料气体,该方法是从地表向下钻井,钻井深度达地下油页岩矿层的作业区间内,至少钻两口井,在井中放入电极,首先向电极通入足以导致油页岩矿层局部放电的高压电,在油页岩矿层中形成高电能击穿的等离子体通道,两个电极区域的电阻降低后,再通过两个电极向油页岩矿层中的等离子体通道通入电流,通过等离子体通道的电阻加热作用对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释放出的热量实现油页岩矿层中固定有机碳的热裂解解和气化;本发明可加快地下矿层的加热速度,无需对岩层进行水力压裂,同时避免了使用有毒导电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321623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10239405.6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E21B43/241 , H05B7/00
Abstract: 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模拟腔,属于油页岩开采技术领域。由腔体和腔体盖组成,在腔体的侧面设置有10~14个接口;在腔体内安装有隔热腔,隔热腔与腔体的内壁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接口穿过隔热腔;在隔热腔内侧的底面上安装有样品台,在隔热腔外侧的底面与样品台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支柱,用以实现对隔热腔及样品台的支撑。通过本模拟腔可在高气压条件下,利用高达10kV的高压电对大块油页岩样品进行加热。加热过程可利用各个位置的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控,从而研究热在油页岩中的传导过程,同时通过收集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可研究油页岩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裂解反应,有助于推进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技术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3321623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39405.6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E21B43/241 , H05B7/00
Abstract: 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模拟腔,属于油页岩开采技术领域。由腔体和腔体盖组成,在腔体的侧面设置有10~14个接口;在腔体内安装有隔热腔,隔热腔与腔体的内壁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接口穿过隔热腔;在隔热腔内侧的底面上安装有样品台,在隔热腔外侧的底面与样品台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支柱,用以实现对隔热腔及样品台的支撑。通过本模拟腔可在高气压条件下,利用高达10kV的高压电对大块油页岩样品进行加热。加热过程可利用各个位置的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控,从而研究热在油页岩中的传导过程,同时通过收集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可研究油页岩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裂解反应,有助于推进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技术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0317440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078978.5
申请日:2013-03-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E21B43/241 , H05B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01 , C10B53/06 , C10G1/00 , H05B3/60 , H05B221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从地下油页岩层中原位获得页岩油和燃料气体,也可以从地下煤层中原位获得燃料气体,该方法是从地表向下钻井,钻井深度达地下油页岩矿层的作业区间内,至少钻两口井,在井中放入电极,首先向电极通入足以导致油页岩矿层局部放电的高压电,在油页岩矿层中形成高电能击穿的等离子体通道,两个电极区域的电阻降低后,再通过两个电极向油页岩矿层中的等离子体通道通入电流,通过等离子体通道的电阻加热作用对油页岩矿层进行加热,释放出的热量实现油页岩矿层中固定有机碳的热裂解解和气化;本发明可加快地下矿层的加热速度,无需对岩层进行水力压裂,同时避免了使用有毒导电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65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25898.8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杨杨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E21B43/241
Abstract: 一种油页岩的地下原位电磁复合加热方法,属于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领域。首先在地表打工作井和生产井,井深到达油页岩矿层底部,在工作井中插入圆柱形铜电极;然后由高压电缆将铜电极与地面的高压高频电源相连,高压高频电源通过铜电极对油页岩矿层进行电磁复合加热;油页岩热解产生的油气由生产井导出。为减少能量向电极周围空间散射所造成的损耗,工作井将按特定的网格坐标排布,进一步可为正多边形结构(如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该方法能有效加速油页岩的加热过程,降低加热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59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54389.8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H02M5/458
Abstract: 一种介电材料加热用高频高压发生器,属于高频高压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介电损耗和电阻损耗对介电材料进行复合加热的高频高压发生器,可用于将固体燃料加热至裂解温度。主要由整流装置、脉冲式稳流器、谐振式电流逆变器三个部分组成。最后,获得的高频交流电经由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即可获得频率为75kHz,电压最高可达8kV的高压高频电。从而可以实现对油页岩样品的加热,加热2个小时后,热电偶测量电极中间区域的温度达到300℃。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591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54389.8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H02M5/458
Abstract: 一种介电材料加热用高频高压发生器,属于高频高压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介电损耗和电阻损耗对介电材料进行复合加热的高频高压发生器,可用于将固体燃料加热至裂解温度。主要由整流装置、脉冲式稳流器、谐振式电流逆变器三个部分组成。最后,获得的高频交流电经由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即可获得频率为75kHz,电压最高可达8kV的高压高频电。从而可以实现对油页岩样品的加热,加热2个小时后,热电偶测量电极中间区域的温度达到300℃。
-
公开(公告)号:CN103176055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49928.4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R2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介电性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层状结构岩石垂直纹理方向介电性质测量样品的制备方法。首先把层状结构岩石原样放在体积比其稍大的容器中,然后在原样和容器之间的空隙中倒入凝固时间为30~90分钟的聚酯树脂,树脂凝固后,用切割机床沿垂直纹理方向进行切割,从而完成层状结构岩石垂直纹理方向介电性质测量样品的制备。聚酯树脂为AROPOL G102TB聚酯树脂,层状结构岩石为油页岩。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品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呈现出不同的介电性质,这与我们从结构上分析的结果相符,证明这种样品制备方法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289332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365822.0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H02M5/458
Abstract: 一种介电材料加热用高频高压发生器,属于高频高压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介电损耗和电阻损耗对介电材料进行复合加热的高频高压发生器,可用于将固体燃料加热至裂解温度。主要由整流装置、脉冲式稳流器、谐振式电流逆变器三个部分组成。最后,获得的高频交流电经由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即可获得频率为75kHz,电压最高可达8kV的高压高频电。从而可以实现对油页岩样品的加热,加热2个小时后,热电偶测量电极中间区域的温度达到300℃。
-
公开(公告)号:CN203285412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345873.7
申请日:2013-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韩炜 , 孙友宏 , 拉帕金·弗拉基米尔 , 袁佐安 , 科尼亚耶娃·安娜 , 索尔托达夫·阿列克谢 , 马尔杰米亚诺夫·谢尔盖
IPC: E21B43/241 , H05B7/00
Abstract: 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模拟腔,属于油页岩开采技术领域。由腔体和腔体盖组成,在腔体的侧面设置有10~14个接口;在腔体内安装有隔热腔,隔热腔与腔体的内壁间具有一定的空隙,接口穿过隔热腔;在隔热腔内侧的底面上安装有样品台,在隔热腔外侧的底面与样品台对应的位置处安装有支柱,用以实现对隔热腔及样品台的支撑。通过本模拟腔可在高气压条件下,利用高达10kV的高压电对大块油页岩样品进行加热。加热过程可利用各个位置的热电偶进行温度监控,从而研究热在油页岩中的传导过程,同时通过收集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可研究油页岩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裂解反应,有助于推进油页岩地下原位加热技术的开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