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5232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299104.8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金属网络上多组分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发明通过电弧炉将纯金属Fe、Co、Ni、Mo、Al熔炼成合金前驱体Fe2Co2Ni12Mo4Al80(at%),然后通过高真空旋淬系统将其制备成均匀连续的条带,将条带置于N2饱和的6M KOH溶液中脱合金化至样品表面无气泡,得到Fe、Co共掺杂Ni骨架上负载的Mo(FeCoNi)4/Ni纳米颗粒(Mo(NiFeCo)4/Ni)。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同时也为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能够通过电荷转移调节中间体的吸附能,并且纳米多孔Ni骨架能够加速电子转移和电解质传递,使得上述材料具有优异的HER本征催化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1691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1299105.2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电解水制氢阳极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的应用。本发明以FeCoCeAl合金作为前驱体,通过化学脱合金化和退火氮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本发明制得的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复合电极材料具有独特的双模式孔结构、高的导电性、快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速度,快的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和电极内部的原子扩散速度,以及FeCo和Ce‑O‑N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其析氧反应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3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99104.8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金属网络上多组分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发明通过电弧炉将纯金属Fe、Co、Ni、Mo、Al熔炼成合金前驱体Fe2Co2Ni12Mo4Al80(at%),然后通过高真空旋淬系统将其制备成均匀连续的条带,将条带置于N2饱和的6M KOH溶液中脱合金化至样品表面无气泡,得到Fe、Co共掺杂Ni骨架上负载的Mo(FeCoNi)4/Ni纳米颗粒(Mo(NiFeCo)4/Ni)。该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同时也为一体化电极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独特的晶体结构,使其能够通过电荷转移调节中间体的吸附能,并且纳米多孔Ni骨架能够加速电子转移和电解质传递,使得上述材料具有优异的HER本征催化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169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99105.2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电解水制氢阳极析氧反应(OER)催化剂的应用。本发明以FeCoCeAl合金作为前驱体,通过化学脱合金化和退火氮化处理的方法,制备了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本发明制得的自支撑纳米多孔层片状FeCo/Ce‑O‑N复合电极材料具有独特的双模式孔结构、高的导电性、快的电子和离子传输速度,快的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和电极内部的原子扩散速度,以及FeCo和Ce‑O‑N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其析氧反应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4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05940.0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涡轮式定向取心钻进装置,包括内管总成和外管总成,内管总成中采用涡轮作为动力驱动定向取心钻头回转,充分利用了钻井液的能量,并且能够循环使用,为定向取心钻进技术提供了高效的动力支撑。内管总成中采用了中空单弯短节,可将取心组件嵌套于中空单弯短节的内孔中,并且可根据定向造斜需要,调整中空单弯短节的造斜角度,调整范围为0‑2°,解决了定向和取心不能兼顾的难题。本发明既能够通过涡轮组件带动定向取心钻头钻进,也可以进行复合钻进(钻杆回转+涡轮组件回转)。该器具整体结构简单,模块化组装,拆装便捷,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857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90346.3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2F9/22 , B22F1/14 , C22C30/02 , C25B1/04 , C25B11/0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成分梯度化的铂铁钴镍铜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过渡金属氯化物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和退火可制备出铂铁钴镍铜高熵合金(HEA),进一步通过电化学活化可制备表层成分梯度化的高熵合金(HEA‑5000)。该复合材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制备:a、通过溶剂热法制备HEA前驱体;b、通过退火前驱体制备HEA;c、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表层成分梯度化的HEA‑5000。HEA‑5000表现出优异的析氢反应(HER)催化性能,在‑10mA 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为10.8mV,塔菲尔斜率为28.1mV dec‑1,性能超过商用Pt/C,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可以拓展到其它催化剂的设计,为发展高效的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725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028095.4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层片状结构的Al‑Cu共晶合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水性二次铝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属于水性二次铝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层片状结构的Al‑Cu共晶合金电极是由一层铝层和一层Al2Cu金属间化合物层交互排列,堆叠而成,其中其铝层的厚度为0.18μm,Al2Cu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为0.24μm。这种层片状结构的Al‑Cu共晶合金电极所具有的独特的表面钝化膜和层片状微电偶结构使其在具有更高的导电性的同时维持了金属表面剥离与沉积过程中的较高稳定性,解决了铝箔负极影响长期循环时极易出现的枝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476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756280.9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25B1/27 , C25B1/50 , C25B11/054 , C25B11/065 , C25B1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掺杂铜纳米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催化剂以碳纸为载体,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银掺杂铜纳米片催化剂;其中,电沉积得到的波纹状Cu纳米片为反应提供了较高的活性面积,暴露出较多的活性位点,利于电子的转移;掺杂入铜纳米片的微量Ag原子与其周围Cu原子的协同作用起到主要的催化作用,利于氮气的吸附和脱附;有机分子3,5‑二氨基‑1,2,4‑三氮唑作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有利于控制沉积得到的催化剂形貌。本发明所得到的催化剂形貌较好,氨产率高,稳定性好,选择性强,法拉第效率可超过20%,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有较高的重复性,为高效电化学合成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02341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0823032.X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铁‑钴/氮掺杂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为:a、构筑介孔有序KIT‑6硅模板;b、将Co(NO3)2·6H2O和Fe(NO3)3·9H2O、三聚氰胺以及P123注入到KIT‑6模板的孔隙中;c、上述混合物在N2环境下退火,使Co(NO3)2·6H2O和Fe(NO3)3·9H2O进行分解,并与由热解P123和三聚氰胺得到的碳进行化学反应;d、将热处理后的产物用NaOH溶液进行腐蚀;得到的Fe3C‑Co/NC复合材料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优良导电性,对碱性燃料电池负极的氧还原和电解水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为合理设计和构筑多功能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49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0387114.4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的镍氢电池用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调控AB5型储氢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和Mg含量,实现Mg对合金内部Ni原子的准确替代。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即DFT方法,对合金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本发明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制备了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的AB4.5型储氢合金,所制备的合金容量达到326.7mAh g‑1,循环寿命为928次,接近传统商用储氢合金的2倍。该发明通过提高储氢合金的循环寿命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合金的容量,有望实现其在镍氢电池中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