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593301U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22189606.7

    申请日:2022-08-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picc置管的上肢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滑动连接有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滑动板,滑动板通过滑轨与底座上的T型滑道连接,滑动板上端左侧设有套筒,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下端与套筒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滑杆上端通过转轴与上夹板左端转动连接,上夹板下侧右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上分布有多个凸起,滑动板上端右侧连接有调节筒,调节筒侧壁设有插孔,插孔内插接有插销,滑动板上端位于套筒与调节筒之间安装有下托板;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病人在手术时因手臂颤动而出现不由自主的手臂下移动作,引发穿刺失败的问题。

    一种经肛门的盆底肌训练器

    公开(公告)号:CN207462579U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21594601.5

    申请日:2017-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肛门的盆底肌训练器,包括有注水管、束紧带、软体套、控水阀和压力表,控水阀安装在注水管的进水端,压力表与注水管连通,压力表位于控水阀的出水端之后,软体套套置在注水管的出水端上,束紧带将软体套与注水管的衔接处套紧加固。使用时,将组装后的软体套从患者的肛门处放入,随后使用水泵或注射器将水从注水管注入到软体套中,软体套膨胀起来,关闭控水阀,此时,患者便可用肛门内注水过后的软体套进行主动训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即使不去医院,患者也可在亲属的协助下自行训练,并可根据患者需求随时调整注水量,一次性软体套无菌清洁,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同时也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消化液过滤回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219736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1847269.0

    申请日:2020-08-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液过滤回输装置,包括过滤收集装置、控制器、离心泵、储存瓶、第一胶管、第二胶管、支架、营养泵、肠内营养输注器、第三胶管,过滤收集装置与通过第一胶管与离心泵连接,储存瓶瓶底通过第二胶管与离心泵连接,储存瓶瓶口通过第三胶管与营养泵连接,营养泵上连接有肠内营养输注器,营养泵设置在支架上,储存瓶挂置在支架上,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离心泵连接,控制器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肠液回收时的相对无菌及其回收质量,可以使消化液自动回输,方便临床护士工作,减轻临床护士负担,节省了医疗资源,改善了临床护士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患者的病情恢复,适合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一种下肢血栓患者抬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190742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1318772.7

    申请日:2020-07-08

    Abstract: 一种下肢血栓患者抬高装置,包括腿部支撑垫,所述腿部支撑垫末端连接有脚掌垫,所述腿部支撑垫与脚掌垫之间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腿部支撑垫之间设置有弧形脚踝支撑区,所述腿部支撑垫中部设置有与容纳小腿的腿部支撑区,所述腿部支撑垫首端设置有向上隆起的腘窝支撑部,所述的腘窝支撑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腿部托槽,所述的腿部托槽倾角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患者的脚掌面紧贴在脚掌垫上,使患者脚踝搭接在弧形脚踝支撑区上,患者的脚跟部悬空在凹槽内,可防止压力性损伤,患者的脚掌面紧贴在脚掌垫上可防止患者足下垂,毛巾垫材质较软,具有透气和吸汗的有益效果,聚氨酯材质偏硬支撑力强,释压性好。

    一种腹腔积液引流设备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391270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22077076.7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一种腹腔积液引流设备,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有负压泵,且负压泵通过连接管与集液箱相互连接,并且集液箱固定在底板上,同时集液箱下侧设置有排液阀口;还包括:警示灯,固定在所述集液箱上端面,且集液箱内固定有固定盒,并且固定盒下端面固定有感应器,同时感应器与控制器相互连接用于控制警示灯和负压泵的启停。该ICU重症患者用引流设备,采用浮力机构配合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负压泵和警示灯的控制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因集液箱液体过多而导致液体进入负压泵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