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0944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03537.9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的建筑结构层间位移监测方法,包括:安装层间变形监测装置,并进行图像校正;实时获取待监测建筑楼层的层间位移视觉图像帧序列进行预处理,并选取目标区域和目标时间段;采用特征点检测算法检测图像初始帧中的目标区域,得到初始帧特征点坐标;选取多个特征点并进行特征跟踪,得到位移数据,对位移数据进行筛选和融合,得到视觉识别结构位移曲线;获取板柱转角数据,通过滤波和重采样得到板柱转角曲线;对两条曲线通过曲线峰值相关性进行时间对齐并消除多余部分,利用对齐后的两条曲线计算监测层的名义层间位移、无害层间位移与有害层间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准确识别有害层间位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18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67251.2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点云对比分析的工程结构全场变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结构表面布置的像控点作为特征点,对结构进行图像序列采集,完成三维点云模型重建,获得初始点云模型;对初始点云模型创建空间索引、噪声滤波、降采样处理得到便于计算的点云模型,并进行聚类分割,得到结构的局部点云模型;基于RANSAC算法粗略计算两组局部点云的初始仿射变换矩阵,并基于ICP算法使用未降采样的点云确定精细仿射变换矩阵,得到局部点云配准模型;基于局部点云配准模型,分别采用基于坐标系的变形检测方法、基于点云配准的变形检测方法或基于坐标系和点云配准融合的变形检测方法确定结构变形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快速、准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10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53654.4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类‑深度学习的工程结构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采集实际工程中各监测项目中不同监测点的变形时序数据;S2、对采集到的变形时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异常点检测、数据重采样以及监测点聚类;S3、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EMD分解,得到多个IMF分量和一个剩余分量;S4、将每个IMF分量和剩余分量分别输入对应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后的预测模型获取对应的未来预测值,将各分量对应的未来预测值进行求和,得到最终该监测项目的变形预测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预测效果好,能够有效应对实际工程中各种不同监测变形数据,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参考价值,预测精确、改善预测滞后现象、降低计算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6960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67703.2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特征跟踪算法的结构转动响应非接触式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结构在动力荷载下视觉图像帧序列,利用特征点算法识别目标关键部位周围有效特征点,借助前后帧特征点的仿射变换矩阵可以精准的识别目标区域的转动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弥补了传统转角测量技术需要布置靶点以及计算量大的缺点,为结构关键部位转动响应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980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26046.X
申请日:2024-07-11
IPC: G06F30/13 , G01V1/01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26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Q10/0635 , G06F18/214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元实测信息的城市建筑群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合结构设计图纸与现场动力测试,获取城市建筑群的基本设计信息与实测动力特性;提取城市建筑群多元特征信息,包括城市建筑群结构特征、地震动特征和城市建筑群性能水准;以城市建筑群结构特征、地震动特征作为智能预测模型的输入,以城市建筑群性能水准作为智能预测模型的输出,对模型进行训练;提取当地台站新记录的地震动特征,将地震动特征、实测的城市建筑群结构特征输入训练完成的智能预测模型,输出目标地震动下的城市建筑群性能水准预测结果,对城市建筑群地震风险进行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评估效率显著提升且预测精度较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94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05044.4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MU的抗震支吊架损伤状态监测与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抗震支吊架损伤监测装置,并通过IMU采集抗震支吊架各构件的响应数据后进行预处理;2)在抗震支吊架安装后正式投入使用前,选取第一采集区间,通过各测点的IMU的时序响应数据计算正常状态下的统计特征值V0;3)在抗震支吊架正式使用阶段中,选取第二采集区间,利用各测点的IMU的时序响应数据计算损伤状态下的统计特征值V1;4)计算所有统计特征值的相对变化量RV;5)选择最终支吊架的损伤敏感指标;6)对抗震支吊架进行损伤评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测点三方向六自由度的响应数据,丰富了支吊架的损伤敏感指标,并实现对支吊架损伤状态的全面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04945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823991.9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用以补偿可更换连梁与墙肢连接时的轴向与转角位移差,实现可更换连梁与产生位移变动后墙肢的快速可靠连接,该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包括与剪力墙墙肢通过墙肢端螺栓固定的墙肢端端板、与墙肢端端板一体成型且带有扇形凸块的圆轴、上下两块结构相同且相对合装的限位转臂以及与设置在限位转臂上用以固定连接可更换连梁的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每个限位转臂的腰部开设用以穿过圆轴并对扇形凸块进行限位固定的带有内齿形槽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调节范围广、调节精度高、刚度大可靠性强、装配快捷、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4945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23991.9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可更换连梁连接的装配式位移调节器,用以补偿可更换连梁与墙肢连接时的轴向与转角位移差,实现可更换连梁与产生位移变动后墙肢的快速可靠连接,该装配式位移调节器包括与剪力墙墙肢通过墙肢端螺栓固定的墙肢端端板、与墙肢端端板一体成型且带有扇形凸块的圆轴、上下两块结构相同且相对合装的限位转臂以及与设置在限位转臂上用以固定连接可更换连梁的可更换连梁朝向螺栓,每个限位转臂的腰部开设用以穿过圆轴并对扇形凸块进行限位固定的带有内齿形槽的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调节范围广、调节精度高、刚度大可靠性强、装配快捷、适用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9219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234283.5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针对幕墙建筑立面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幕墙建筑立面的高清图像序列,经过图像预处理后,确定图像关键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利用视觉特征识别算法提取立面关键区域的特征点,计算并划分图像序列间的重叠区域,剔除无关特征点后进行初步配准,估计特征点配准模型参数完成不同图像间特征点的精确配准及单应性变换矩阵的求解,校正优化变换模型后确定最优拼接缝并进行图像拼接。该方法弥补了传统全景图像拼接算法难以应用于玻璃幕墙建筑等场景下的缺点,为幕墙建筑外观质量损伤检测评估提供了一种高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11959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611078576.5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启发的阻尼器,包括封闭并充满液体的液压缸(3),以及轴向插设在液压缸(3)中的活塞杆(5),位于液压缸(3)内的活塞杆(5)部分还设有液压耗能单元;活塞杆(5)沿轴向在液压杆内往复运动时,液压耗能单元对所述液压杆施加如“弱键和隐藏长度”的生物力学机制的作用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了生物“弱键和隐藏长度”的力学机制,可以方便地在结构控制中产生耗能的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