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胺修饰聚多巴胺/氧化废胶粉的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21596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00877.7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一种多胺修饰聚多巴胺/氧化废胶粉的改性沥青制备方法,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多胺修饰聚多巴胺/氧化废胶粉的改性沥青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多胺修饰聚多巴胺和氧化废胶粉,再将两者混合;基质沥青、氧化废胶粉和多胺修饰聚多巴胺的质量比为(70~95):(5~30):(0.1~5)。通过废胶粉表面化学氧化技术,与多胺修饰聚多巴胺表面活性官能团相互协同作用,在沥青中形成复合网状结构,能有效增强废胶粉在沥青中的相容性,解决废胶粉在沥青中的离析问题,提升了橡胶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同时使得橡胶沥青路面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有效延长了沥青路面服役寿命,降低后续养护成本。本发明应用于改性沥青制备技术领域。

    一种常水头的沥青混合料多向渗流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61391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810631705.1

    申请日:2018-06-19

    Abstract: 一种常水头的沥青混合料多向渗流测试装置,它涉及一种沥青混合料多向渗流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常水头的沥青混合料多向渗流测试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沥青混合料渗水仪无法实现高水头压力的恒定,也无法测试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水流在沥青路面中的横向渗流的弊端,同时也为解决难以实现沥青路面中水流纯横向渗流与纯竖向渗流测试及横向‑竖向耦合渗流测试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渗流机构下腔体、渗流机构上下腔连接件、渗流机构上腔体、渗流出水口、截水阀门、量筒、连接套管、端部套管、水箱连接管、恒定水头补给水箱、恒压排水管和补水管。本发明属于路桥工程领域。

    一种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集料-胶浆弱边界层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3504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711021526.8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集料‑胶浆弱边界层性能测试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材料性能测试方法。解决现有沥青混合料多尺度力学特性研究中缺少对集料‑胶浆界面弱边界层性能表征的问题。方法:首先将粘有岩石基板的上基板及粘有岩石基板的下基板安装在动态剪切流变仪内,然后将试验环境仓温度升温,再将胶浆试件置于流变仪下基板的岩石基板上,将胶浆试件厚度压缩至L1,试验测试胶浆试件的动态剪切复数模量G1,测试其他待测胶浆厚度Li的动态剪切复数模量Gi,通过L1~Li、G1~Gi计算各L/G比值,绘制L/G‑L曲线图,并按照公式进行非线性拟合,然后得到岩石集料‑胶浆弱边界层性能表征参数α、A。

    一种考虑基板-胶浆交互作用的体相沥青胶浆动态剪切复数模量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7174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160476.1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一种考虑基板-胶浆交互作用的体相沥青胶浆动态剪切复数模量测试方法。涉及一种动态剪切复数模量测试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测试得到的体相沥青胶浆动态剪切复数模量因为忽略了基板-胶浆交互作用而导致测试得到的体相沥青胶浆动态剪切复数模量存在误差的问题。方法:制备原始沥青胶浆试件,测试得到不同测试厚度L对应的沥青胶浆试件的动态剪切复数模量检测值G;绘制L/G-L曲线图,并按照公式 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拟合线性函数斜率1/G0,然后计算出考虑基板-胶浆交互作用后的体相沥青胶浆模量G0。本发明将复杂的微-宏观交互作用跨越机理大大简化,准确分离基板-胶浆交互作用影响,得到真实的体相沥青胶浆动态复数模量。

    基于MTS加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373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11458.8

    申请日:2016-05-11

    Abstract: 基于MTS加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测试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MTS加载的沥青料疲劳寿命的试验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沥青料疲劳试验方法的实验周期长,模拟的受力状态与实际沥青路面疲劳破坏不一致的问题。测试方法:一、获取沥青混合料试件;二、切割试件成标准尺寸;三、将沥青试件装夹到模具中,试件的下表面粘贴有应变片;四、试件的上表面粘接有粘接片;五、待测试件的传力杆与MTS加载装置的传动杆连接;六、调整试验温度;七、设定目标应变值进行疲劳试验,拟合疲劳方程曲线。本发明的沥青试件受力状态为底部受弯拉,与真实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层底受重复弯拉作用而产生疲劳破坏的模式相吻合,能更准确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异种材料焊接与连接的接头弯曲角智能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05744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110132857.5

    申请日:2011-05-23

    Abstract: 异种材料焊接与连接的接头弯曲角智能测量装置与方法,解决了传统弯曲性能测试装置不能现场测取弯曲角数据从而造成部分试验失败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在现有三点弯曲装置的两支辊上增加对称两高强度翼板,支撑试件,防止试件在弯曲过程中移动,同时引入两精密轴承体系构建弯曲角测量装置系统,在万能试验机控制系统,加载系统的配合下时时测量材料弯曲角。在该方法与装置的帮助下焊接材料的弯曲角直接可以通过试验直接得出,同时实现了通过控制弯曲角度来控制试验的目的,最终实现智能控制弯曲角测量试验,得出可靠试验数据。该装置提高了万能试验机在材料焊接与连接接头弯曲性能测量指标,增大了试验机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大大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一种自动化混合料再生拌和装置及拌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68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0752982.3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一种自动化混合料再生拌和装置及拌和方法,它涉及沥青混合料拌和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和方式和拌和装置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容易存在拌和不均匀、新旧沥青混溶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的固体预热装置和液体预热装置至少安装在拌和装置的一端,进料称料装置向右下方倾斜安装在固体预热装置的下方并向拌和装置进行供料,喷洒装置的一端安装在液体预热装置上,喷洒装置的另一端朝向拌和装置并向拌和装置内部进行新沥青或再生剂的喷洒,净化装置安装在拌和装置的右侧并对拌和装置内的烟气进行净化。对RAP、新集料、再生剂或新沥青进行预热;预拌和;喷洒拌和;对拌和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净化;出料。本发明用于沥青混合料再生拌和。

    一种基于X-Ray CT技术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及其沉降的追踪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242598.9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X‑Ray CT技术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及其沉降的追踪测试方法,它涉及公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橡胶沥青储存及运输过程中胶粉随着时间在空间上分布与沉降情况无法直观观察和测定的问题。本发明步骤一:制备样品:采用基于X‑Ray CT技术的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的方法制备橡胶沥青试样;步骤二:热储存实验;步骤三:X‑Ray CT扫描;步骤四:三维重构:采用图像处理软件或者编程软件将步骤三中X‑Ray CT扫描所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构,重构后的结构可清晰表征橡胶沥青中胶粉的分布以及热储存过程中胶粉的沉降路径;步骤五:计算胶粉沉降速率。本发明用于橡胶沥青中胶粉标记及其沉降的追踪测试。

    一种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1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61173.8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一种测试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室内试验方法,它涉及道路工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室内试验存在成本高、以及无法客观评价沥青混合料对反射裂缝的抑制能力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一:制作路面结构组合试件;步骤二:试件养生:将组合试件放入环境箱内进行养生4h以上;步骤三:组装试件夹具;步骤四:进行加载试验:所述加载试验为重复加载试验,确定加载模式和加载频率后,将应变片(B‑2)连接应变解调仪,将步骤一中的组合试件安装在组装试件夹具内,并向试件夹具左侧连杆组件与右侧连杆组件上部的圆杆施加竖向荷载;步骤五:抗反射裂缝性能评价。本发明用于沥青混合料抗反射裂缝性能试验。

    一种自感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2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36085.6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感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碳系导电材料与树脂基聚合物材料搅拌混合,抽真空处理后,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抽真空处理,得到混合物;S1中,所述碳系导电材料为石墨和碳纤维;S2、将混合物注入模具中,固化成型,得到自感知材料。本发明通过碳纤维与石墨的复合作为导电材料,通过在基体材料中均匀分散,形成导电网络,能够在5000‑30000με范围内达到电阻随应变均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具有导电性能稳定、价格较为经济等优势,且本发明开发的自感知材料具有良好的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能够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匹配,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