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隔热保温中空百叶节能窗

    公开(公告)号:CN118653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07768.6

    申请日:2024-06-03

    Abstract: 一种主动式隔热保温中空百叶节能窗,它包含升降翻转盒、百叶帘、两层玻璃和窗框;升降翻转盒安装于窗框顶部,两层玻璃安装于窗框和升降翻转盒,百叶帘布置于两层玻璃的空腔内,升降翻转盒控制百叶帘的升降和转动,所述百叶帘的每个板片主要由顺次排布的第一普通玻璃、纳米夹胶膜、第二普通玻璃、Low‑e涂层和第三普通玻璃叠压而成。本发明兼顾了采光效果和热传递控制,提高了传热系数并减少对近红外线的透过,从而在极端环境下实现建筑的节能与舒适性,特别适用并满足月球建筑在不同时段的动态能源需求,降低建筑能耗。

    一种光热光伏双效节能玻璃

    公开(公告)号:CN1148261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59899.8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一种光热光伏双效节能玻璃,包含普通玻璃、半透明光热光电薄膜、绝缘层、低辐射膜和光伏开关;普通玻璃的朝向室内的侧面由内到外依次层叠有半透明光热光电薄膜、绝缘层和低辐射膜,半透明光热光电薄膜上接有通过导线相连的可控制电流通断的光伏开关。本发明可根据室内的用热需要可主动地调节太阳辐射得热,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离控制,实现了对光能、热能和电能的利用。

    高倍聚焦太阳光光纤传输照明用热双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184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372650.1

    申请日:2019-05-06

    Abstract: 高倍聚焦太阳光光纤传输照明用热双效系统,它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包括聚光镜、空心载液透镜、光纤束、太阳光跟踪装置和支架;聚光镜由与其连接的太阳光跟踪装置驱动跟踪太阳光,聚光镜的镜面前方设由近到远分别设有空心载液透镜和光纤束,空心载液透镜和光纤束分别安装在固定于太阳光跟踪装置的支架上,空心载液透镜可吸收聚光镜聚焦光束中红外及可见光能量并透射出平行的冷光束,所述冷光束由固定于光纤导管内的光纤束传递至使用环境。本发明能充分利用不同波段的太阳光,提升了太阳能利用效率。

    一种污水源热泵用防结垢污水相变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04723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41915.9

    申请日:2017-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2 F25B39/02 F28C1/02 F28C2001/006

    Abstract: 一种污水源热泵用防结垢污水相变换热装置,它涉及污水源热泵行业领域,以解决现有污水源热泵系统在废热回收过程中蒸发器盘管表面会形成一层污垢,从而导致热泵系统运行性能下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热泵系统停机的问题。它包括污水箱、污水泵、喷淋器、喷淋容器和风机;喷淋器布置在喷淋容器内,位于喷淋器上方的喷淋容器内设有风机,喷淋容器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封装有空气循环管,现有的污水源热泵的蒸发器设在喷淋容器的顶部的空气循环管内,污水箱连接污水泵的入口端,污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喷淋器。本发明用于污水源热泵。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干式管壳式污水源热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0058529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810136842.4

    申请日:2008-07-30

    Abstract: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干式管壳式污水源热泵机组,它涉及一种干式管壳式污水源热泵机组。针对现有的污水源热泵机组采用污水-水换热形式时,换热管易阻塞、传热温差小,所需换热面积大及污水-制冷剂换热形式时,制冷剂的充注量大、设备庞大问题。污水侧干式换热器通过第一、二、三、四、五、六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第一换热器、污水侧干式换热器、压缩机、带第二换热器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四通换向阀、第七、八、九、十、十一管路连通。贮液器与第十三管路、第十二连通,第三、四管路上各设置有两个止回阀,从带第二换热器的气液分离器出来的第十三管路上设置有单向膨胀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和截止阀。本发明制冷剂充注量少,成本低,换热效率高。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完全可拆装的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30796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64925.7

    申请日:2008-07-14

    Abstract: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完全可拆装的管壳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针对目前的二级污水换热器清除污物存在拆装清洗不方便,耗时耗工较多,整体结构复杂,易阻塞换热管,热(冷)量损失多问题。换热腔体分别与循环水或制冷剂进、出水腔体可拆卸连接,换热腔体内的两个堵头隔板与多个中间隔板上下交替设置,中间隔板中的橡胶垫与两个夹板可拆卸连接,堵头隔板中的胶皮垫与两个堵头夹板可拆卸连接,转轴的一端穿过换热腔体的第一管板、堵头隔板和多个中间隔板装在换热腔体的第二管板上,转轴与两个堵头隔板和多个中间隔板螺纹连接。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拆装清洗方便、热(冷)量损失少,并能保证壳管式换热器能高效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1266108A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810064454.X

    申请日:2008-05-07

    Abstract: 具有快速除污功能的管壳式换热器,它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针对现有二级污水换热器清除污物存在结构复杂、拆装清洗不方便、换热管易阻塞、热(冷)量损失多问题。本发明的循环水换热腔体(5)设置在循环水进、出水腔体之间,多个隔板(3)上下交替设置在循环水换热腔体(4)内的上、下端,换热管束(2)穿过相应隔板(3)设置在循环水换热腔体(5)内,换热管束(2)与循环水进、出水腔体相通,转轴(12)的一端设置在循环水换热腔体(5)内且与隔板(3)螺纹连接,隔板(3)与换热管束(2)及转轴(12)相接处设置有与隔板(3)可拆卸连接的弯成环形的毛刷(13)。本发明不用拆装管壳式换热器即可清除换热管束及转轴外壁上的污垢,减小了管壳式换热器与环境温差,降低热(冷)量损失。

    一种翻转致变色的太阳能窗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1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80589.8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一种翻转致变色的太阳能窗,它包含外窗框、内窗框、高透光玻璃、液态石蜡油、储液槽和硫酸铜水溶液;内窗框由外窗框支撑,且二者旋转连接,储液槽布置在内窗框的非支撑两边框的任意一个边框上,内窗框的非支撑两边框的另一个边框与储液槽之间封装有多层高透光玻璃,液态石蜡油充满在其中任意相邻两层高透光玻璃之间的间隙腔内,填充液态石蜡油的间隙腔与储液槽相通,其余相邻两层高透光玻璃之间的间隙腔与储液槽均不相通,填充液态石蜡油的间隙腔的体积小于等于储液槽的体积。本发明通过旋转窗框与重力流体组合设计,可通过翻转窗户实现窗户的动态光学性质调控,可同时满足建筑冬夏季对太阳辐射得热和采光的需求。

    一种窗墙面积比可调的相变建筑立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7124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01118.0

    申请日:2023-07-21

    Inventor: 沈朝 蒲积宏

    Abstract: 一种窗墙面积比可调的相变建筑立面系统,它包含窗框架、高透光玻璃、Low‑e膜层和相变墙体;窗框架内设置有朝向室内和朝向室外的卡槽,高透光玻璃封装在卡槽中;窗框架内设置有用于支撑相变墙体并作为相变墙体滑动的导轨,导轨布置在两种卡槽之间,室内侧的高透光玻璃的内表面涂有Low‑e膜层,相变墙体的朝向室内的表面涂有太阳能全光谱集热层,相变墙体分别与室内侧的高透光玻璃和室外侧的高透光玻璃之间具有透气间隙。本发明窗墙体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推拉式结构设计实现了窗墙体面积比可调,实现太阳得热的按需调控。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温度控制的能量利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6253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65774.1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温度控制的能量利用装置,包含封装散热机构,所述封装散热机构包含相变材料石蜡和封装壳体;封装壳体被内翅片分隔为多个互不连通的长条腔体,所述装置还包含支撑架、传动机构和表面清理机构;支撑架上支撑有封装散热机构和传动机构,表面清理机构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封装壳体另一侧表面还设置多个外翅片,外翅片与内翅片对齐布置,每个所述长条腔体分为填充空间和膨胀空间,相变材料石蜡布置在每个所述填充空间内,每个所述膨胀空间内布置有自适应伸缩密封机构,传动机构由所述自适应伸缩密封机构驱动。本发明显著增强了相变材料的散热能力,同时将相变材料吸热体积膨胀的动力作为动力源,实现光伏电池表面清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