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编队系统实时融合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96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0824.9

    申请日:2023-06-13

    IPC分类号: G01S19/37 G01S19/42

    摘要: 一种卫星编队系统实时融合定位方法,它属于天基导航定位与卫星编队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伪距观测值的卫星编队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步骤一、采用Kalman滤波对基线观测值进行预处理,确定出整周模糊度,再将整周模糊度代入基线观测方程,得到预处理后的基线观测值;步骤二、采用非线性Kalman滤波对伪距观测值进行预处理,得到用户星位置的初始估计结果;步骤三、根据步骤一中预处理后的基线观测值和步骤二中的初始估计结果,获得用户星位置的最终估计结果。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卫星编队系统的实时定位任务。

    一种基于动量碰撞的绳系卫星释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465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730197.X

    申请日:2023-12-15

    IPC分类号: B64G1/64

    摘要: 一种基于动量碰撞的绳系卫星释放装置,属于绳系卫星系统与航天器轨道机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绳系卫星系统释放装置释放成功率低,绳长和张力测量精度低,无法更改初始释放速度和角度的问题。本发明的系绳释放测量单元用于实现系绳释放及释放长度测量,子星释放击发单元包括释放速度调节模块和子星释放模块,用于调节子星释放速度,并利用动量碰撞释放子星,转向调节单元用于带动上述两个单元水平旋转来调整释放方向,张力测量单元用于测量系绳张力。系绳收放测量单元、子星释放击发单元和转向调节单元安装在母星上,张力测量单元安装在子星上。该装置能直接测量系绳释放长度及系绳张力,可应用于绳系子星装置的可重复,可调节释放。

    一种基于轴角交叉耦合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92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00906.6

    申请日:2024-04-03

    IPC分类号: G05D1/49 G05D1/695

    摘要: 一种基于轴角交叉耦合的卫星编队姿态协同控制方法,它属于卫星编队系统与协同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实现编队中成员卫星响应速度不同情况下的高性能姿态协同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步骤1、基于成员卫星姿态跟踪误差四元数求解姿态误差的轴角信息并传递给其他成员卫星;步骤2、根据轴角信息计算成员卫星与其相通信卫星的交叉耦合协同误差角并限幅,通过自适应函数计算跟踪误差角修正量,再对成员卫星的跟踪误差角进行修正并限幅,计算修正后的跟踪误差四元数;步骤3、计算成员卫星的跟踪误差四元数变化率,设计成员卫星的自适应终端滑动模态,最后计算成员卫星的姿态控制量。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卫星编队的协同观测任务。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卫星编队系统融合定位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1348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24445.8

    申请日:2023-07-26

    IPC分类号: G01C21/20

    摘要: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卫星编队系统融合定位优化方法,它属于卫星编队导航与定位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卫星编队系统现有天基定位方法精度低以及星间观测的局限性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步骤1.基于星间观测数据采用Kalman滤波确定整周模糊度,将整周模糊度代入基线观测方程得到处理后的基线观测值;步骤2.根据伪距观测数据通过扩展Kalman滤波确定用户星初始位置及钟差;基于伪距观测方程和钟差得到伪距观测值;步骤3.根据导航星位置、步骤1中得到的基线观测值、步骤2中得到的伪距观测值和用户星初始位置,通过遗传算法进行多观测信息融合与智能优化,获得用户星位置信息。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卫星编队系统融合定位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