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1469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485734.8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属于负热膨胀力学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但均为正的材料,通过微结构设计,制备宏观上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超材料。本发明使用双金属圆环套装,并用金属片将两个双金属圆环串联起来,变形的驱动力依靠双金属圆环的翘曲变形以及由双金属圆环翘曲导致的金属片的位移,通过交错结构设计,将结构对称性从对Y轴对称改变为对XY平面内某直线对称,提高了Y方向上的结构紧凑程度,在不显著增加Y方向结构尺寸的同时,能够容纳两个双金属圆环的变形,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能够实现变形随温度变化呈现线性关系,获得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

    一种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14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85734.8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属于负热膨胀力学超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但均为正的材料,通过微结构设计,制备宏观上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超材料。本发明使用双金属圆环套装,并用金属片将两个双金属圆环串联起来,变形的驱动力依靠双金属圆环的翘曲变形以及由双金属圆环翘曲导致的金属片的位移,通过交错结构设计,将结构对称性从对Y轴对称改变为对XY平面内某直线对称,提高了Y方向上的结构紧凑程度,在不显著增加Y方向结构尺寸的同时,能够容纳两个双金属圆环的变形,在一定温度区间内,能够实现变形随温度变化呈现线性关系,获得具有负热膨胀性质的双材料微结构。

    一种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机器学习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1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80241.X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一种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机器学习设计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性质预测技术领域。为抑制石墨烯与金属基体在界面处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加速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在元素周期表范围内挑选适于向石墨烯/铝界面偏聚的合金元素,挑选适于在铝基体中掺杂且对基体力学性能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确定石墨烯分布、温度对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范围;将适于向石墨烯/铝界面偏聚的合金元素和适于在铝基体中掺杂且对基体力学性能不产生负面影响的元素进行对比取交集,确定掺杂元素,然后基于跨尺度的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实验验证。

    一种多边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830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72278.3

    申请日:2024-11-21

    Abstract: 一种多边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推力波动抑制方法,属于永磁电机领域,本发明为现有多边形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三相绕组不对称,推力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为不同初级模块中的电枢绕组分别与次级模块永磁体作用,以达到对称,方法包括:四个初级模块的电枢绕组在各自模块内部采用单独绕制方式,然后,四个初级模块的每相下的电枢绕组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构成一相绕组;其中与次级两个长边对应的两个初级模块的电枢绕组排布方式为:A‑B‑C、B‑C‑A和C‑A‑B中的任意两种;与次级两个短边对应的排布方式相同,且为剩余一种;相邻的两个初级电枢叠压厚度为2倍关系。电枢绕组排布方式为A‑B‑C的初级模块的初始位置为2kτ,B‑C‑A的初始位置为2kτ‑(2τ/3×2P),C‑A‑B的初始位置为2kτ‑(τ/3×2P)。

    一种石墨烯增强微合金化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44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143341.8

    申请日:2024-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微合金化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石墨烯/钛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增强微合金化钛基复合材料,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和球磨、烧结设置,可以显著降低石墨烯与钛的界面反应,为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制备的石墨烯增强微合金化钛基复合材料,密度为4.62g/cm3,致密度为99.25%,显微硬度为590HV,与纯Ti相比,显微硬度提高了293%‑743%,屈服强度比纯钛和未添加合金元素的石墨烯/Ti复合材料均提高了100%以上;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制备效率高,节约能源,且制备过程环保,无有毒有害物质生成,可以进行工业生产。

    卫星与无人机联合任务规划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11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229695.1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卫星与无人机联合任务规划方法,属于卫星任务规划和无人机任务规划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的地面观测任务存在不能兼顾持续观测和能耗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将规划时间范围划分为多个规划时间段,当多个规划时间段为两个以上的规划时间段时,针对联合规划过程中的观测时间段、目标等级、成像偏好和各种约束条件,分别建立卫星和无人机的约束满足模型;然后根据卫星和无人机的收益进行卫星系统和无人机系统进行联合规划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收益最大化。本发明适用于地面观测任务中的卫星与无人机联合任务规划。

    一种高通量中性原子氧束流发生系统及发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66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59321.6

    申请日:2022-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通量中性原子氧束流发生系统及发生方法,其系统包括包括等离子输出模块、供气模块、真空室和磁场约束模块,所述等离子输出模块和供气模块均与真空室连接,磁场约束模块安装于等离子输出模块和真空室的连接处;本发明采用等离子输出模块中的微波输出单元对放电等离子枪输出微波,并利用放电等离子枪对真空室输出微波等离子体,同时配合供气模块对真空室输出的高密度氧气产生高密度氧等离子体,再与被施加负偏压的中性化靶板进行碰撞复合,以反射生成高通量的中性原子氧束流,相比传统的发生中性原子氧束流的方法效率更高,获得的原子氧束流通量更高,动能更小,可以满足航天器表面材料耐原子氧测试试验中对原子氧束流的要求。

    高功率因数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6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655314.5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高功率因数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属于永磁电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永磁体利用率低、永磁体和电枢漏磁大、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初级和次级,初级设置于次级外部;初级包括h个沿轴向并列排布、结构相同的圆盘型电枢铁心,每个圆盘型电枢铁心沿周向设置m×k个U型电枢模块,初级中所有U型电枢模块上设置m相初级电枢,各相沿圆周方向均布且依次占360°/m角度;每相包括k个电枢单元;k个电枢单元中绕组可以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构成一相绕组;每个电枢单元由h个沿轴向方向均匀分布的U型电枢模块构成,相邻U型电枢模块的绕组反向串联,且相邻U型电枢模块中心的轴向距离为τ。

    一种基于灰狼算法特征选择的入侵检测系统建模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3992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017356.2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一种基于灰狼算法特征选择的入侵检测系统建模方法,属于特征选择的入侵检测系统建模领域。解决了目前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特征选择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对NSL‑KDD通信流量数据集进行预处理,重点是需要对流量数据进行哑变量以及归一化等方法进行处理,以适应决策树、神经网络等算法的本质要求;建立灰狼搜索群体,利用决策树算法按搜索个体对流量数据集进行建模;定义损失函数,据此对搜索个体进行排序;按照灰狼算法策略进行搜索群体的进化,之后重复步骤除定义损失函数上述所有步骤,当模型损失达到要求或迭代次数达到极限时,停止嵌入式特征选择,并得到最优的特征组合,建立最优入侵检测模型。本发明主要促进了入侵检测建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模块化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656591.8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模块化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属于永磁电机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横向磁通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永磁体利用率低、永磁体和电枢漏磁大、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初级和次级,初级设置于次级外部;初级包括初级电枢,初级电枢为m相,各相沿轴向均匀分布且依次间隔2iτ±2τ/m,i=0,1,2,…;每相包括k个电枢单元,且k个电枢单元沿圆周方向均布;k个电枢单元中绕组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构成一相绕组;每个电枢单元由h个沿轴向方向均匀分布的U型电枢模块构成,相邻U型电枢模块的绕组反向串联,且每相中相邻U型电枢模块中心的轴向距离为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