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缓地震损伤的拼装式绿色建筑隔墙

    公开(公告)号:CN10608840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14007.7

    申请日:2016-06-12

    IPC分类号: E04B2/74 E04B2/82 E04C2/30

    CPC分类号: E04B2/7401 E04B2/82 E04C2/3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缓地震损伤的拼装式绿色建筑隔墙,由多块预制墙板拼接而成,预制墙板符合拓扑形状,墙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采用U型轨道连接,轨道直接锚固在主体结构中,其中,一块预制墙板的一侧具有内层圆弧凸起,圆弧凸起的一侧以上边缘涂抹有一层较薄的阻尼弹性材料,再与另一块预制墙板凹槽拼接,并且拼接后可采用螺栓连接进行固定。所述建筑隔墙具有预制隔墙体积不大,容易拼接,方便施工,不会影响主体结构抗震,而且可以增加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等优点。可在建筑抗震中实现产业化应用。

    一种获得实验所需来流风的可调的尖劈粗糙元组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9086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610420680.1

    申请日:2016-06-12

    IPC分类号: G01M9/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种获得实验所需来流风的可调的尖劈粗糙元组合系统,包括可绕中心轴旋转的平板,平板将风洞分为若干层,其中,各层均匀放置相同形状的尖劈,从上到下分别放置的尖劈的面积及尺寸由大变小。具体实现思路为:利用隔板将风洞整体流场分割成若干“局部流场”,通过调整各层平板的旋转角度,平板的数量及各层平板末端尖劈的尺寸、间距、形状等,实现对“局部流场”的量化控制。在对“局部流场”进行量化控制时:平板旋转角度及尖劈形状、尺寸的改变主要用于调控边界层平均风剖面,使湍流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可以改善湍流强度随着高度衰减过快的缺点。最终,使各“局部流场”相互协调,获得实验所需的流场品质。

    一种获得实验所需来流风的可调的尖劈粗糙元组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9086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20680.1

    申请日:2016-06-12

    IPC分类号: G01M9/04

    CPC分类号: G01M9/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得实验所需来流风的可调的尖劈粗糙元组合系统,包括可绕中心轴旋转的平板,平板将风洞分为若干层,其中,各层均匀放置相同形状的尖劈,从上到下分别放置的尖劈的面积及尺寸由大变小。具体实现思路为:利用隔板将风洞整体流场分割成若干“局部流场”,通过调整各层平板的旋转角度,平板的数量及各层平板末端尖劈的尺寸、间距、形状等,实现对“局部流场”的量化控制。在对“局部流场”进行量化控制时:平板旋转角度及尖劈形状、尺寸的改变主要用于调控边界层平均风剖面,使湍流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可以改善湍流强度随着高度衰减过快的缺点。最终,使各“局部流场”相互协调,获得实验所需的流场品质。

    一种符合拓扑形状的可减震拼装式建筑预制隔墙

    公开(公告)号:CN206289783U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620568966.X

    申请日:2016-06-12

    IPC分类号: E04B2/08 E04B2/74 E04B2/8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符合拓扑形状的可减震拼装式建筑预制隔墙,由多块预制墙板拼接而成,预制墙板符合拓扑形状,墙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采用U型轨道连接,轨道直接锚固在主体结构中,其中,一块预制墙板的一侧具有内层圆弧凸起,圆弧凸起的一侧以上边缘涂抹有一层较薄的阻尼弹性材料,再与另一块预制墙板凹槽拼接,并且拼接后可采用螺栓连接进行固定。所述建筑隔墙具有预制隔墙体积不大,容易拼接,方便施工,不会影响主体结构抗震,而且可以增加主体结构的抗震能力等优点。可在建筑抗震中实现产业化应用。

    基于尖劈粗糙元的边界层风洞试验流场实时调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958191U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20570300.8

    申请日:2016-06-12

    IPC分类号: G01M3/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尖劈粗糙元的边界层风洞试验流场实时调控系统,包括可绕中心轴旋转的平板,平板将风洞分为若干层,其中,各层均匀放置相同形状的尖劈,从上到下分别放置的尖劈的面积及尺寸由大变小。具体实现思路为:利用隔板将风洞整体流场分割成若干“局部流场”,通过调整各层平板的旋转角度,平板的数量及各层平板末端尖劈的尺寸、间距、形状等,实现对“局部流场”的量化控制。在对“局部流场”进行量化控制时:平板旋转角度及尖劈形状、尺寸的改变主要用于调控边界层平均风剖面,使湍流强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可以改善湍流强度随着高度衰减过快的缺点。最终,使各“局部流场”相互协调,获得实验所需的流场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