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523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80582.9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向性四边型弯张换能器,包括激励振子1、辐射壳体2、中心质量块3和过渡块4,辐射壳体2为由四组内凹弯曲梁与四组直梁交替连接形成的封闭壳体,四组直梁内壁上分别安装有过渡块4,四组过渡块4后分别连接有两组长激励振子与两组短激励振子,两组长激励振子与两组短激励振子构成交叉驱动结构,四组激励振子1彼此之间相互垂直,四组激励振子1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中心质量块3上;本发明利用非对称的辐射面搭配非对称的激励方式,使前后相对的两个辐射面振动时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实现心形指向性发射;本发明使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低频主动声呐、远程通信、地声传播研究和海洋地质研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200171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88852.8
申请日:2025-04-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IPC: H04B17/391 , H04B13/02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移动平台在线信号级仿真收发系统,旨在提高水下通信系统在复杂水下环境中的性能,特别是在潜艇状态监控和指令接收的实时性方面。该系统集成了多模式通信、信号优化和错误纠正技术,确保在多变的水声信道环境下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处理。通过动态切换低速、中速和高速传输模式,结合LDPC码的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以及信号级仿真技术,优化调制与编码算法,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此外,系统还引入了准实时和实时通信结合的机制,以实现水下移动平台的高效通信。本发明显著提高了通信效率和可靠性,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并确保了实时性,为提升水下工作效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745236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710580582.9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向性四边型弯张换能器,包括激励振子1、辐射壳体2、中心质量块3和过渡块4,辐射壳体2为由四组内凹弯曲梁与四组直梁交替连接形成的封闭壳体,四组直梁内壁上分别安装有过渡块4,四组过渡块4后分别连接有两组长激励振子与两组短激励振子,两组长激励振子与两组短激励振子构成交叉驱动结构,四组激励振子1彼此之间相互垂直,四组激励振子1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到中心质量块3上;本发明利用非对称的辐射面搭配非对称的激励方式,使前后相对的两个辐射面振动时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实现心形指向性发射;本发明使用范围广泛,可应用于低频主动声呐、远程通信、地声传播研究和海洋地质研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3489440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51371.7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带振子交叉驱动水声换能器,包括由四个直梁、四个弧形梁围成的外部壳体,相邻的直梁成90夹角,每两个相邻的直梁之间连接一个弧形梁,弧形梁为内凹的弧形,在外部壳体内部的中心处设置中心质量块,中心质量块与四个直梁之间分别安装一组激励材料,外部壳体上方安装上盖板,外部壳体下方安装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螺杆相连并使得外部壳体封闭,上盖板上设置电缆,电缆与激励材料相连通。本发明引用了混合激励的原理,明显增加了振子交叉驱动换能器的工作带宽。可应用于水声定位、探测、导航、通讯以及水文条件测试、海洋资源勘探等领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