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048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8607.4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液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元碳酸熔盐高效降解凝胶化磷酸三丁酯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首先将含有磷酸三丁酯的液体凝胶化为固体,将干燥好的三元Li2CO3‑Na2CO3‑K2CO3熔盐与凝胶化磷酸三丁酯混合后,置于500℃~800℃的高温环境下,反应时间为1h~3h,得到无污染的磷酸盐。本发明是在无焰的条件下,使凝胶化磷酸三丁酯充分与三元碳酸熔盐接触,通过熔盐的均匀传热,使凝胶化磷酸三丁酯充分氧化,同时本发明的中碱性熔盐可有效吸收生成的含磷氧化物,使其转化为相应的磷酸盐,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尾气处理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5997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111474196.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氧化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装置及其应用,属于氧化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进料前采用氮气向进料管进气,流入反应釜,再经排气管路流入至碱液桶中。当碱液桶中气泡稳定后,将料桶打开,加入经过干燥处理后的树脂,将料桶抽真空后充氮气至微正压后,迅速打开进料阀门,完成树脂进料。且进料管上套装开有小孔的挡板,抑制因进气、进料过程大气泡的产生,防止出现釜压过高和大颗粒树脂直接上浮至熔盐表面与熔盐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料装置以及方法,不仅能够减缓尾气产生速率和树脂膨胀情况解决堵料问题,还能够防止树脂在进料管中产生明火引发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553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27729.6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C01G9/00 , B01D53/78 , B01D53/52 , B01D53/50 , B09B3/70 , C01D5/12 , C01D7/00 , C01D5/00 , C01G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高效转化含锌废树脂中锌及有机硫为稳定化合物的混合熔盐及其氧化处理废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属于熔盐处理废弃树脂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处理废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存在的对含硫气体的吸收能力、以及锌和硫的保留效率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在传统二元碳酸盐基础上添加氢氧化钾,增强碳酸盐对含锌废树脂熔盐氧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气体的吸收、含硫物质的固定以及锌元素的截留,显著减少废树脂处理过程中含硫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的同时,提高锌离子截留率,实现了对含锌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高效、安全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2285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35452.1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IPC: B01J49/00 , C02F1/42 , C02F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元碳酸熔盐氧化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后废盐复用的方法,属于有机固体废物再利用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三元熔盐体系处理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后未反应完的碳酸盐浪费,导致反应成本提高的问题。本发明首先使混合离子交换树脂充分与三元碳酸熔盐接触,反应过程中三元熔盐可有效吸附生成的二氧化硫;然后,通过软件模拟,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熔盐氧化过程消耗的碳酸盐的质量,并根据结果在废盐中补充一定比例的新盐,使废盐得到复用,可有效降低熔盐氧化处理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357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85948.7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碳酸熔盐高效处理废弃一次性口罩的方法,属于有机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熔盐氧化处理废弃一次性口罩时,降解不够完全的问题。本发明方法:将Li2CO3、Na2CO3和K2CO3混合,得到三元熔盐;将废弃一次性口罩和三元熔盐分别恒温干燥至少12h;干燥处理后的三元熔盐中加入硝酸盐,混均;然后均匀覆盖于废弃口罩之上,氧化反应至少2h,再酸洗后水洗,干燥,即完成。本发明使废弃一次性口罩充分与三元碳酸熔盐接触,通过添加硝酸盐添加剂(硝酸钾或硝酸钠或亚硝酸钠),提高口罩的降解率,降解率最高达99.99%。同时,本发明中熔盐氧化技术的温度有明显的下降,没有明火,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且熔盐氧化技术操作条件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463106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066109.0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高效吸附废弃阳离子交换树脂热解过程中含硫废气的熔盐体系及吸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熔盐处理有机废物领域。本发明通过在传统二元碳酸盐基础上添加氧化钙和氧化锌,增强碳酸盐对阳离子交换树脂熔盐氧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气体的吸收,由此可以显著减少阳离子树脂处理过程中含硫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氧化钙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硫化氢和羰基硫的含量,促进了高温下硫化钙的生成,并通过硫化钙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转化为稳定碳酸钙,由此可以显著增加对阳离子树脂中硫元素的固定,并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释放。而氧化锌的添加增强了二元碳酸盐体系对硫化氢的化学吸附和羰基硫的物理吸附。实现了对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高效、安全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42585.8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7D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氧化炉底部排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熔盐排放管路封堵以及排放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排盐装置包括保温管、排盐管路和不锈钢堵,排盐管与氧化炉腔体连通,位于氧化炉外侧的排盐管路套装在保温砖内,保温砖位于氧化炉底部且具有中心空腔,中心空腔内还设有加热装置,保温管套装在排盐管路的外侧,不锈钢堵插装在排盐管路内。本发明利用碳酸熔盐本身性质,在流经排盐管路时自然冷凝,与不锈钢堵形成冷冻塞,完成熔盐氧化实验后,加热排盐管路中心,将冷冻塞融化,形成熔盐通路,实现废盐的排放,解决了现有碳酸熔盐氧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泄露问题。且本发明提供的熔盐氧化炉底部排盐装置的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2599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474196.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氧化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装置及其应用,属于氧化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进料前采用氮气向进料管进气,流入反应釜,再经排气管路流入至碱液桶中。当碱液桶中气泡稳定后,将料桶打开,加入经过干燥处理后的树脂,将料桶抽真空后充氮气至微正压后,迅速打开进料阀门,完成树脂进料。且进料管上套装开有小孔的挡板,抑制因进气、进料过程大气泡的产生,防止出现釜压过高和大颗粒树脂直接上浮至熔盐表面与熔盐接触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料装置以及方法,不仅能够减缓尾气产生速率和树脂膨胀情况解决堵料问题,还能够防止树脂在进料管中产生明火引发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3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042585.8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7D3/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熔盐氧化炉底部排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熔盐排放管路封堵以及排放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排盐装置包括保温管、排盐管路和不锈钢堵,排盐管与氧化炉腔体连通,位于氧化炉外侧的排盐管路套装在保温砖内,保温砖位于氧化炉底部且具有中心空腔,中心空腔内还设有加热装置,保温管套装在排盐管路的外侧,不锈钢堵插装在排盐管路内。本发明利用碳酸熔盐本身性质,在流经排盐管路时自然冷凝,与不锈钢堵形成冷冻塞,完成熔盐氧化实验后,加热排盐管路中心,将冷冻塞融化,形成熔盐通路,实现废盐的排放,解决了现有碳酸熔盐氧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泄露问题。且本发明提供的熔盐氧化炉底部排盐装置的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5871906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69956.1
申请日:2022-12-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3/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轴推进器的推力矢量控制装置,包括导管外壳以及位于导管外壳里的桨叶装置和螺距调节装置,所述桨叶装置包括驱动齿轮、连接法兰、叶片和调距滑轮,连接法兰安装在叶片根部的导边处,调距滑轮安装在叶片根部的随边处,驱动齿轮通过连接法兰带动叶片绕叶片轴线做旋转运动,所述螺距调节装置包括同步螺距调节环、独立螺距调节环、独立螺距调节环凸缘、独立螺距调节环驱动齿轮,同步螺距调节环和独立螺距调节环径向层叠安装,独立螺距调节环驱动齿轮安装在独立螺距调节环外侧。本发明能够显著地提升无轴推进航行器的机动性,进一步扩展无轴推进器这一低空化、低噪声、高效率推进装置的适用范围,促进高新技术船舶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