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传感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0646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92079.X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一种用于避雷器的泄漏电流传感装置,属于泄漏电流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避雷器泄漏电流的现有测量方法受工频磁场影响,测量结果不可靠的问题。包括:磁场屏蔽壳体和电流传感器,所述磁场屏蔽壳体呈圆筒形,具有外屏蔽层和内屏蔽层,外屏蔽层和内屏蔽层之间具有气隙;电流传感器设置在内屏蔽层内,并且磁场屏蔽壳体与电流传感器的轴线重合;磁场屏蔽壳体的两端设置中心通孔,并对应电流传感器的轴向通孔;避雷器泄漏电流引出线穿过磁场屏蔽壳体的中心通孔和电流传感器的轴向通孔,电流传感器基于实际泄漏电流产生的磁场获得泄漏电流信号检测值。本发明用于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测量。

    一种具有表面微结构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341095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707261.7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一种具有表面微结构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解决了现有物理屏蔽永磁电机由于屏蔽套带来的过热的问题,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上有定子屏蔽套,转子上有转子屏蔽套,定子屏蔽套和转子屏蔽套之间有气隙,所述气隙形成一次冷却水通道,且定子屏蔽套的气隙侧和转子屏蔽套的气隙侧均分布有仿生荷叶结构,作为一次冷却水通道的内壁,定子屏蔽套气隙侧的仿生荷叶结构的接触角大于转子屏蔽套气隙侧的仿生荷叶结构的接触角。本发明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在定转子屏蔽套中间通有一次冷却水,一次冷却水所在的通道具有荷叶仿生系统,可以避免狭窄的一次冷却水通道堵塞。

    一种风冷电机损耗分离装置及其损耗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05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27256.0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电机损耗分离装置及其损耗分离方法,其包括设于电机通风沟内的风速检测器和风温检测器、分别设于定子槽楔内外侧的激光器和声波传感器、均与定子的一相绕组连接的电流检测器和电压调节器和设于电机机壳上的分析装置和显示器,风速检测器、风温检测器、激光器、声波传感器、电流检测器、电压调节器和显示器均与分析装置连接。通过分离装置可对风冷电机各项损耗进行测量,并根据损耗分离方法对各项损耗进行分离,提高损耗测量的准确性,减少损耗测量周期,能够为风冷电机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具有130dB以上屏蔽效能的泄漏电流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252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654298.1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一种具有130dB以上屏蔽效能的泄漏电流监测装置,属于泄漏电流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泄漏电流的测量受磁场环境影响,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包括在变压器每相套管的泄漏电流引出线外围设置一个磁场屏蔽罩,微电流传感器设置在磁场屏蔽罩内,泄漏电流引出线经微电流传感器由磁场屏蔽罩外侧端面中心孔引出,微电流传感器输出的电流经信号传输导线传递至AD转换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AD转换模块设置在磁场屏蔽罩外,信号传输导线通过磁场屏蔽罩上设置的导线通孔实现微电流传感器与AD转换模块的连接;所述磁场屏蔽罩的轴向与泄漏电流方向的最大夹角为10°,磁场屏蔽罩具有双层屏蔽结构。本发明用于监测泄漏电流。

    一种具有表面微结构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341095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07261.7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一种具有表面微结构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解决了现有物理屏蔽永磁电机由于屏蔽套带来的过热的问题,属于电机领域。本发明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上有定子屏蔽套,转子上有转子屏蔽套,定子屏蔽套和转子屏蔽套之间有气隙,所述气隙形成一次冷却水通道,且定子屏蔽套的气隙侧和转子屏蔽套的气隙侧均分布有仿生荷叶结构,作为一次冷却水通道的内壁,定子屏蔽套气隙侧的仿生荷叶结构的接触角大于转子屏蔽套气隙侧的仿生荷叶结构的接触角。本发明的物理屏蔽永磁电机在定转子屏蔽套中间通有一次冷却水,一次冷却水所在的通道具有荷叶仿生系统,可以避免狭窄的一次冷却水通道堵塞。

    屏蔽电机定子端部温度的数字孪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720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23067.X

    申请日:2023-09-01

    Abstract: 屏蔽电机定子端部温度的数字孪生方法,属于屏蔽电机技术域。本发明针对现有屏蔽电机定子端部温度不能被实时准确监控易造成电机故障的问题。包括:选择关键测温点,采用热传感器采集关键测温点的实际温度;计算所有组件的接触面初始换热系数;再选定一个组件确定换热系数的变化范围,并对初始换热系数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换热系数;再计算其它组件的修正后换热系数;并得到初级电机定子端部温度有限元模型;最后将各关键测温点的仿真温度与实际温度进行拟合,并对过拟合或欠拟合点进行温度数据的补充或替换,得到最终仿真温度拟合曲线,最后得到最终电机定子端部温度有限元模型进行温度的数字孪生。本发明用于实现电机定子端部温度的数字孪生。

    一种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5630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010677643.5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本发明组成包括:激光器,传感器,数据线,分析单元,显示器。所述激光器镶嵌在定子槽楔内,可沿电机轴向方向滑动并采用连续方式发出激光束。所述传感器通过硅橡胶紧贴在定子槽楔上。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高速电动机主轴的表面振动声波通过数据线传给所述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表面振动声波,判断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并将分析结果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本发明专利可实现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的检测装置研发,实时分析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避免工程人员更换高速电动机主轴而导致设备停转问题,是一种有效提高高速电动机系统效率的方法。

    一种大型交流电机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定子线棒及混合换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867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10584258.5

    申请日:2015-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交流电机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定子线棒及局部与整体混合换位方法;该定子线棒的四列换位股线被均分成包含两列换位股线的四个换位股线单元组,每个换位股线单元组的整体换位处设有用于加强绝缘保护的单元组绝缘层;该换位方法首先对换位股线单元组内的股线进行局部自身换位,再在换位股线单元组之间进行整体换位,最后换位股线按照首次局部自身换位的扭转方向继续进行局部自身换位,直至达到设计换位角度;该方法使得每根换位股线能够均匀地占据定子线棒所在的空间位置,在实现设计换位角度和减小环流损耗的同时,还能较大程度地增加换位节距,便于产品加工。

    一种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的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4563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677643.5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的检测装置。本发明组成包括:激光器,传感器,数据线,分析单元,显示器。所述激光器镶嵌在定子槽楔内,可沿电机轴向方向滑动并采用连续方式发出激光束。所述传感器通过硅橡胶紧贴在定子槽楔上。所述传感器测量得到的高速电动机主轴的表面振动声波通过第一数据线传给所述分析单元。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表面振动声波,判断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并将分析结果通过第二数据线传输到显示器上进行显示。本发明专利可实现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的检测装置研发,实时分析高速电动机主轴裂痕状态,避免工程人员更换高速电动机主轴而导致设备停转问题,是一种有效提高高速电动机系统效率的方法。

    永磁同步电机的复合冷却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97245.X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复合冷却结构,属于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永磁同步电机的冷却方式单一,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包括:水冷结构设置在电机机壳侧壁内,并且水冷入口和水冷出口对应设置在电机机壳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上;油冷结构包括绕组上端部油冷单元和绕组下端部油冷单元,绕组上端部油冷单元设置在电机机壳内腔对应定子绕组上端部位置处;绕组下端部油冷单元设置在电机机壳内腔对应定子绕组下端部位置处;绕组上端部油冷单元和绕组下端部油冷单元均通过循环油路结构对定子绕组端部进行降温;热传导结构设置在电机机壳外环,并且通过连通电机机壳内外的循环管路实现对电机机壳内热量的热传导。本发明用于电机冷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