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986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545644.3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PC: G06F16/332 , G06F16/33 , G06F16/338 , G06F16/35 , G06F16/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列腺癌的智能问答系统的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基于预置的第一数据源获取前列腺癌的生活方式数据;将前列腺癌的生活方式数据作为元数据构建生活方式知识库;基于预置的第二数据源和生活方式知识库构建生活方式知识图谱;将生活方式知识库和所述生活方式知识图谱进行融合处理生成前列腺癌的智能问答系统。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系统能够有助于临床医生、医护人员、科学研究人员以及患者等普通公众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获取客观的生活方式数据,准备的判断对前列腺癌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18457.9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含管缝边坡冻融循环的试验测试方法,其冻融循环试验用模型箱的箱体内设置有边坡模型和温度传感器,并配置有液氮制冷装置、加热装置和补水装置、排水装置,边坡模型包括坡台,模型箱体内顶部设置风扇,温度传感器在坡台和边坡试样中均有布置,包括以下步骤:控制模型箱体内温度处于零度,向坡台上置入边坡试样,边坡试样中置入预制的冰柱、冰板以模拟边坡中的天然管道、裂缝,关闭模型箱体,保持排水装置畅通;根据确定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冻结时长和融化时长控制冷装置、风扇、加热装置、补水装置和排水装置,反复模拟冻融循环直至试验结束,以简单、经济、可重复的方式实现了含有天然管道、裂缝边坡的冻融循环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8760549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0387678.8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测试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模拟岩土体中管道水流壁面拖曳力效应的测试系统,包括底板,内部具有贯通管道的模拟岩土层以及水箱;升降装置可连续调节升降端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模拟岩土层中的贯通管道的下游端口配置有与端口形状匹配的阻水塞;水箱出水口的设置高度不低于上游端口的高度并与上游端口通过导水管连通;水箱上溢流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水箱出水口的设置高度。本发明的优点是:适用于强降雨或排水条件下水流对岩土层中贯通管道壁面拖曳力的测定,从而为量化强降雨或排水条件下管道拖曳力对岩土体失稳的影响提供参考和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8919339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10449970.8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极震区边坡遭受侧向冲击荷载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滑槽、支架;所述试验箱内设置有边坡模型,所述边坡模型包括放置于试验箱底部的路堤及置于路堤上的边坡,所述边坡截面为直角梯形状,试验箱上部与边坡斜面及路堤对应部分为开口设置,所述试验箱前壁上设有观察窗口,所述边坡模型斜面一侧朝向观察窗口。本发明真实地再现极震区边坡遭受侧向冲击荷载动力作用响应过程和响应方式,为工程结构设计、地质灾害预测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建议;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易操作,测试方法简单、经济、可重复。
-
公开(公告)号:CN10866318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50044.2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隧道遭受正断层逆断层发震的动力响应测试装置,包括箱体、滑轨机构,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所述箱体包括反力框架、试验箱、弹簧、滑槽、支架;所述的试验箱中间断开分为上盘和下盘两部分。本发明从滑槽下落周期性的撞击试验箱,并通过控制小球开始下落时的高度、释放小球时间间隔,来模拟地震区水平、竖直地震动耦合作用下隧道围岩地震动力响应试验,再现极震区隧道围岩地震波动力作用响应过程和响应方式;试验箱的上下盘设置,模拟了发震时地层错动对隧道围岩的影响,为工程结构设计、地质灾害预测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建议,对工程建设进行抗震设防。
-
公开(公告)号:CN105223117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510639234.5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文地质学科领域,涉及一种可模拟天然岩体复杂渗透特性的多空隙组合地质单元渗透模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是以可单独密铺的、形状规则的各向同性材料块作为基块,对基块进行渗透等效处理如刷浆、钻通孔填砂,块缝填砂后,根据天然岩体发育的优势裂隙方向和/或优势溶孔方向,平铺基块并逐层堆垒,并在上下两层基块之间设置滤层,得到多空隙组合地质单元渗透模拟材料。基块宜采用普通烧结粘土砖,这样得到的组合材料,用管道流模拟溶孔流,用平板窄缝流模拟裂隙流,用孔隙介质模拟储水构造,能够模拟具有各向异性且包含孔隙、裂隙、溶隙等结构构造特征的天然岩体的渗透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5255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03908.4
申请日:2011-01-1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依靠人力竖立放倒的立杆,主要由杆体和能将杆体竖立、放倒的竖放装置构成,其中竖放装置又主要由与立杆基础相固定的固定板、与杆体固定联接作为杠杆臂的底板和丝杆螺母竖放驱动机构构成,底板的一边通过铰结构与固定板铰联接,另一边通过铰结构与构成竖放驱动机构的螺母作用联接,构成竖放驱动机构的丝杆通过铰结构设置在固定板上,杆体树立后底板通过固定联结结构与固定板相联接。本发明的立杆不需要使用立杆本身之外的装置与设备,仅依靠人力操纵立杆的竖放装置,就可将杆体竖立与放倒的立杆,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起重设备竖放作业费用高,完全靠人力将立杆竖立和放倒需要多人协调作业、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052552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110003908.4
申请日:2011-01-1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依靠人力竖立放倒的立杆,主要由杆体和能将杆体竖立、放倒的竖放装置构成,其中竖放装置又主要由与立杆基础相固定的固定板、与杆体固定联接作为杠杆臂的底板和丝杆螺母竖放驱动机构构成,底板的一边通过铰结构与固定板铰联接,另一边通过铰结构与构成竖放驱动机构的螺母作用联接,构成竖放驱动机构的丝杆通过铰结构设置在固定板上,杆体树立后底板通过固定联结结构与固定板相联接。本发明的立杆不需要使用立杆本身之外的装置与设备,仅依靠人力操纵立杆的竖放装置,就可将杆体竖立与放倒的立杆,克服了现有技术使用起重设备竖放作业费用高,完全靠人力将立杆竖立和放倒需要多人协调作业、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等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22450.X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岩石试样变主应力方向加卸载循环试验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一,试样加工:加工出完整的呈立方体的岩石试样;步骤二,循环加载:岩石试样受到x、y、z三个方向的应力,分别为σx、σy、σz;步骤三;依次调节不同方向的压力,形成x‑y、y‑z、x‑z平面上的裂隙;步骤四,递增压力大小,并重复步骤三,直到岩石试样被破坏并产生三组“X”型共轭的剪切节理模型;本发明主要模拟岩石试样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演变过程遭受不同方向不同级序的构造应力变化以及构造剥蚀或沉积作用引起的垂直地应力变化作用下往往会形成三组“X”型共轭的剪切节理,可结合当地地震监测、现场地质勘查为工程开挖提供建议。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422336.7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体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多组共轭节理岩石可变主应力实验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步骤一,试样加工;步骤二,将岩石试样放置于承载支架上;步骤三,三个加载装置同时加载压力#imgabs0#,#imgabs1#和#imgabs2#,并且使#imgabs3#;保持#imgabs4#恒定,加载#imgabs5#至#imgabs6#,卸载#imgabs7#至#imgabs8#,稳定后复位;保持#imgabs9#恒定,加载#imgabs10#至#imgabs11#,卸载#imgabs12#至#imgabs13#,稳定后复位;保持#imgabs14#恒定,继续加载#imgabs15#至#imgabs16#,卸载#imgabs17#至#imgabs18#,稳定后复位;步骤四,递增#imgabs19#并重复步骤三直到岩石试样被破坏;本发明通过变主应力方向加卸载循环实验方法,模拟自然界真实情况下赋存多组“X”型共轭节理的岩体在复杂应力环境下的受力情况及破坏过程,从而对内部含有大型共轭节理的岩体进行有效实验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