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843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63669.4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坝基近水平软弱结构面强度弱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不同升温降强相似材料;S2.对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进行升温降强剪切试验,求得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的升温降强曲线的解析表达式;S3.使用地质力学模型材料模拟坝基,使用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模拟各软弱结构面;S4.在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中布置升温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S5.通过对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升温的不同,获得所述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降强幅度。本发明达到了进行大范围和高降强幅度试验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119061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99833.2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模拟覆盖层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材料按质量份计是由以下组分经分步混合构成:重晶石粉100份,半精炼石蜡4-6份,32号液压机油5-10份,膨润土5-20份和石英砂8-12份,且将该材料制成容重为16~22KN/m3、尺寸为10cm×10cm×10cm的试样测得的变形模量为0.11~1.19MPa,抗压强度为1.8~18.4KPa。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覆盖层模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均较低,并可通过调节其中各物质的用量,可使所得材料的容重、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不仅可作为理想的模拟覆盖层的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且所用原材料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制备过程简单,耗能低,制备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53269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810055.1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F30/13 , E02B1/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试验的拱坝安全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检测的数据,建立综合法试验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S2.构造拱坝安全度评价的突变模型;S3.将综合法试验的各底层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转化为0~1之间无量纲的数据;S4.利用归一公式进行突变级数计算,求出目标层的总突变级数值;S5.重复S1‑S4步骤,分别计算出综合法试验中不同超载系数下拱坝安全总突变级数值,并绘制总突变级数值与超载系数关系曲线图,根据总突变级数与超载系数关系曲线的拐点获得高拱坝综合法试验安全系数;S6.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拱坝工程的整体稳定安全性。本发明利用模型综合法试验中现有的变形监测资料,建立高拱坝综合法试验安全度综合评判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1867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63682.X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试验的降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不同升温降强相似材料;S2.对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进行升温降强剪切试验,求得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的升温降强曲线的解析表达式;S3.使用地质力学模型材料模拟岩体,使用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模拟各软弱结构面;S4.在砌筑模型时,在平面和立面上分别进行分区,得到若干试验区域;S5.分别在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中布置升温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S6.通过对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升温的不同,获得所述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降强幅度。本发明达到了模拟岩体中软弱结构的强度弱化行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390975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225644.7
申请日:2011-08-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4B3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模拟软弱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按质量份计是由重晶石粉100份,半精炼石蜡.5-7份和32号液压机油3-7份经混合构成,且该材料制成容重为26KN/m3、尺寸为10cm×10cm×10cm的试样测得的变形模量为13.2~28.3MPa,抗压强度为0.08~0.19MPa;将该材料制成容重为23KN/m3、尺寸为10cm×10cm×5cm的试样测得的变形模量为11.2~24.7MPa,抗压强度为0.07~0.17MPa。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岩体模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均较低,不仅可作为较理想的模拟软弱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且所用原材料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制备过程简单,耗能低,制备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186781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0563682.X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力学模型综合法试验的降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不同升温降强相似材料;S2.对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进行升温降强剪切试验,求得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的升温降强曲线的解析表达式;S3.使用地质力学模型材料模拟岩体,使用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模拟各软弱结构面;S4.在砌筑模型时,在平面和立面上分别进行分区,得到若干试验区域;S5.分别在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中布置升温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S6.通过对若干所述升温降强相似材料升温的不同,获得所述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降强幅度。本发明达到了模拟岩体中软弱结构的强度弱化行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59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19848.X
申请日:2019-08-31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快速测定结构面模型材料摩擦系数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板,支撑板通过活动铰与底座连接,支撑板一端上设有固定挡板;还包括角度传感器、试验试块剪切滑动监测系统以及动力系统,角度传感器固定在支撑板上,试验试块剪切滑动监测系统包括磁性表座、千分表,千分表与试验试块上盘接触设置。方法包括准备试验试块,将试验试块水平放在水平支撑板上;检测试验试块上端是否剪切滑移;测定水平支撑板旋转角度;控制水平支撑板匀速抬升;进行结构面模型材料摩擦系数测定。本发明所公开的测定结构面模型材料摩擦系数的试验装置具有自动化和快速测定的特点,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提高试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47051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97591.2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力学模型试验中多组非正交节理的模拟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需要模拟的非正交节理裂隙组;S2.按照需要模拟的不同岩类,配制不同模型材料及其不同配比,制作不同夹角的各岩类模型块体;S3.对非正交节理的精细模拟;即对制作好的不同夹角模型块体进行砌筑,然后用粘接材料对岩体模型材料进行粘接,模拟非正交、不同连通率的空间复杂交汇节理岩体。本发明通过对压模机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压制不同倾角的菱形小块体,再采用小块体错缝砌筑技术和岩体模型材料粘接技术,模拟非正交、不同连通率的空间复杂交汇节理岩体,使得小块体砌筑的模型组合体与原型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保持相似,从而间接的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39097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25644.7
申请日:2011-08-08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04B3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模拟软弱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按质量份计是由重晶石粉100份,半精炼石蜡0.5-7份和32号液压机油3-7份经混合构成,且该材料制成容重为26kN/m3、尺寸为10cm×10cm×10cm的试样测得的变形模量为13.2~28.3MPa,抗压强度为0.08~0.19MPa;将该材料制成容重为23kN/m3、尺寸为10cm×10cm×5cm的试样测得的变形模量为11.2~24.7MPa,抗压强度为0.07~0.17MPa。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岩体模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均较低,不仅可作为较理想的模拟软弱岩体的地质力学模型相似材料,且所用原材料来源广泛,无毒副作用,制备过程简单,耗能低,制备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3780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678889.1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边坡稳定性评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边坡地质力学模型的边坡稳定性测定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建立的安全系数表达式能反映超载和降强这两个因素,是一种多因素法,更符合工程实际。根据抬升失稳破坏原理推导出了超载法安全系数Ksp的表达式;同时根据边坡结构面的力学参数的弱化原理得到了边坡强度储备系数Kss的表达式,Kss与结构面力学参数弱化程度有关;推导出了综合法试验安全系数表达式Ksc=Ksp×Kss。同时根据变形过程控制理论提出了以边坡在超载和降强时,边坡变形初始损伤特征点和边坡滑动面贯穿特征点作为边坡综合法模型试验的两个控制性特征点,并作为计算综合法安全系数的基础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