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7523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9404.9
申请日:2023-06-07
申请人: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四川轻化工大学
IPC分类号: D06M11/74 , D06M15/333 , D06M15/564 , D06M13/463 , D06M13/27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织物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复合抗静电剂、制备方法、应用,原料各组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GO 2~5份、聚乙烯醇0.1~3份、水性聚氨酯15~30份、表面活性剂1~5份;表面活性剂包括O,O'‑二(苯基)二硫代磷酸‑N,N‑二乙铵、α‑烯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抗静电剂,GO、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内,聚乙烯醇与GO表面的多活位点结合,再将其引入水性聚氨酯内,利用GO的纳米效应及功能性,从而达到提升导电性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556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69406.8
申请日:2023-06-07
申请人: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四川轻化工大学
IPC分类号: D06M11/74 , D06M15/333 , D06M15/564 , D06M13/463 , D06M13/27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织物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易溶解型抗静电剂、制备方法、应用,制备方法:GO经溶剂分散,形成分散液,向其中加入聚乙烯醇;经水热反应,得到改性GO;改性GO、溶剂、表面活性剂经分散,得到预处理物;向预处理物中加入水性聚氨酯再经分散,得到成品。本发明提供的易溶解型抗静电剂,通过GO、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内,聚乙烯醇与GO表面的多活位点结合,再将其引入水性聚氨酯内,利用GO的纳米效应及功能性,从而达到提升导电性能的目的;通过将GO与聚乙烯醇进行水热处理而进行组装,GO表面的含氧基团,使得具有可修饰的活性位点,能够与聚乙烯醇提升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856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05216.2
申请日:2023-08-10
申请人: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四川四众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C03C25/465 , C03C25/28 , C03C25/32 , C08F118/08 , C08F120/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浸润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增韧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增韧浸润剂包括超支化聚醋酸乙烯酯、纳米改性CSLP、润滑剂、抗静电剂和偶联剂;所述纳米改性CSLP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壳材:向聚乙烯吡咯缩酮中引入芳香醇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改性聚乙烯吡咯缩酮;S2制备核材:取丙烯酸酯单体,加入反应助剂,加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酸酯胶液;S3取丙烯酸酯胶液,调节pH值为6‑7,加入改性聚乙烯吡咯缩酮,混合反应;再加入纳米粒子,搅拌破乳,得到纳米改性CSLP。本发明的增韧浸润剂采用超支化聚醋酸乙烯酯、纳米改性CSLP等作为原料,在整体上具有良好的韧性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等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842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128266.5
申请日:2022-09-16
申请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 ,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纤维改性技术领域,公开了耐蚀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玄武岩纤维的表面接枝有多尺度增强体,所述多尺度增强体为生物炭‑纳米粒子分散体。通过在玄武岩纤维的表面通过浸渍体系接枝多尺度增强体,一方面能够赋予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便于增强与其他组分的界面性能,另一方面多尺度增强体均布于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多层次的纵向结构,赋予了玄武岩纤维更强的耐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18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28266.5
申请日:2022-09-16
申请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 ,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纤维改性技术领域,公开了耐蚀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玄武岩纤维的表面接枝有多尺度增强体,所述多尺度增强体为生物炭‑纳米粒子分散体。通过在玄武岩纤维的表面通过浸渍体系接枝多尺度增强体,一方面能够赋予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粗糙度,便于增强与其他组分的界面性能,另一方面多尺度增强体均布于玄武岩纤维的表面,多层次的纵向结构,赋予了玄武岩纤维更强的耐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059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60328.0
申请日:2024-03-07
申请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四川文理学院
IPC分类号: C08J5/18 , C08L79/08 , C08L67/04 , C08L75/04 , C08K7/10 , C08K9/06 , C08K3/04 , C08K9/00 , C08K3/22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多物理场控制电/磁二元相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将玄武岩纤维经处理后得玄武岩微纤维;将玄武岩微纤维分散于含极性硅烷偶联剂的水溶液中,制得经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的玄武岩纤维;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物质分散于水性聚氨酯溶液,再加入微纳磁性颗粒后进行交联反应,制得玄武岩基磁性微纤维;步骤三:取树脂基体溶于分散有微纳导电颗粒的有机溶剂分散系中,再加入玄武岩基磁性微纤维后,在设定条件下流延成膜,即得。本发明制备的电磁屏蔽材料在18~26.5GHz最高电磁屏蔽效能为45.6dB,克服了传统电磁屏蔽材料难以适配空间限制微电子器件的缺陷,是一种面向6G高频电磁防护的新材料及其关键制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6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58994.1
申请日:2023-12-05
申请人: 四川轻化工大学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四川文理学院
IPC分类号: C07D207/335 , C23G1/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防护领域,尤其是金属酸洗腐蚀与防护领域,具体为一种N,N’‑(1,4‑亚苯基)双(2‑吡咯基甲亚胺)的制备及其作为金属酸洗缓蚀剂的应用。该N,N’‑(1,4‑亚苯基)双(2‑吡咯基甲亚胺)的化学结构如下:#imgabs0#本发明的缓蚀剂能够用于金属酸洗腐蚀的防护,能很好地承受各种清洗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本发明的酸洗缓蚀液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友好、缓蚀剂用量少、缓蚀率高、稳定高、持续作用时间长等技术特点,其应用范围广,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624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1026962.6
申请日:2020-09-25
申请人: 四川文理学院 , 四川四众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IPC分类号: C03C25/465 , C03C25/4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用于玄武岩纤维润湿剂相关公开报道较为缺乏的问题。本申请的玄武岩纤维浸润剂采用包括如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硅烷偶联剂3~10份,水溶性环氧树脂20~60份,水400~1000份,有机酸1~3份,无水乙醇40~120份,葡甘聚糖10~25份,抗静电剂0.5~1.5份,润湿剂3~10份。本申请的浸润剂与玄武岩纤维的纤维表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浸透性好,可用于玄武岩的浸润改性;采用本申请,能提升玄武岩纤维的塑性、抗拉升性能、抗断裂强度,提高玄武岩纤维丝的集束性,便于后续加工;采用本申请处理后的玄武岩纤维,具有较好的亲水性、抗静电性能、抗拉升性能、抗断裂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8019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881203.6
申请日:2021-08-02
申请人: 四川文理学院 , 四川四众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增强型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成膜剂和双层微胶囊颗粒,所述成膜剂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水性聚氨酯5‑10%、水性环氧树脂5‑10%、三氟化硼乙醚0.5‑2%、PEG‑400 10‑20%,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微晶蜡0.1‑1%,余量为水;所述双层微胶囊颗粒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环糊精和麦芽糊精的混合物、固化剂、有机硅树脂和有机金属框架的混合物,以及最内层的环氧树脂;其中,所述有机金属框架的金属中心为Al,有机配体为咪唑‑2‑甲醛溶液。双层微胶囊颗粒用于修复玄武岩纤维表面的裂缝,提高玄武岩纤维的力学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11821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81208.9
申请日:2021-08-02
申请人: 四川四众玄武岩纤维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四川文理学院 , 达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IPC分类号: C03C25/4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织物用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成膜剂6‑10%,润滑剂1.0‑2.5%,抗静电剂0.2‑1%,硅烷偶联剂0.2‑1.5%,双层微胶囊颗粒30‑50%,余量为水;所述成膜剂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水性聚氨酯5‑10%、水性环氧树脂5‑10%、三氟化硼乙醚0.5‑2%、PEG‑40010‑20%,余量为水;所述双层微胶囊颗粒,由外到内依次包括环糊精、固化剂、有机硅树脂和甲基纤维素混合物,以及环氧树脂。环糊精与水性聚氨酯、水性环氧树脂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而浸润剂中的水性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在玄武岩纤维的表面成膜,提高了微胶囊颗粒与玄武岩纤维的结合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