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9927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610579511.2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偏磁治理站点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直流偏磁治理范围内各待治理站点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单个待治理站点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该待治理站点的综合满意度及紧迫度;根据各待治理站点的综合满意度及紧迫度,采用迭代方式选择需直流偏磁治理的站点最小集合;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系统整体运行的角度,将满意度和紧迫度的概念相结合,选取直流接地极溢流范围内对偏磁影响散播起关键性作用的变电站点进行治理,使得隔直设备配置数量最少,偏磁治理效果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975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1610279803.4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367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目标函数;确定电网中节点的直流入地电流及直流偏磁治理设备配置情况;确定所述节点的直流电流相关强度;基于所述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目标函数及所述节点的直流电流相关强度对直流偏磁治理设备配置情况进行优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根据相关强度的概念,并对交流系统各节点按计算所得的相关强度排序,对已有的初始配置方案逐次退出相关强度弱的节点的设备,使治理直流偏磁设备的数量大大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597566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79803.4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G06F17/5036 , G06F221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目标函数;确定电网中节点的直流入地电流及直流偏磁治理设备配置情况;确定所述节点的直流电流相关强度;基于所述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配置目标函数及所述节点的直流电流相关强度对直流偏磁治理设备配置情况进行优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根据相关强度的概念,并对交流系统各节点按计算所得的相关强度排序,对已有的初始配置方案逐次退出相关强度弱的节点的设备,使治理直流偏磁设备的数量大大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059127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610219270.0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处最大注入电流的获取方法,收集用于计算接地极处的最大注入电流的数据资料;获取变压器的最大直流入侵电流值;建立交流系统直流分布的电路模型,并计算各变电站的接地体电位;建立土壤电阻网络模型,计算在各变电站的接地体电位升高时,需注入接地极处的电流值;得到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处的最大注入电流值。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在不改变交流系统运行方式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本方法还可在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设计规划、运行方式确定以及接地极设计方式等方面提供设计依据,为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配置、治理效果的评估以及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199274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9511.2
申请日:2016-07-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偏磁治理站点选择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直流偏磁治理范围内各待治理站点对应的评价指标;根据单个待治理站点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该待治理站点的综合满意度及紧迫度;根据各待治理站点的综合满意度及紧迫度,采用迭代方式选择需直流偏磁治理的站点最小集合;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从系统整体运行的角度,将满意度和紧迫度的概念相结合,选取直流接地极溢流范围内对偏磁影响散播起关键性作用的变电站点进行治理,使得隔直设备配置数量最少,偏磁治理效果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91277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219270.0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处最大注入电流的获取方法,收集用于计算接地极处的最大注入电流的数据资料;获取变压器的最大直流入侵电流值;建立交流系统直流分布的电路模型,并计算各变电站的接地体电位;建立土壤电阻网络模型,计算在各变电站的接地体电位升高时,需注入接地极处的电流值;得到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处的最大注入电流值。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了在不改变交流系统运行方式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本方法还可在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设计规划、运行方式确定以及接地极设计方式等方面提供设计依据,为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配置、治理效果的评估以及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805270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711202855.2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30/367 , H01F2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流分解和绕组等效的变压器电磁转换方法和装置,先构建变压器的电流方程和电动势方程,然后根据变压器的电流方程和电动势方程确定变压器的等值电路,最终实现变压器从磁路模型到等值电路的转换。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结合了UMEC法和对偶原理法两者的优点,能够得到的与磁路模型中各磁路分支相对应的单相两绕组变压器/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的等值电路,能够直观的表达等值电路的具体拓扑结构,具有很强的可观性;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单相两绕组变压器相关的磁导、磁导率等计算,特别是三相三柱式变压器相关的磁导、磁导率的计算比较简单,计算量较小,易于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8075467B
公开(公告)日:2020-03-20
申请号:CN201711297896.4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证据融合的配电网低电压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取反映配电网低电压发生可能性的多类指标,收集各类型指标下不同指标值对应的电压检测值,利用模糊逻辑神经元聚类网络学习法求取各类型指标支持低电压、非低电压命题的原型特征向量;然后偶将待预测配电网对应的各种类型的指标值作为其低电压预测的证据,利用最优化聚类法对各类证据构建基本信任分配函数;最后利用D‑S证据合成法则,将多种低电压预测的证据进行融合,根据融合结果,预测配电网发生低电压的可能性。采用本发明,可对配电网低电压现象展开预测,利用多源信息融合可以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客观可靠,为合理安排治理低电压现象的技改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31981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645752.3
申请日:2014-11-14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无缝切换方法,包括步骤1:实时检测微网变流器中每个电力电子器件在开关周期时刻的负载电压Uload;步骤2:依据负载电压Uload与电网的实时电压期望值U的差值绝对值|ΔU|切换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工作模式;微网变流器包括三相全桥变流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依据|ΔU|与电压差阈值ΔUlimit的比较结果,控制交流晶闸管SCR断开,从而实现微网由并网模式切换到离网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无缝切换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到电网异常,断开电网与负载的连接,并能维持本地重要负载电压的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31981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45752.3
申请日:2014-11-14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 , H02J2003/3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无缝切换方法,包括步骤1:实时检测微网变流器中每个电力电子器件在开关周期时刻的负载电压Uload;步骤2:依据负载电压Uload与电网的实时电压期望值U的差值绝对值|ΔU|切换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工作模式;微网变流器包括三相全桥变流器和控制器;控制器依据|ΔU|与电压差阈值ΔUlimit的比较结果,控制交流晶闸管SCR断开,从而实现微网由并网模式切换到离网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微网变流器的并/离网无缝切换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到电网异常,断开电网与负载的连接,并能维持本地重要负载电压的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