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7105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56713.5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邯郸供电分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信息化前端安全通信方法,包括将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传输至主站端;采用客户端进行能源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的数据交互;客户端包括移动终端以及用于对现场测控装置和智能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的无线智能通信终端;对主站接入层、局域网网关层和信息化前端层进行通信安全保护。由于将分布式能源运行数据传输至主站端以及能源互联网移动应用业务的数据交互,使得能源互联网调度交易和信息互动能够顺利实现;由于对主站接入层、局域网网关层和信息化前端层进行通信安全保护,实现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交互,满足了可再生能源自动化数据接入和业务应用移动化的通信要求,并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19635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156955.4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R19/145 , G06K17/00 , G06Q10/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作业用绝缘服及管理系统,其中,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安装带电报警装置,在获得的离电距离小于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时,产生报警信号。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还安装GPS装置,在作业人员穿着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作业时,获取GPS装置的位置信号,通过报警信号和位置信号可以使得安质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工程现场操作人员的位置和安全信息。在带电作业用绝缘服上还安装有RFID标签,其中,所述RFID标签中存储有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的相关信息,通过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的相关信息对所述带电作业用绝缘服进行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0046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810865995.6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态切换方法、模态切换装置及背靠背设备,其中,模态切换方法包括:实时检测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是否发生故障;若检测到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未发生故障,则判断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是否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若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则将第一变流器的第一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三控制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功率‑电压控制的无缝模态切换策略,在确认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将当前功率控制模式无缝地切换至电压控制模式,不仅受故障检测闭值和通信延迟影响小,还可平稳可靠地实现故障模态切换,能够提高互联低压交流配网之间能量共享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0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710357324.4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00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互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整个电网系统解耦为多个电气岛;针对每个电气岛做互动特性分析;基于互动特性分析结果对互动能力进行评价;基于互动能力评价结果确定安全防护控制策略。该方法及系统采用适应多步长仿真的分布式并行仿真机制分析配电网各安全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日前、时前、实时等多时间尺度协调的安全防护控制策略,通过滚动偏差调整,保障电网系统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00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710357324.4
申请日:2017-05-1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互动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将整个电网系统解耦为多个电气岛;针对每个电气岛做互动特性分析;基于互动特性分析结果对互动能力进行评价;基于互动能力评价结果确定安全防护控制策略。该方法及系统采用适应多步长仿真的分布式并行仿真机制分析配电网各安全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日前、时前、实时等多时间尺度协调的安全防护控制策略,通过滚动偏差调整,保障电网系统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97871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711454041.8
申请日:2017-12-28
Applicant: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数据约简方法及装置,包括:按照预设采样间隔获取预设历史时间段内的多个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数据;对多个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数据中的无效数据进行修正,获得修正数据,其中,无效数据为多个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数据中偏离标准误差的其中一个或多个;构造第一决策表,所述第一决策表中包括修正数据及其对应的多个条件属性及属性值和一个决策属性及属性值;对第一决策表中的修正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获得第二决策表;对第二决策表中的修正数据进行条件属性约简处理,获得约简结果。该方案考虑了用户侧分布式电源的时序特性和误差数据,对误差数据进行了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900467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865995.6
申请日:2018-08-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北京南瑞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态切换方法、模态切换装置及背靠背设备,其中,模态切换方法包括:实时检测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是否发生故障;若检测到第一低压交流配网未发生故障,则判断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是否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若接收到的来自第二变流器发送的信号为第二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的信号,则将第一变流器的第一控制模式切换至第三控制模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功率-电压控制的无缝模态切换策略,在确认低压交流配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将当前功率控制模式无缝地切换至电压控制模式,不仅受故障检测闭值和通信延迟影响小,还可平稳可靠地实现故障模态切换,能够提高互联低压交流配网之间能量共享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060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810767536.4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低负荷状态下线路负线损成因分析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检查计量表计、电压、电流互感器是否超期服役;步骤2、检查计量关口所处地理位置,步骤3、检查两计量关口设备参数配置;步骤4、检查计量关口两地是否存在时差;步骤5、检查计量关口工作环境;步骤6、建立低负荷状态下线路负线损理论分析模型,分析线路负线损成因。本发明获取更为准确、更为全面的产生负线损的因素,帮助电网准备寻找原因,及时建立措施,达到提高线路电能传输质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5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510849594.8
申请日:2015-11-27
IPC: G06F3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多关键字匹配的SCD文件中电能计量设备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xml规范结构解析出全站设备树;将每个逻辑设备的名称和描述分别与其关键字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程度得出权值;将每个所述逻辑设备中每个数据集的名称和描述分别与其关键字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程度得出权值;将所述数据集条目包含的逻辑节点类名称与关键字进行匹配,得出权值;遍历所述逻辑设备下所有数据集,计算总权值K总,若K总大于预先设定的权值,则识别当前逻辑设备为电能计量逻辑设备,记录该逻辑设备在全站设备树的位置。本发明提高了识别准确度,减少了人工干预工作量,提高了自动化软件对全站电能计量设备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6581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31653.3
申请日:2018-05-0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8B1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移动通信的电缆防外力破坏装置,属于D技术领域。其提供了一种主动防御电缆遭受外力破坏的装置,解决了现有人工巡视难度大、电缆巡检装置存在的适用范围低等问题。本发明包括用于监测电缆防护区域内是否有施工车辆或人员进入以及电缆通道是否有施工破坏的探测模块、用于显示提示信息并发出警告信号进行现场提醒的显示报警模块、用于接收电缆通道遭到破坏信号发送信息的移动通讯模块、用于进行存储和发送的后台服务器、接收后台服务器提醒的移动终端和用于提供电能的电源模块。本发明通过主动防御,电缆路径有施工时,第一时间发出警报提醒并通知运维人员,从而达到电缆防外力破坏的效果,简单实用,适用范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