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90302B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044461.8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光伏逆变装置,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技术领域。该逆变器包括逆变控制器、MPPT控制器、直流升压单元、多电平逆变单元、陷波器;直流升压单元、多电平逆变单元、陷波器依次串联;逆变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多电平逆变单元受控端相连,MPPT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直流升压单元的受控端相连;逆变控制器的通讯端与MPPT控制器的通讯端相连,逆变控制器的电压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本发明通过陷波器消除在逆变电路上产生的高频谐波分量,使得发电机组并网供电时不会有高频谐波分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618311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55070.6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的基于PV节点-环网综合补偿矩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依据基尔霍夫定律提出PV节点-环网综合补偿矩阵,针对PV节点考虑潮流的单向性,确定PV节点各类阻抗;对于环网,通过环网的电流补偿,保持环网断开点的电压相等,解决了配电网潮流传统计算方法因不能综合考虑DG节点的特殊性和弱环网运行的影响而失效的问题,对于含多种分布式电源且存在环网的配电网络潮流计算有效,思路巧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345235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577903.6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分布式电源接入公网模型是否符合国标的方法,属于电力、电气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为架好的接近实际的公网模型中的各模块或单元定义数学模型,再利用各数学模型求解出公网中各节点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的支路电流,用以得出该公网模型的THD参数,将算得THD参数的最大值与标准THD参数值比较以判断该公网模型设计是否符合国标。该方法为解决电网中存在的复杂谐波情况提供一种简便的处理方式,根据国标要求对电网进行辅助设计,免去设计上的缺陷所带来的二次作业和对电网运行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3646286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392082.4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对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进行评估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采集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电力负荷的基础属性数据和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指标计算和综合,输出表征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指标以及影响其高效性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对智能配电网的高效性评估。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通过对智能配电网的属性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预处理,兼顾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规划与运行等多个阶段进行多项基础分析,形成单项指标计算与综合指标评估相协调的评估模式。本发明的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数据处理方法从数据的采集、分析到评估均具有自动化和自适应特性,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自动协调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规划数据与运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30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44461.8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3 , Y02E10/58 , H02J3/385 , H02J3/01 , H02M7/4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光伏逆变装置,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技术领域。该逆变器包括逆变控制器、MPPT控制器、直流升压单元、多电平逆变单元、陷波器;直流升压单元、多电平逆变单元、陷波器依次串联;逆变控制器的控制端与多电平逆变单元受控端相连, MPPT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直流升压单元的受控端相连;逆变控制器的通讯端与MPPT控制器的通讯端相连,逆变控制器的电压信号输入端与电压互感器的输出端相连。本发明通过陷波器消除在逆变电路上产生的高频谐波分量,使得发电机组并网供电时不会有高频谐波分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45235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410577903.6
申请日:2014-10-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分布式电源接入公网模型是否符合国标的方法,属于电力、电气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为架好的接近实际的公网模型中的各模块或单元定义数学模型,再利用各数学模型求解出公网中各节点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的支路电流,用以得出该公网模型的THD参数,将算得THD参数的最大值与标准THD参数值比较以判断该公网模型设计是否符合国标。该方法为解决电网中存在的复杂谐波情况提供一种简便的处理方式,根据国标要求对电网进行辅助设计,免去设计上的缺陷所带来的二次作业和对电网运行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3646286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392082.4
申请日:2013-09-0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对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进行评估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采集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电力负荷的基础属性数据和运行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指标计算和综合,输出表征智能配电网高效性的指标以及影响其高效性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对智能配电网的高效性评估。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通过对智能配电网的属性数据和运行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预处理,兼顾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规划与运行等多个阶段进行多项基础分析,形成单项指标计算与综合指标评估相协调的评估模式。本发明的智能配电网高效性评估数据处理方法从数据的采集、分析到评估均具有自动化和自适应特性,在无人为干预情况下,自动协调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规划数据与运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303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44792.1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储能功率转换控制装置,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技术领域。该装置设于非并网能源存储装置与电网之间,包括以下部分:并网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直流充放电单元、多电平功率转换单元、陷波器。该装置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控制,因此输出电压更稳定,多电平功率转换设计,转换效率高,采取陷波器设计,滤除高次谐波,并网电能质量好,前馈型控制计算有效抑制谐振产生,取消了交直流传感器,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89944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04466.5
申请日:2015-06-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系统等值的交直流混供用户受电系统设计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为设计好的接近实际的供电配网模型中的各模型描述数学模型,再利用所描述的各数学模型求解出供电配网中各节点的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的支路电流,用以得出该供电配网模型的THD参数,将算得THD参数的最恶劣情形与标准THD参数比较,若低于标准,则供电配网设计合理。该方法为解决电网中存在的复杂谐波情况提供一种简便的评估分析方式,根据国标要求对电网进行辅助设计,免去设计上的缺陷带来的二次作业和对电网运行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303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610044792.1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交直流电流传感器的多电平储能功率转换控制装置,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技术领域。该装置设于非并网能源存储装置与电网之间,包括以下部分:并网控制器、充放电控制器、直流充放电单元、多电平功率转换单元、陷波器。该装置对储能系统进行充放电控制,因此输出电压更稳定,多电平功率转换设计,转换效率高,采取陷波器设计,滤除高次谐波,并网电能质量好,前馈型控制计算有效抑制谐振产生,取消了交直流传感器,成本更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