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98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011360091.1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的电网CIM/E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电网CIM/E模型数据,确定电网结构之中的设备节点;在设备节点基础上,进行关系抽取,通过电网CIM/E模型的关系数据表之间的外键,建立设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关系对设备节点进行节点聚合,生成新的设备节点;根据新生成的设备节点进行关系合并,更新设备节点间的关系;根据新生成的设备节点和更新后的设备节点间的关系,生成电网CIM/E模型的节点‑开关图,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系统CIM/E数据存储机制和快速处理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598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60091.1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6/9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的电网CIM/E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电网CIM/E模型数据,确定电网结构之中的设备节点;在设备节点基础上,进行关系抽取,通过电网CIM/E模型的关系数据表之间的外键,建立设备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关联关系对设备节点进行节点聚合,生成新的设备节点;根据新生成的设备节点进行关系合并,更新设备节点间的关系;根据新生成的设备节点和更新后的设备节点间的关系,生成电网CIM/E模型的节点‑开关图,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系统CIM/E数据存储机制和快速处理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140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443316.3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潮流仿真计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参数、预设等值电路、预设等值节点电路,将支路元件等效为四端口网络,将注入元件等效为双端口网络;利用预设描述语言描述各端口网络电压电流关系;根据支路元件、注入元件拓扑连接关系、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语言描述,得到电力系统集成电路;测量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利用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得到潮流计算结果。本发明对支路元件预设等值电路四端口网络、注入元件双端口网络进行程序语言描述,并将描述后的端口网络按照拓扑连接关系进行连接封装,得到电力系统集成电路,根据测量的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得到潮流计算结果,提升了潮流系统计算处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14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43316.3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潮流仿真计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参数、预设等值电路、预设等值节点电路,将支路元件等效为四端口网络,将注入元件等效为双端口网络;利用预设描述语言描述各端口网络电压电流关系;根据支路元件、注入元件拓扑连接关系、各端口电压电流关系语言描述,得到电力系统集成电路;测量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利用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得到潮流计算结果。本发明对支路元件预设等值电路四端口网络、注入元件双端口网络进行程序语言描述,并将描述后的端口网络按照拓扑连接关系进行连接封装,得到电力系统集成电路,根据测量的各端口网络瞬时电压、电流,得到潮流计算结果,提升了潮流系统计算处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79085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711104541.9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电力网络拓扑建模方法及系统,该动态电力网络拓扑建模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将电力网络设备的设备主体配置为顶点,将电力网络设备内外的连接端子配置为端子顶点;根据设备信息分别为各顶点及端子顶点配置属性信息;根据各顶点、端子顶点间的所属关系及连接关系配置连接边;通过连接边将顶点及端子顶点连接,生成电力网络设备的网络拓扑模型。本发明所设计的动态电力网络拓扑建模方法,实现了对大规模动态电力网络的建模,大大提高了对大规模动态电力网络拓扑建模的建模速度,并为后续拓扑分析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提高拓扑分析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326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710390756.5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建模方法及装置,该建模方法包括:获取电力信息通信设备及电网信息系统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分别建立电力信息通信设备节点及电网信息系统节点;根据各电力信息通信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建立连接各电力信息通信设备节点的第一边结构,并根据电力信息通信设备与电网信息系统的从属关系建立连接电力信息通信设备节点及电网信息系统节点的第二边结构;根据电力信息通信设备节点、电网信息系统节点、第一边结构及第二边结构建立电力通信设备与电网信息系统的图数据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7222339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710390755.0
申请日:2017-05-2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4L12/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图数据库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故障分析方法包括:获取电力信息通信设备及电网信息系统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建立电力信息通信系统的图数据模型;在图数据模型中进行检索,并按照预设深度进行广度扩散分析,确定故障影响范围。通过实施本发明,根据图数据库中检索进行深度分析,能够有效快速处理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状态监控、确认故障影响范围,为评估故障级别以及确认运维检修对象提供辅助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412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196654.0
申请日:2018-10-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管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力用户端接入控制设备和至少一个云平台设备,通过电力用户端接入控制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用户端的用电数据并发送,云平台设备接收所述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控制指令;电力用户端接入控制设备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关联电器开关动作。本发明实施提供的装置,可以进行本地实时控制或利用云平台设备进行智能分析,完成对大规模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划分以及精准管理,实现毫秒级、秒级、分钟级乃至长期的全时域用电管理,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安全有序用电需要,用户可以通过终端查询相关数据,提高用户与电网的互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527112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639590.6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电力设备间最短路径的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电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图,电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图的顶点表示电力设备,边表示电力设备间的连接关系;在电力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图中确定电源点;基于电源点在地理信息系统图中进行广度搜索,并确定搜索过程中经过的关键顶点;确定与两个目标顶点最近且相同的关键顶点;基于关键顶点、两个目标顶点在地理信息系统图中进行广度搜索,确定关键顶点、两个目标顶点相遇的点,得到两个目标点间的最短路径。本发明是基于电力GIS拓扑的特点,在动态网络上应用基于目标制导思想数据预处理技术,设计了基于电网关键顶点的高效算法,缩小最短路径的搜索空间,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689628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710796183.6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环路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电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其连接信息,并根据图论将所述电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其连接信息构建为电力网络拓扑图;根据所述电力网络拓扑图进行环路检测,统计电网环路总数,记录各电网环路的单环路径。本发明所设计的电网环路检测方法,根据图论构建电力网络拓扑图,并通过对图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电网设备进行环路检测的功能;利用对出度的计算和并查集算法实现了电网设备的普通拓扑环路检测,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实现了电网设备的多电源环路检测,从而提高了大规模电网环路检测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