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821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48096.5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级现货市场出清的需求侧资源聚合商交易方法。需求侧资源聚合商n通过对签约终端用户的可调控资源进行预判及评估,基于终端用户可调控资源的禀赋特性参加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竞标,系统运行商基于多元主体日前竞标曲线,以系统调度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实现日前电能市场与日前备用市场的联合出清;在得到日前市场出清结果后,需求侧资源聚合商n进一步评估终端用户的实时富余可调控资源参加日内平衡市场竞标,系统运营商以降低由新能源及负荷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系统供需不平衡为目标,实现系统内多元主体可调控资源的优化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234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25434.0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发用资源备用能力的区域互联电网主辅联合出清方法,属于区域电网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子区域内发电侧、用电侧评估自身的调节能力;进入日前市场申报环节,所有发电商、用户侧需求响应以及储能确定各自的日前投标信息,同时确定负荷信息;子区域电网确定初步日前出清方案,并将信息推送给区域中心;区域中心对各区域进行二次协调,调整后将中标信息返回至子区域;各子区域将中标信息返回至发电商、用户侧需求响应以及储能运营商,各部门按照日前方案初步执行。可更高效的对区域电网市场进行出清,优化计算出区域内各类发电机资源、用户侧需求响应资源、储能资源在日前和实时主辅市场的出清方案,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7374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0925223.8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提供一种考虑季节电源互补特性的跨区域电力电量平衡方法,包括:首先,构建多区域电网拓扑结构;其次,选取不同季节下的典型日场景,刻画典型场景下清洁能源出力、负荷特性及断面潮流功率,并构建出区域间断面联络功率优化调整策略及区域间源荷互动模型;然后,设定原始区域间断面联络功率整定值及设定不同用户参与比例,通过区域间源荷互动模型对区域间联络功率整定值进行优化,并分析不同场景下用户参与调峰后清洁能源消纳情况及断面功率变化。本发明依托各个区域电网平台基础,利用各个区域风光资源互补特性,能够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加大区域间平衡统筹力度,促进新能源消纳,并保障电网电力电量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423994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1496481.6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48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平衡整体协调的互联电网的控制方法,步骤如下:S1,建立省级电网下以新能源渗透率为变量的平衡模型;S2,构建新能源发电渗透率与可自平衡时段占比的隶属度函数;S3,通过深度调峰、储能和跨省跨区互济措施对隶属度函数带宽特征进行优化;S4,基于模糊数学建立互联省级电网平衡模型以及互联电网的整体隶属度函数,量化互联电网平衡风险;S5,基于互联电网的整体隶属度函数,在给定隶属度下,输出电网承载新能源渗透率区间,针对平衡风险最大的时段开展联络线计划优化,提升电网平衡隶属度。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构建省级和互联省间电网平衡概率化体系,缓解保供和新能源消纳矛盾问题,提高了电网平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01540.6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西安合创今越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B10/2575 , H04B10/25 , H04B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输电线路全程覆盖的通信组网及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对光通信设备结构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光开关矩阵、第一光传输模块、第二光传输模块、外部数据接口、数据处理单元、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设置,使无线自组织网络和链状拓扑的光网络结合,实现监测信息沿着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区域的接力传输,具有不依赖公网,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化性更好,组网方式灵活,健壮性强等优势,为实现输电线路全程覆盖提供方向,是通信技术领域先进性技术。解决现有通信方法无法实现完整覆盖输电线路走廊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04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278211.8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IPC: H04L41/06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链路告警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道故障定位方法,方法包括:获取安全稳定控制装置和装置间通道的告警信息;基于获取到的告警信息搭建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根据预先得到的告警分类,对获取到的告警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告警信息;基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采用预设的通道故障决策树对处理后的告警信息进行分析,得到通道故障的位置。本发明能够解决目前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道故障主要依靠人工判断缺点,提升安全稳定控制系统通道故障定位效率与精准度,降低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566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125626.4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IPC: H02J13/00 , G06Q10/20 , G06Q10/0639 , G06Q50/06 , H02G1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数据采集设备及其管理方法,包括机体、微处理器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部安装有电源;所述微处理器一侧与机体的内部相连接。该电网数据采集设备及其管理方法通过采集模块对电网中的电压、电流、电能和功率进行检测,这些监测的数据会通过信息传输模块进行分析,分析后的结果会通过传输模块本体,传输到微处理器中,微处理器将这些信号和数据传输回总部终端,如过传回的信号显示电网中存在异常,就会立刻对电网中传回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安排检修人员对电网进行检修维护,如此通过上述操作可及时发现电网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提高了检修的效率,也减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54494.2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IPC: H02H1/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H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保护业务对生产调度影响的保障分级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根据继电保护业务两端的保护装置状态、继电保护业务所属的线路状态以及保护装置线路套数,制定保护业务保障分级策略。本发明实现了业务保障分级、保障等级判断和业务网智能化分级呈现,根据保护装置及线路状态进行生产任务调度,从而降低因保护装置故障、保护线路故障影响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44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8874.0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低碳优化调度方法,涉及电力系统调度技术领域,S1.获取至少一个历史周期内的电力系统的清洁能源电厂、火电机组和碳交易价格数据,同时获取一个历史周期内的电力系统的电力需求数据;S2.基于清洁能源电厂数据构建清洁能源电厂成本与发电量的模型,同时基于火电机组与碳交易价格构成发电端运行成本模型,基于电力需求数据构建电力需求模型;S3.基于电力需求模型预测下一周期的电力需求计划,并且将该电力需求计划以日为单位计算未来24小时的电力需求目标。本发明通过不同时间段下的电力需求成本,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力需求的低碳调度,可为电力系统的节能降碳提供辅助决策,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7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08928.5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捕集和风电出力的低碳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碳捕集电厂运行的模型;步骤二:构建以火电厂和风电场聚合的虚拟电厂模型;步骤三:制定碳捕集和风电出力联合运行的方法;步骤四:以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建立碳捕集和风电出力的低碳调度模型;通过实现碳捕集和风电出力之间的低碳调度,使能源有效利用率得到提升,以免产生能源浪费,实现低碳减排,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火电厂和风电场的聚合,最大程度消纳风电,还可通过碳捕集装置形成碳循环,提高系统的碳减排能力,易于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