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煤层气氧化装置及氧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7924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111435366.8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能源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浓度煤层气氧化装置及氧化方法。装置包括:氧化器、提升设备、热载体输入管线和热载体输出管线;其中,所述氧化器通过所述热载体输入管线和热载体输出管线实现与所述提升设备相并联,使得所述氧化器内填充的热载体颗粒实现在所述氧化器和提升设备间循环移动,用于将进料煤层气在所述氧化器内与所述热载体颗粒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反应得到的产物烟气排出。采用热载体循环移动床作为氧化反应器,使用可移动的固体热颗粒作为热载体,可实现对更低浓度煤层气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效率高,装置运行的连续稳定性好,操作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开放式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和二氧化碳储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938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087103.6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开放式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和二氧化碳储能方法,包括气体压缩装置、第一膨胀机组、气液分离罐、主冷器、循环压缩机组、储液罐、蓄冷器和释能装置;气体压缩装置的入口用于与煤化工装置的放空气出口连通,气体压缩装置的出口分别与第一膨胀机组入口和主冷器的热侧入口连通;主冷器的热侧出口与储液罐的入口连通;第一膨胀机组的出口与气液分离罐的入口连通,气液分离罐的气体出口与主冷器的冷侧入口连通;主冷器的冷侧出口与循环压缩机组的入口连通,循环压缩机组的出口与气体压缩装置的入口连通。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储能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煤化工CO2低温捕集装置及捕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79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20478.5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化工CO2低温捕集装置及捕集方法,所述捕集装置包括除湿塔、并联设置三个填充床、气液分离单元、液氮管、氮气管和脱CO2气管;本发明通过低温的方式首先进行气液分离,得到部分液态二氧化碳,液化分离之后的混合气体继续在填充床内颗粒遇冷颗粒降温凝华,分离出二氧化碳,凝华分离得到的干冰再通过与含CO2气换热液化收集,控制其压力和温度,从而使得到的干冰可直接融化为液态的二氧化碳,不会气化进入气体,并且系统充分回收系统冷量,采用填充床蓄冷凝华捕集二氧化碳,可避免常规设备的干冰冻堵现象发生,无需对气体进行再压缩,能耗低,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捕集纯度,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捕集率。

    一种多级固态蓄冷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3230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36241.X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固态蓄冷装置,该装置的主体为立式罐体结构,罐体包括顶部封头、罐身和底部封头,所述罐身分别与所述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密封连接,所述顶部封头的中心设置有用于引入冷源气体的入口,在所述罐身的下侧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出口,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被多个竖直方向的折流挡板构件分隔成多个区域,所述折流挡板构件的仅一端与所述顶部封头或所述底部封头密封接触,另一端与所述顶部封头或所述底部封头形成空隙,使冷源气体在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中能够折返流动,所述多个区域中填充了蓄冷介质。所述折流挡板构件不仅可以使冷源气体和蓄冷介质充分接触,还实现多级储冷过程,防止冷量损失以及蓄冷效率降低。

    低浓度煤层气氧化装置及氧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792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11435366.8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能源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浓度煤层气氧化装置及氧化方法。装置包括:氧化器、提升设备、热载体输入管线和热载体输出管线;其中,所述氧化器通过所述热载体输入管线和热载体输出管线实现与所述提升设备相并联,使得所述氧化器内填充的热载体颗粒实现在所述氧化器和提升设备间循环移动,用于将进料煤层气在所述氧化器内与所述热载体颗粒接触进行氧化反应,并将反应得到的产物烟气排出。采用热载体循环移动床作为氧化反应器,使用可移动的固体热颗粒作为热载体,可实现对更低浓度煤层气进行氧化处理,氧化效率高,装置运行的连续稳定性好,操作过程简单,成本较低。

    一种多腔室分级蓄冷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0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39398.3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腔室分级蓄冷装置,属于蓄冷装置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蓄冷罐本体,所述蓄冷罐本体具有若干蓄冷腔室,所述蓄冷腔室内设有固态蓄冷介质,所述蓄冷腔室之间通过管道串联连接。采用本发明的多腔室分级蓄冷装置,冷源气体可以沿互相串联连接的蓄冷腔室依次流动,与蓄冷腔室内的固态蓄冷介质直接接触并产生气固对流换热,换热速率和效率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将蓄冷罐本体分隔成若干蓄冷腔室还可以避免蓄冷罐内产生大部分沟流短路现象导致蓄冷效率不高的问题。另外,各个蓄冷腔室可以按需要填充不同的蓄冷介质,以实现梯级或多级储冷。

    粉体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19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1015377.6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粉煤预热等工艺中的粉体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粉体加热设备及其加热方法,其中的粉体加热设备包括用于加热粉体的提升管(8),提升管内设有至少能提供两个不同流动方向的加热气流的气体分布器组件,气体分布器组件提供的至少两个不同流动方向的加热气流使置入提升管内的粉料在提升管内形成折返路径,并对其进行加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在提升管中设置了不同流向的加热气流使粉料在提升管内形成折返路径,利用下旋的冷粉体与上行或下行的热气流进行长时间的充分混合,气固传热效率强化从而达到减少提升管高度及节省设备费用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