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559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5187.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包括第一分子筛、第一金属源和水的原料混合后进行第一反应,得到第一金属负载的分子筛;将包括第二分子筛、第二金属源和水的原料混合后进行第二反应,得到第二金属负载的分子筛;将包括第一金属负载的分子筛、第一粘结剂和第一纤维素的原料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将包括第二金属负载的分子筛、第二粘结剂和第二纤维素的原料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一胶溶剂进行第一滚球成型和第二滚球成型,得到核壳结构前驱体后依次进行第一静置、干燥和焙烧,得到核壳结构吸附剂。该吸附剂对于石脑油中的杂质具有较高的脱除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0837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149790.4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装置领域,公开一种循环气冷凝器不停车置换清洗的方法、系统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当第一循环气冷凝器A堵塞,将第二循环气冷凝器B并入系统,稳定后第一循环气冷凝器A隔离并将反应气排放‑升压‑排放,重复5‑6次至循环气烃含量<2000ppm;清洗后将空气排放‑升压‑排放,重复5‑6次至氧含量<2000ppm;最后干燥至水含量<50ppm;堵塞依据为第一循环气冷凝器A压差>130kPa和/或第一循环气压缩机II入口导叶开度>80%;稳定依据为第二循环气冷凝器B压差为50‑90kPa和/或第一循环气压缩机II入口导叶开度为40‑80%。该方法实现不停车对循环气冷凝器置换清洗,提高运行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9771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43212.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精制系统,丙烯精制系统包括:绿油脱除器,绿油脱除器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与原料丙烯进料线相连,绿油脱除器用于分离原料丙烯中的绿油;轻组分汽提塔,轻组分汽提塔的中部具有第一入口,轻组分汽提塔的底部具有第一出口,第一入口与出料口连通,轻组分汽提塔用于脱除原料丙烯中的轻组分杂质;干燥塔,干燥塔的底部具有第二入口,干燥塔的顶部具有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干燥塔用于对除杂后的原料丙烯进行干燥。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原料丙烯中的绿油难以脱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2638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15260.X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循环进料系统和聚丙烯工艺系统,包括反应釜、气相管路、液相管路以及多个混合管路,该多个混合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气相管路和所述液相管路,另一端分别在不同高度位置处连通于所述反应釜的内腔,所述气体管路和所述液相管路输送的气相物料和液相物料能够在所述混合管路内混合成混合物后通入所述反应釜中的不同高度位置。本发明的循环进料系统能够实现将混合物通入反应釜的不同位置,并且通过混合物流量的比例控制,同时配合本发明的聚丙烯工艺系统,从而实现反应釜内物料和催化剂的均匀、充分接触及反应,最终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6803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43269.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气无动力回收系统,包括:深冷分离冷箱;辅助系统撬块,深冷分离冷箱与辅助系统撬块之间通过液相管路连通,深冷分离冷箱内的液相产品通过液相管路输送至辅助系统撬块;中间换热器,中间换热器设置在液相管路上,液相管路与中间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路连通,中间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路与冰机管路连通,冰机冷媒经过冰机管路进入中间换热器,并与液相产品换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尾气无动力回收系统耗能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1611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002111.0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F210/06 , C08F210/08 , B01J1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共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生产系统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主催化剂、助催化剂、氢气、外给电子体和可选的抗静电剂存在下,将精制丙烯和A股丁烯进行第一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再将所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与B股丁烯和可选的氢气接触进行第二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含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其中,所述A股丁烯与B股丁烯的质量比为1:0.1‑0.6。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得到正己烷抽提物含量低的丙烯‑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524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0002958.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晓东 , 袁玉龙 , 马金欣 , 李磊 , 王俊杰 , 袁炜 , 吴荣炜 , 金政伟 , 李瑞龙 , 丁将敏 , 张晟 , 李向荣 , 黄河 , 唐建兵 , 马奔宇 , 王齐 , 申宏鹏 , 刘艳丽 , 刘辉
IPC: C08F210/06 , C08F210/08 , C08F210/16 , C08F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共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体系和氢气存在下,将丙烯、丁烯和乙烯进行第一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将第一无规共聚产物与乙烯和可选的氢气接触进行第二气相无规共聚反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低起始热封温度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同时提高三元无规共聚物聚丙烯颗粒的冲击强度、拉伸屈服应力、弯曲模量、负荷热变形、断裂拉伸应变等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24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02958.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晓东 , 袁玉龙 , 马金欣 , 李磊 , 王俊杰 , 袁炜 , 吴荣炜 , 金政伟 , 李瑞龙 , 丁将敏 , 张晟 , 李向荣 , 黄河 , 唐建兵 , 马奔宇 , 王齐 , 申宏鹏 , 刘艳丽 , 刘辉
IPC: C08F210/06 , C08F210/08 , C08F210/16 , C08F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共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催化剂体系和氢气存在下,将丙烯、丁烯和乙烯进行第一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将第一无规共聚产物与乙烯和可选的氢气接触进行第二气相无规共聚反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获得具有低起始热封温度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同时提高三元无规共聚物聚丙烯颗粒的冲击强度、拉伸屈服应力、弯曲模量、负荷热变形、断裂拉伸应变等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161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02111.0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F210/06 , C08F210/08 , B01J1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烯烃共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的生产系统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主催化剂、助催化剂、氢气、外给电子体和可选的抗静电剂存在下,将精制丙烯和A股丁烯进行第一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再将所述第一无规共聚产物与B股丁烯和可选的氢气接触进行第二气相无规共聚反应,得到含丙烯‑丁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其中,所述A股丁烯与B股丁烯的质量比为1:0.1‑0.6。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聚合物的熔融温度,得到正己烷抽提物含量低的丙烯‑丁烯二元无规共聚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165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1300.5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F210/06 , C08F210/08 , C08F2/38 , C08F4/6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丁共聚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丙丁共聚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聚合物技术领域。上述丙丁共聚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和丁烯混合,得到混合气;将混合气、氢气、主催化剂浆液、助催化剂、外给电子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得到产物;对产物进行分离,得到丙丁共聚聚丙烯树脂;主催化剂为以卤化镁为载体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助催化剂为三乙基铝和三异丁基铝的复配物;外给电子体为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中至少两种的复配物。以上述方法制备的共聚聚丙烯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透明度,符合医用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