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406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95931.7
申请日:2023-09-15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产过程中应急人员协调方法及系统,用于港口区域生产过程中协调应急人员处理安全风险,该方法包括:获取应急任务信息、应急人员信息和可用资源数量;设置最大化完成应急任务模型,根据所述应急任务信息和所述应急人员信息,计算最大化完成应急任务的数量;设置最小化任务分配模型,根据所述应急任务信息、所述应急人员信息和所述可用资源数量,计算最小化任务分配不均匀程度;设置约束条件,用于对所述最大化完成应急任务模型和所述最小化任务分配模型进行约束,通过所述最大化完成应急任务的数量和所述最小化任务分配不均匀程度对应急人员进行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221393919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2954337.3
申请日:2023-11-02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IPC分类号: B63B27/14
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狭窄工作面可移动垂直双升降式登船梯,具体涉及行走底盘车、可升降门架结构、接船平台等。可升降门架结构采用嵌套结构,通过两组液压缸实现门架单独升降和同步升降,同时,接船平台在升降牵引机构的牵引下可在升降门架结构内部独立升降,并可在范围内任意位置停置,从而实现可升降门架结构和接船平台垂直双升降,并且接船平台还可垂岸伸缩,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接船高度调整和对不同船型接船口远近适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门架结构和接船平台为镂空框架结构,具有更小的迎风面积,并设置底盘支撑液压缸,增强整体稳定性。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独立垂直双升降,减小码头前沿空间占用,满足狭窄工作面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21316587U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22954425.3
申请日:2023-11-02
申请人: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3B27/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散货码头移动式登船梯,具体涉及底盘车、变幅油缸、滑槽、滑块、插销装置、升降油缸、内门架、外门架、导向架、内通道、外通道、伸缩油缸、工作平台、翻转斜梯等。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垂直升降的形式,实现了大高度范围的接船功能;以水平伸缩和翻转调节的形式,实现了对船舶甲板状态变化的灵活响应;同时以滑动变幅的形式,实现了对大接船高度登船梯非工作状态下整机高度控制。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码头前沿狭小空间内展开作业和在限定高度的栈桥之间灵活转场。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干散货船靠泊后,在船舶舷梯布放完成之前,安全高效地将作业指导员送达船舶甲板,迅速开始指挥装卸作业,从而提高了码头整体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3505358U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22424256.9
申请日:2020-10-27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王书彬 , 李欣 , 李方军 , 鲁东起 , 郑欣 , 刘一涛 , 刘金朋 , 马泽海 , 姜帅 , 王云健 , 王丛艳 , 郑汉光 , 王晶 , 李慧鹏 , 王红涛 , 王钢 , 崔向涛 , 程宇扬 , 张立伟 , 李睿博
IPC分类号: B65H63/08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卷筒控制装置。该电缆卷筒控制装置包括滑环箱(12)、传动装置和光电滑环(13),传动装置被配置为与卷筒机轴(14)驱动连接,并将卷筒机轴(14)的转动作用传递至光电滑环(13),光电滑环(13)和传动装置驱动连接,传动装置和光电滑环(13)均安装在滑环箱(12)内。根据本申请的电缆卷筒控制装置,能够实现电缆卷筒控制装置的集成化,且能够对控制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有效保护,延长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916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09753.3
申请日:2023-07-24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4N23/695 , H04N5/262 , H04N7/18 , H04N21/4402 , H04N21/6437 , G06V20/40 , G06V20/62 , G06V30/14 , G06V30/146 , G06V30/18 , G06V30/19 , G06V10/82 , G01C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取料机核垛方法,属于库存管理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堆取料机相应位置安装云台摄像头,根据大臂的回转角度和俯仰角度计算云台摄像头需要转动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通过ONVIF协议控制云台摄像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转动到对应角度,获取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帧,对图像帧进行垛牌检测,识别出垛牌内容标识,将识别出的位置和要取料的位置进行比对,完成核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自动核垛,代替人工核垛,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76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1496545.2
申请日:2021-12-08
申请人: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煤方法,适用于配煤设备,配煤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取料机在第一料层取料的所需时间Δt1;获取第二取料机在第三料层取料的所需时间Δt2;比较第一取料时间Δt1和第二取料时间Δt2;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取料机在第一料层取料结束位置时,第二取料机的工作状态;或,判断第二取料机在第三料层取料结束位置时,第一取料机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解了决现有技术中的配煤方法配煤质量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92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02587.3
申请日:2023-03-06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 河北燕大燕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欣 , 刘金朋 , 王书彬 , 王云健 , 王红涛 , 于冯全 , 刘伟 , 郑欣 , 姜帅 , 李慧鹏 , 王强 , 黄强 , 沈阅 , 高明 , 史达 , 曹禹 , 韩怿 , 陈鹏 , 高鹏 , 温德龙 , 王轶之 , 马金 , 于航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船机溜筒铲斗俯仰角度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拉绳位移传感器、传感器安装板以及计算机;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设于所述传感器安装板上,所述传感器安装板设于装船机溜筒铲斗俯仰油缸的缸筒表面;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绳端通过预制件装夹在所述装船机溜筒铲斗俯仰油缸的缸臂端部;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与所述计算机相连接;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拉绳随着所述缸臂做伸缩运动,检测所述缸臂的拉绳位移信号;所述拉绳位移传感器将所述拉绳位移信号上传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用于根据所述拉绳位移信号计算装船机溜筒铲斗的俯仰角度。本发明能够实时动态检测装船机溜筒铲斗的俯仰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76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496545.2
申请日:2021-12-08
申请人: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煤方法,适用于配煤设备,配煤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取料机在第一料层取料的所需时间Δt1;获取第二取料机在第三料层取料的所需时间Δt2;比较第一取料时间Δt1和第二取料时间Δt2;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第一取料机在第一料层取料结束位置时,第二取料机的工作状态;或,判断第二取料机在第三料层取料结束位置时,第一取料机的工作状态。本发明解了决现有技术中的配煤方法配煤质量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6925514U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23086405.6
申请日:2021-12-08
申请人: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B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及具有其的卸料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卸料斗的卸料端面与料堆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部件,设置在卸料斗上,第一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料堆的最高点与卸料斗的卸料端面之间的距离;第二检测部件,设置在卸料斗上,通过料堆与第二检测部件接触,使第二检测部件触发停止卸料信号;其中,第二检测部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与卸料斗和第二检测部件连接,连接部件沿竖直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通过连接部件带动第二检测部件移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料堆与卸料口之间的高度检测结果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136365U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20544029.0
申请日:2023-03-20
申请人: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 , 河北燕大燕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装船机运动参数检测装置,涉及装船机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旋转编码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传动带以及传动轴,传动轴与装船机运动部件传动连接,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均为齿形结构,且传动带为齿形传动带;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同步轮与传动带的传动原理,通过传动轴将装船机运动部件的运动间接传递至旋转编码器的输入轴上,减弱振动的传递,避免直接传递时振动传递量较大的问题,提高旋转编码器的使用寿命,且利用齿与齿之间的啮合,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