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9180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184026.8
申请日:2020-10-29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矩阵的面向对象网络攻击建模方法及装置,包括采用关联矩阵的方法,对通信信息网络结构以及网络攻击路径进行描述;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描述网络攻击的方式和过程。通过本发明既可以分析攻击行为对单个节点或链路的影响,发现其存在的潜在漏洞;又可以直观的反映网络攻击方法、过程,以及在网络中的攻击路径,方便网络安全人员分析系统的漏洞,找出攻击源和攻击路径,促使网络安全分析从局域网或一个较小的网络拓展到全网,从而提升网络的管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8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184026.8
申请日:2020-10-29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矩阵的面向对象网络攻击建模方法及装置,包括采用关联矩阵的方法,对通信信息网络结构以及网络攻击路径进行描述;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描述网络攻击的方式和过程。通过本发明既可以分析攻击行为对单个节点或链路的影响,发现其存在的潜在漏洞;又可以直观的反映网络攻击方法、过程,以及在网络中的攻击路径,方便网络安全人员分析系统的漏洞,找出攻击源和攻击路径,促使网络安全分析从局域网或一个较小的网络拓展到全网,从而提升网络的管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49454B
公开(公告)日:2023-02-14
申请号:CN202111050107.3
申请日:2021-09-08
申请人: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4B10/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E1转换设备、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站间通信方法,包括:至少一路光纤接口、至少一路E1接口、央处理器CPU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所述光纤接口用于接收及发送光纤数据;所有所述E1接口分别与站内SDH相连,用于接收及发送以太网数据;FPGA包括至少一组光纤收发模块和至少一组E1收发模块,光纤收发模块与光纤接口一一串行连接,E1收发模块E1接口一一串行连接;CPU通过并行总线与FPGA连接。优点:光纤/E1转换设备能够通过FPGA、E1接口和光纤接口实现数据的收发,适用于实际工程,能够解决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站间2M通信的问题,降低了稳控装置软硬件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75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370596.0
申请日:2021-11-18
申请人: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侧可调负荷紧急控制潜力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输入的指定区域的负荷运行数据;根据所述负荷运行数据获得特征融合的运行数据;利用所述运行数据计算负荷紧急控制潜力评价指标,其中所述负荷控制潜力评价指标包括:负荷切除时间、负荷切除代价、负荷重要度、负荷切除精确度;对负荷切除时间、负荷切除代价、负荷重要度、负荷切除精确度分别进行加权处理,计算并输出所有采集到的负荷和所述指定区域的负荷控制潜力评估结果。优点:采用负荷切除时间这一时延指标来评价其对控制效果的影响,使得指标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更强;通用性强,实现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7407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1135315.1
申请日:2018-09-28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H7/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的线路故障稳控判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线路两侧断路器进出两个方向电气量进行采样,电流相位角突变量或线路功率突变量大于一定值,则装置启动;线路只有一相电流增大,而后检测到三相电流相位角均不连续,且有功功率在一定时间内小于设定值,判为单相永久故障并跳闸;线路只有两相电流增大,而后检测到三相电流相位角均不连续,且有功功率在一定时间内小于设定值,判为相间故障并跳闸;线路三相电流增大,而后检测到三相电流相位角均不连续,且有功功率在一定时间内小于设定值,判为三相故障并跳闸;断路器两侧三相电流相位角不连续,且有功功率在一定时间内小于设定值,则判为断路器无故障跳闸。
-
公开(公告)号:CN11313148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370962.6
申请日:2021-04-06
申请人: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无线专网的精准切负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主站层、控制子站层、终端接入层,控制主站层包括控制主站装置和光纤/E1转换设备;控制子站层包括控制子站装置、光纤/E1转换设备以及无线接入设备;终端接入层主要包括无线核心网、无线基站、CPE以及负控终端;所述控制主站层、控制子站层、终端接入层依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基于专用光纤的精准切负荷系统的投资成本高、覆盖难、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节省了投资和维护成本,适合海量负荷的灵活接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949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050107.3
申请日:2021-09-08
申请人: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4B10/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E1转换设备、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站间通信方法,包括:至少一路光纤接口、至少一路E1接口、央处理器CPU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所述光纤接口用于接收及发送光纤数据;所有所述E1接口分别与站内SDH相连,用于接收及发送以太网数据;FPGA包括至少一组光纤收发模块和至少一组E1收发模块,光纤收发模块与光纤接口一一串行连接,E1收发模块E1接口一一串行连接;CPU通过并行总线与FPGA连接。优点:光纤/E1转换设备能够通过FPGA、E1接口和光纤接口实现数据的收发,适用于实际工程,能够解决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站间2M通信的问题,降低了稳控装置软硬件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31488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370962.6
申请日:2021-04-06
申请人: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无线专网的精准切负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主站层、控制子站层、终端接入层,控制主站层包括控制主站装置和光纤/E1转换设备;控制子站层包括控制子站装置、光纤/E1转换设备以及无线接入设备;终端接入层主要包括无线核心网、无线基站、CPE以及负控终端;所述控制主站层、控制子站层、终端接入层依次连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基于专用光纤的精准切负荷系统的投资成本高、覆盖难、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节省了投资和维护成本,适合海量负荷的灵活接入。
-
公开(公告)号:CN115877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41320.5
申请日:2021-09-28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紧急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从调度数据网获取调度数据,从装置本地获取模拟量数据和数字量数据;利用预先构建的PLC策略解释器与执行器解析调度数据,得到逻辑处理类型及策略配置内容,根据逻辑处理类型及策略配置内容确定对应的执行程序;所述逻辑处理类型包括普通逻辑处理类型、策略表查询处理类型和复杂逻辑处理类型;根据模拟量数据、数字量数据和所述对应的执行程序,进行安全稳定控制。优点:能够实现安全稳定控制普通逻辑自适应、离线策略表更新自适应以及复杂逻辑自适应,提升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的精准化水平,降低单纯依赖离线稳控策略而带来的安全、经济风险,推动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06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89767.6
申请日:2022-08-18
申请人: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稳控策略可视化编程自动生成装置代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稳控策略统一描述文件,包括稳控策略输入/输出文件及稳控策略逻辑描述文件;利用有限状态机理论构建稳控策略模型;构建所述稳控策略统一描述文件与稳控策略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定义所述稳控策略模型转换为目标代码的转换规则;从所述稳控策略模型提取与目标代码生成相关的信息,并基于所述转换规则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自动生成装置代码。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控制系统开发周期,提高可靠性,降低开发人员对装置开发的不利影响,实现装置开发维护成本的降低和可靠性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