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石型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89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1175527.4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石型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若干个差动保护装置,其设置于每个变电站的变压器处;若干个侧流装置,其设置于每个变压器处;两个纵差保护装置,其分别设置于供开关站线路处和开关站主干网线路处;第一限流保护装置,其设置于开关站供主干网线路处,用于主/次干网线路的后备接地保护和下级开关站母线的后备接地保护;第二限流保护装置,其设置于开关站供次干网线路处;两个间接性接地保护装置,其分别设置于供开关站线路处和开关站供次干网线路处,用于针对电缆线路设置的接地保护;若干个双环网故障隔离装置和自愈装置,其设置于每个环网站处;若干个分段备自投装置,其分别设置于变电站母线分线处和每个开关站母线分线处。

    一种钻石型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88998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75527.4

    申请日:2021-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石型电网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若干个差动保护装置,其设置于每个变电站的变压器处;若干个侧流装置,其设置于每个变压器处;两个纵差保护装置,其分别设置于供开关站线路处和开关站主干网线路处;第一限流保护装置,其设置于开关站供主干网线路处,用于主/次干网线路的后备接地保护和下级开关站母线的后备接地保护;第二限流保护装置,其设置于开关站供次干网线路处;两个间接性接地保护装置,其分别设置于供开关站线路处和开关站供次干网线路处,用于针对电缆线路设置的接地保护;若干个双环网故障隔离装置和自愈装置,其设置于每个环网站处;若干个分段备自投装置,其分别设置于变电站母线分线处和每个开关站母线分线处。

    高压配电充电集成箱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8505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16201.6

    申请日:2022-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压配电充电集成箱,包括箱体、高压开关单元、变压器单元、低压开关单元和充电机单元,所述高压开关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低压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机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侧,所述变压器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高压开关单元通过高压侧连接电缆与所述变压器单元的高压侧相连接。本发明式变压器背靠背布置,既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运维检修,又能降低占地面积。充电机柜进线部分可直接通过低压母线槽及柜内母排进行连接,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工程的电缆投资。可减少低压出线柜以及低压出线断路器相关设备数量,不仅结构紧凑、运行可靠,而且可以节省工程对的设备投资。

    基于BIM技术变电站内电缆敷设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78218.X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技术变电站内电缆敷设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支架规划;2、电缆布置;3、设备连接及进出站设置;4、标准化设置。在常用BIM软件Revit软件中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同一平面下电缆的批量规划建模设计,其设计效果即满足了设计成果的可视化和精确度,同时无需手动建模,大大降低了BIM技术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的操作难度,提高设计效率。本发明的应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BIM技术进行电缆敷设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单独电缆路径进行分别规划、分别建模的问题。

    兆瓦级组串式逆变升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334372U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20027746.1

    申请日:2015-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兆瓦级组串式逆变升压装置,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组串式逆变器、若干交流汇流箱、一双绕组变压器,各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直流侧连接所述光伏组件,每6台或7台所述组串式逆变器作为一列,组串形成一组逆变器阵列,各逆变器阵列的交流输出侧分别接入一所述交流汇流箱,该些交流汇流箱相互并联后接入一低压侧母线,通过一总开关接入所述双绕组变压器的低压侧,每台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功率为28kVA,所述组串式逆变器的数量为38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大型逆变器升压装置相比,减小了损耗,提高了对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