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6847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138045.0
申请日:2016-12-09
IPC: H01B17/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7/5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绝缘护套。低压绝缘护套包括:夹持部,夹持部具有过线缺口和与过线缺口连通的夹持腔,夹持部为绝缘材料制成的;操作部,操作部与夹持部连接以使过线缺口打开或关闭。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专用的低压绝缘护套,以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带电低压作业时,仅需将金属触头收纳在低压绝缘护套内,从而就能有效避免各金属触头之间接触短路,不仅具有易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还使低压绝缘护套的绝缘性能得以保证,消除了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8199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4523.7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配电网供电故障恢复方法,根据选定的已有配电系统,输入初始参数;根据配电系统结构及初始参数,建立配电网孤岛分级划分模型;根据所述配电网孤岛分级划分模型,获得最终孤岛划分结果;根据最终孤岛划分结果,建立配电网故障联合孤岛模型;设定约束条件;对约束条件进行二阶锥模型转化,生成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对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配电网故障联合孤岛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求解结果;通过建立配电网故障联合孤岛模型,减少了单电源供电孤岛数目,延长了负荷供电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2471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26604.5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1R31/384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故障预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蓄电池的关键运行参数;利用关键运行参数计算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参数;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参数包括蓄电池内阻、内阻变化率和蓄电池充电状态、蓄电池运行年限和蓄电池运行温度;对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参数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的健康状态评估数据;将预处理的健康状态评估数据输入至构建好的健康度评估模型中,得到代表蓄电池健康状态的蓄电池健康度;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算法对蓄电池健康度进行趋势动态预测,得到趋势预测结果。解决了现有方法预测电池故障还不够精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12347.X
申请日:2024-06-21
IPC: G06Q10/063 , H02J3/00 , H02J3/06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碳排放流定位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网运行数据;电网运行数据包括电力交易合同信息、实时电力流向及潮流数据;根据电力交易合同信息和实时电力流向确定各个电力交易合同的电力输出曲线,采用聚类算法对各个电力交易合同的电力输出曲线进行聚类,输出多个合同路径聚类结果;基于多个合同路径聚类结果和潮流数据,对每个合同路径聚类进行碳排放流计算,得到碳排放流计算结果;结合碳排放流计算结果和潮流数据,表征电力潮流分布的碳排放流;本申请通过通过聚类算法对电力输出曲线进行分组,识别相似模式的合同路径,通过精确追踪和量化碳排放流,有助于优化电力交易市场的碳足迹管理,推动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
-
公开(公告)号:CN211666405U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22342865.7
申请日:2019-12-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安保帐篷组件,包括:帐篷,帐篷包括支架和防雨布,防雨布设置在支架的周向外侧;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防雨布的外表面;用电设备,用电设备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石墨烯发热设备,石墨烯发热设备设置在帐篷内,石墨烯发热设备可与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保帐篷用电浪费能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3100553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20092870.7
申请日:2013-02-28
IPC: F41B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安保装置,包括:棍体,棍体包括沿棍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腔体,棍体还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配重部,配重部活动设置在腔体内;用于吸附配重部的吸附元件,吸附元件设置在棍体的第二端。由于配重部活动设置在棍体的腔体内,因而当使用者向远方挥动棍体时,配重部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被甩向远离使用者的一端,从而使棍体的靠近被打击者的一端具有更大的重量,进而提高了手持式安保装置的瞬时打击力。由于设置有吸附元件,因而可使配重部驻留在使用者手部持握的一端,从而降低使用者举起棍体的过程中的体力消耗。由于手持式安保装置不是整体的重量均增加,因而减轻了手持式安保装置的重量,从而使手持式安保装置便于携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