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41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01065.0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IPC: G06T7/13
Abstract: 一种从雷达点云数据中获取静止及移动目标轮廓的方法,属于电力设备巡检技术领域,在杆塔雷达点云数据最大包裹范围基础上,利用输电线路杆塔中线收缩算子和输电线路杆塔纵向收缩算子,分别朝着杆塔中线和垂直向下两个方向将这一范围收缩,逐步获得输电线路杆塔的轮廓。采用本发明方法在收缩过程中可以忽略掉一些线路产生的点或者噪声点对轮廓的影响;由于分别朝着杆塔中线和垂直向下收缩,所以雷达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遮挡在杆塔内部的一些缺失数据不会影响到杆塔的轮廓结果,使得本发明方法可以产生更加准确的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53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19470.1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IPC: G08B13/181 , G01D21/02 , G01S13/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毫米波及多传感技术的变电站作业越界预警系统,包括可重组空间移动监测终端,空间构建模块通过可重组空间移动监测终端快速搭建变电站检修工作环境的立体安全控制区域;越界监测模块通过可重组空间移动监测终端监测变电站检修作业存在的隐患行为;越限预警模块对监测的存在隐患的行为发出越限预警。通过抗干扰高频窄带毫米波扫描技术,构建变电站可重组空间移动监测模型,实现变电站复杂检修工作环境的立体安全控制区域快速搭建。建立复杂背景下动态多目标智能检测与跟踪模型,综合分析变电站安全区域越界隐患行为,实现变电站检修作业现场人员及设备的越限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734043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55211.5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长春工程学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IPC: G01R2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20
Abstract: 基于无线测量模块的接地电阻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属于电力测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由多个分离测量模块和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组成,多个分离测量模块分别放置于待测点处,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放置于测量中心,多个分离测量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模式将数据传输给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本发明采用分离型测量,多个测量点测量可减少钳表法测量误差,提高智能电网管理水平;实现实时监测接地电阻,并进行趋势分析预警,减少人工测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516444U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20829922.2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IPC: G01R27/20
Abstract: 基于无线测量模块的接地电阻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属于电力测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由多个分离测量模块和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组成,多个分离测量模块分别放置于待测点处,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放置于测量中心,多个分离测量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模式将数据传输给基于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平台;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离型测量,多个测量点测量可减少钳表法测量误差,提高智能电网管理水平;实现实时监测接地电阻,并进行趋势分析预警,减少人工测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555941U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20182204.1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 长春吉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B2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弧垂实时监测装置,其结构为,弧垂高度测量装置通过数据传输装置将高度数据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将弧垂高度数据与存储器中存储的弧垂标准值输入比较器,比较器将比较结果信息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将比较结果信息输入报警器和射频发送器,供电装置对弧垂高度测量装置和数据传输装置供电。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巡检,可实时监测导线弧垂高度,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并可实现当弧垂接近临界值时发出报警,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测量精准,实用性强,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03673017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781385.0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吉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长春晟德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66kV输电线路故障区域定位装置,其结构为,壳体内设置电流电压传感器,电流电压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电压及电流信号传输给过压过流保护器,过压过流保护模块将信号输入到32位ARM处理器,32位ARM处理器将信息通过射频发送器输出给显示器;电流电压传感器、过压过流保护器、32位ARM处理器、射频发送器及显示器均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不仅可以有效的识别和躲避诸如重合闸等正常操作造成的瞬间电流冲击,同时对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的判断准确率也可以达到9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203673016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780923.4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 长春工程学院 , 长春晟德科技有限公司 , 长春吉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4S1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网故障区域定位系统,其结构为,分支故障检测器连接在分支线路上,分支故障检测器的输出端通过无线传输器连接主站的控制器,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故障定位器,故障定位器输出端连接显示器。当配电网发生线路故障时,能快速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将极大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故障定位准确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成本,保证了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0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0669514.0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长春工程学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抚顺供电公司
Inventor: 张广新 , 齐恩铁 , 李成 , 马莹 , 付东 , 郑鹏 , 曲永强 , 马晖 , 葛长鑫 , 赵立英 , 王敏珍 , 陈祥鑫 , 张琦 , 孙峰伟 , 范渤 , 刘国斌 , 高巍 , 刘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避雷器动作数据的雷害区域分析系统及其方法,属于避雷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侧设置有旋转筒,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轴架,两个轴架之间转动设置有中心轴,旋转筒的两侧均开设有轴心孔,中心轴转动贯穿于轴心孔,旋转筒的上侧转动设置有旋转架,旋转架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避雷器本体,每个避雷器本体上均固定连接有电流监测器,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避雷器本体移动;能够实现对多个避雷器本体的全过程监测,测试时间短,工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6715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71493.5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长春工程学院 , 浙江钰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长春建筑学院
Inventor: 齐恩铁 , 王敏珍 , 刘明慧 , 张灿煜 , 冯思瑶 , 潘中峰 , 张琦 , 赵立英 , 张敬尧 , 于鑫 , 刘刚 , 王德智 , 倪虹霞 , 张广新 , 高光敏 , 陈翰林 , 宋志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边缘计算的新能源并网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属于故障定位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故障检测传感器,故障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内部,壳体下方开设有进入口,还包括第一夹持爪、第二夹持爪、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齿轮机构、开关驱动机构和滑动驱动机构,壳体外侧开设有转动槽,转动齿轮机构转动设置于转动槽内,转动驱动机构设置于壳体外侧,转动齿轮机构与转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该发明具备安装便捷,安装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基于边缘计算的新能源并网线路故障定位装置在安装时,操作十分复杂,安装极其不便,设备无法快速安装,进而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者生命及财产安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124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11582207.6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GPU的SLAM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输入的每一帧图像信息进行误差的预测,得到预测值;判断预测值是否小于设定阈值;若是,则在运行SLAM算法的过程中,只启动多个代表性warp,记录代表性warp内所有线程的分支方向,并将记录的分支方向传给与之相邻的warp。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branch divergence现象,减少了冗余计算,提升了SLAM的运行速度,且实现了对SLAM误差的精细化控制使其一直保持在可接受的最大误差值之下,并探索了近似计算技术应用于SLAM这种高精度应用的前景和机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