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742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76004.1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网一张图的拓扑分区供需平衡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电网一张图实施变电站的拓扑分区,基于水电站和水域之间的拓扑关系图构建水域拓扑分区;生成水域+电网双叠加拓扑分区,构建所述双叠加拓扑分区的分区发电能力模型;采用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拓扑查询算法遍历所述电网一张图,以通过继电保护、调控应用对负荷资源进行实时控制。方法的实施将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13270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010823526.5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一张图的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所述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基于调控云电网一张图,利用“图计算”技术实现供电路径“导航”,以用户有接入需求的配网变压器为起点搜索110千伏、220千伏甚至500千伏电压等级沿途供电路径的主变;基于调控云电网一张图图数据库,获取10千伏配网主干线路的模型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网设备允许载流量、已批复新增待接用电容量、主变额定容量等多源数据,进行可开放容量值在线计算,提供最优供电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0888017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1911035441.4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当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监测到母线可疑接地,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辅助决策功能启动;根据不同的接地方式及消弧线圈补偿模式,将零序电流幅值法、零序电流突变法,无功突变法及IQ综合法等多个维度的选线结果进行有机融合,为单相接地故障试拉路选线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加装硬件设施,不受系统接地方式、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影响,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线路的快速识别和控制,减少线路试拉次数,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88801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35441.4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当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监测到母线可疑接地,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辅助决策功能启动;根据不同的接地方式及消弧线圈补偿模式,将零序电流幅值法、零序电流突变法,无功突变法及IQ综合法等多个维度的选线结果进行有机融合,为单相接地故障试拉路选线提供智能化辅助决策。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加装硬件设施,不受系统接地方式、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影响,实现单相接地故障线路的快速识别和控制,减少线路试拉次数,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13270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823526.5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网一张图的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所述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基于调控云电网一张图,利用“图计算”技术实现供电路径“导航”,以用户有接入需求的配网变压器为起点搜索110千伏、220千伏甚至500千伏电压等级沿途供电路径的主变;基于调控云电网一张图图数据库,获取10千伏配网主干线路的模型数据、历史运行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电网设备允许载流量、已批复新增待接用电容量、主变额定容量等多源数据,进行可开放容量值在线计算,提供最优供电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9557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01898.9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Inventor: 赵艾萱 , 柳维衡 , 韦炜 , 陈智 , 程华 , 谭胜兰 , 杨海州 , 郑雨欣 , 廖彦洁 , 陈武 , 胡鹏 , 汤俊 , 刘建 , 刘奇 , 申双葵 , 郝昱 , 张正炜 , 聂中睿 , 孙立鹏 , 赵玉莹 , 宋航 , 郑瑞骁 , 郎光娅 , 黄啟茹 , 肖扬 , 左浩梓
IPC: G06F16/901 , G06F16/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输电网线路事故限电序位表编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有序用电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获取目标区域内配电网变电站的高压输电线路开关的负荷性质、日最大负荷、保安负荷量、中断时间以及所供用户的负荷等级的数量;S2,以开关的排序系数对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开关进行按序排序,得到排序表;S3,按照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优先级对排序表进行重排,得到事故限电序位表。本发明能够实现序位表编制的客观化,减轻编制人员工作负担,在负荷控制时,可最大化负荷批量控制的控制效果,进而缩小事故的影响范围,降低限电序位表编制不合理带来的电网安全运行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89003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148258.2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度控制系统的主网合解环方法,基于合解环倒供负荷计划,确定合环点和解环点,并选择相对应的合环开关与解环开关;基于合解环开关,获取第一数据与第二数据;检测第一数据是否满足第一合环条件以及检测第二数据是否满足第一解环条件;判断合环开关与解环开关是否处于同一个电气岛,基于电网设备模型节点号的连接关系进行电网模型拓扑分析,合解环开关能形成环路;采用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进行基态潮流计算,同时判断合环潮流是否满足合环潮流条件;合上合环开关;拉开解环开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实现完成快速合解环倒供负荷,支持高电压等级电网合解环,支持单回线路、双回线路合解环。
-
公开(公告)号:CN11188004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50132.9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谐振接地系统的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步骤1:调度系统实时获取接地前后各条线路的无功功率值和零序电流值稳态量,并分别计算它们接地前后的变化量;步骤2:根据步骤1,采用基于三角模融合的选线判据计算出接地后电容电流最大线路,并对此线路进行试拉;步骤3:试拉接地后电容电流最大线路后,再次计算开关分开前后母线上其他线路的零序电流值和无功功率值变化量;步骤4:根据步骤3计算出的开关分开前后母线上其他线路的零序电流值和无功功率值变化量,同理计算出试拉开关前后电容电流变化最大且最接近步骤2中被试拉线路的电容电流的线路,此线路即为真正的接地故障线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38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0917772.5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转供的配电网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电网资源分配技术领域;获取待转供母线、待转供容量、以及配电网线路数据;对配电网线路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配电网线路数据,基于单一转移方式或组合转移方式拟定出多组配电网转供方式,以匹配待转供容量和待转供母线;分别对所述多组配电网转供方式进行校验,按照通过校验的配电网转供方式进行配电网资源转供;在传统的配电网负荷转供技术上进行方法上的改进,根据待转供母线、待转供容量和配电网线路数据,基于单一转移方式或组合转移方式拟定出多组配电网转供方式,全力提升电网供电能力以及区域间灵活互济能力,促进资源共享,缓解供需时空错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62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996046.3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电流接地故障线路全自动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获取m条第一数据;选取第j条线路上获取的第一数据,计算该条线路在接地前后3种判据方法的特性指标值R,基于改进熵权法,获得该条线路上的接地故障概率;获取m条第二数据;选择第二数据,判断第二数据是否符合自动校验规则和逻辑,若符合,获得b条线路上的b个接地故障概率;向待检测电路发送第一指令,将b条线路依次执行第一指令操作,获得待检测电路上出现接地故障的线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降低系统长时间单相接地造成事故扩大的可能性;实现快速接地故障定位及处理,降低线路长时间单相接地造成的安全隐患,保障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了整个自动控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