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32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03383.8
申请日:2024-04-2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技术领域;通过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电力系统负荷的概率模型,并利用M‑H算法高效获取输入随机变量的样本空间,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新能源接入节点及初始新能源出力,最后统计出新能源接入容量的概率统计值用于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评估,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新能源及负荷的随机波动特性,还能在考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约束的基础上,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的精度和效率,还为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有助于推动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5047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28006.2
申请日:2024-04-10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调度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二阶锥松弛的综合能源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燃气发电机模型、燃气锅炉模型、热回收系统模型和能源集线器模型;根据燃气发电机模型、燃气锅炉模型、热回收系统模型和能源集线器模型建立含热电联产的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的动态最优潮流模型;该动态最优潮流模型以总运行成本最少为目标;动态最优潮流模型中包含:电源出力上下限约束和电网络的潮流平衡约束;述电源出力上下限约束和电网络的潮流平衡约束进行二阶锥变换,得到动态最优潮流优化模型;利用动态最优潮流优化模型进行综合能源优化调度。本发明可实现总运行成本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79885.6
申请日:2022-12-06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机组开停的低阶频率响应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均匀系统频率动力学模型,通过增加考虑起停补偿环节,得到频率响应低阶近似模型;通过目标函数优化系统参数,最小化高阶模型动态响应曲线和低阶系统响应曲线的差异,使频率响应低阶近似模型匹配电网高阶模型频率响应,通过频率响应低阶近似模型评估机组运行模式变化时的频率。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优化ASF模型,增加了模拟机组启动和停机的环节,可应用于机组运行方式的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17375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67249.6
申请日:2023-11-22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24 , H02J3/38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3/06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并网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与每个系统元件对应的连续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元件的连续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系统元件的元件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和离散化等效电路;基于系统元件对应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和离散化等效电路,得到系统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及系统离散状态矩阵,并根据进行离散化处理时的梯形积分规则,得到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并网系统的连续特征值,利用连续特征值对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并网系统进行特征值分析,从离散化建模的角度,构建双馈风电经串补并网系统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避免连续状态空间建模过程中存在的状态变量选择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934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98161.6
申请日:2023-10-2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IPC分类号: G05F1/6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SO的光伏电池功率调节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改变待调光伏电池的工作电压并进行功率搜索,得到在发生变化后的光照强度下待调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并将最大功率对应的工作电压确定为目标电压;将待调光伏电池的工作电压调节至目标电压,实现待调光伏电池以最大功率进行工作;通过功率搜索得到在当前光照强度下光伏电池的最佳发电功率,实现对光伏电池功率调节进行优化,保证了光伏电池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均能快速响应光照变化达到最优输出功率,显著提升光伏电池发电效率,从而为新能源发电效率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5940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86185.X
申请日:2022-12-09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稳定分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潮流转移比的输电断面热稳定控制限额推算方法,包括:S1、基于输电断面的历史周期状态数据以获取目标断面不同状态下的预估数据;S2、设置所述目标断面相关联的故障集,并分别计算发生故障的断面线路和非断面线路对目标断面的潮流转移比;S3、通过潮流转移比反推关于所述目标断面的故障集的断面线路故障和非断面线路故障下的断面热稳定限额,比较后得到所述目标断面的最终热稳定限额;S4、基于上述的目标断面热稳定限额计算步骤,分别计算不同时间段内与目标断面线路所关联的线路在正常运行和停运检修两种状态下的目标断面热稳定限额。本发明可以实现断面限额计算的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61526.5
申请日:2022-12-23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网多点线性化概率潮流计算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本发明基于核密度估计函数构建描述电力网源数据和荷数据的概率分布的源荷概率分布模型,基于均匀设计抽样或Copula函数对源荷概率分布模型进行离散抽样,使得抽样出来的源、荷数据具有相关性,避免因忽略源、荷数据的相关性产生潮流计算误差,面对由于新能源大量接入导致源数据波动范围过大以及荷数据日内大幅度变化的情况,能够在兼顾计算精度的同时提升潮流计算效率,避免了单点线性化潮流计算无法适应节点注入功率过于偏离基准运行点的情况,故此本发明提及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概率潮流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能更好地应用于新能源电网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67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670035.7
申请日:2022-12-25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断面输送能力提升的源储协同优化运行方法,属于电网断面输送系统技术领域,以火电机组煤耗率最小、线路及断面容载比最小、可再生能源消纳电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火电机组燃料消耗量最小、线路及断面容载比最小、可再生能源弃电量最小的多目标函数;考虑到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工况条件,建立包括常规机组运行约束、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约束、电力系统旋转备用约束和电力系统断面潮流约束数学模型;研究包括抽水储能和多类型电化学储能在内的储能电站的运行特性,建立储能电站的运行约束数学模型;面向电网断面潮流输送能力提升,建立基于电力系统时序生产模拟的源储协同优化运行模型。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供电安全的双重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096741.3
申请日:2023-02-02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源网荷储协调的备用容量配置方法、系统及介质,获取电网系统的属性数据,获得预估电网运行备用容量;根据电网机组发电序位表,构建各类型电源日前调度计划数据;基于电网系统的运行特性,量化运行备用数据;根据运行备用数据的梯级划分,并结合调度计划数据与运行备用数据,根据源网荷储协调参与的运行备用容量分配策略,将预估电网运行备用容量调配到同类型资源中;构建源网荷储运行备用优化模型,通过优化模型将同类型资源中的预估电网运行备用容量分配到电网机组或场站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对运行设备容量进行精细化的统一分配,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以及新能源消纳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8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14845.2
申请日:2023-02-13
申请人: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注入电流扰动和电压扰动得到并网逆变器与MMC的阻抗特性;S2、分别构造电流及电压扰动下并网逆变器和MMC的等效闭环结构,得到系统特征方程;S3、将S2的系统特征方程代入S1的并网逆变器与MMC的阻抗特性,通过舒尔补变换提取并网逆变器的等效导纳和MMC的等效阻抗;S4、将并网逆变器的等效导纳转换成等效阻抗,作出并网逆变器与MMC的阻抗特性曲线,对考虑风电与MMC阻抗耦合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本发明可以更为精确的判定考虑风电与MMC阻抗耦合的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