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7199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14498.7
申请日:2019-02-14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环境的降温负荷组合测算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运用基于SVR-Winters的变尺度基本负荷测算模型完成对降温负荷的一次降温负荷测算;运用基于EMD-Kmeans的分解再聚合模型进行对非气象性随机因素的剔除,完成降温负荷的二次降温负荷测算;所述一次降温负荷测算即根据基本负荷在月度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与相关影响因素运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做回归。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应复杂环境的降温负荷组合测算系统,该适应复杂环境的降温负荷组合测算系统通过对降温负荷的一、二次降温负荷测算解决了基本负荷月间差异大以及日内波动较大等问题,具有较高测算精度及良好适应性,能够有效提高负荷预测精度以及电网运行优化速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985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472844.9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市场化园区能源协同运行紧迫度的评级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评级指标体系,通过发电资源协同利用紧迫度、输配电资源协同运行紧迫度以及高效用电紧迫度三个方面建立了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运行紧迫度评级指标体系,S2:指标评价标准,包括发电资源协同利用环节评价标准、输配电资源协同运行环节评价标准与高效用电环节评价标准,S3:评级方法。本发明主要针对一种针对市场化园区能源协同运行紧迫度的评级模型,其评级方法更加科学合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均法为综合评价方法,以完成园区发电资源协同利用紧迫度、输配电资源协同运行紧迫度和高效用电紧迫度评分。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30117.9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系统实时平衡技术领域的一种保障电力系统实时平衡的灵活性激励方法。包括:实时运行前一周,新能源主体与灵活性主体基于可预期的新能源偏差量开展灵活性自主协调,由灵活性主体提前预留灵活调节空间,当新能源主体由于预测偏差面临电力供应不足或弃电风险时,灵活性主体利用预留调节能力平衡新能源出力偏差;实时运行前30min,计算剩余偏差量,对剩余偏差量进行集中平衡;构建新能源跨省区日前的电能量‑灵活性联合优化模型;进行电力交割;在电力实时交割后,根据灵活性资源调用情况进行不平衡结算。本发明能够激励灵活性主体自主提供灵活调节能力的同时减轻系统实时平衡压力;有利于直接减轻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6167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53148.8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郑宇清 , 王雁凌 , 孔祥富 , 岳巍澎 , 张粒子 , 张雪佼 , 张蕊 , 王晶晶 , 朱斯 , 王婧 , 任巍曦 , 董文琦 , 刘志豪 , 杨猛 , 李明 , 翟化欣 , 程东霞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一种集风电、光电、储能及输电工程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首先,根据评价内容和适用对象的不同,建立多环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项目总体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环节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国家或行业有关规程中相关的标准内容,并结合风电、光电、储能及输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具体条件,形成指标评价标准;再次,提出将“宏观层面”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微观层面”的基本评价方法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方法体系”,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的新能源发电的评价理论,形成具有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评价规范;填补我国新能源联合发电后评价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7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08705.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尹硕 , 何洋 , 张立庆 , 尚金成 , 王世谦 , 刘轶 , 李志恒 , 李森茂 , 李晓蕾 , 谢涛 , 谢安邦 , 张艺涵 , 刘军会 , 赵文杰 , 胡鹏 , 孙耐 , 王鹏 , 王雁凌 , 邵钰涵
IPC: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虚拟电厂资源聚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跨节点的虚拟电厂资源聚合模型;包括步骤S1、建立净负荷结算模型;S2、建立聚合商运营策略模型;S3、建立市场主体运营策略行为模型;S4、建立下层出清模型,并确定网络约束;本发明针对当前市场机制仍基于传统计量结算方式,未主动适应新兴市场主体需求的问题,提出考虑净负荷计量结算方法下聚合商的聚合以及运营策略,构建电力市场基于净负荷的结算方式,对比分析虚拟电厂在净负荷结算方式以及激励机制下的运行策略以及运行效果;对比分析市场进一步发展后,其他市场主体有限理性下的报价策略对虚拟电厂运行策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7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09078.1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状态概率分布的电采暖消纳风电测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电采暖负荷与风电出力对应关系分析,风电出力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电采暖负荷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夜间温度降低时取暖用电需求相应上升;S2:测算模型;大量的电采暖负荷通过为风电创造并网空间而有效缓解了低谷负荷时段的弃风限电问题,为此采暖负荷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的作用可以通过弃风率的降低来体现;S3:基本数据,以我国北方某风资源富集城市A市为例进行计算。本发明的模型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得知煤改电导致的新增电采暖负荷与相应新增风电出力均主要集中于夜间负荷低谷时段,新增电采暖负荷与新增风电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6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08707.5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谢安邦 , 尹硕 , 王世谦 , 张立庆 , 尚金成 , 何洋 , 刘轶 , 李志恒 , 李森茂 , 李晓蕾 , 谢涛 , 张艺涵 , 刘军会 , 赵文杰 , 胡鹏 , 王鹏 , 王雁凌 , 张腾兮
IPC: G06Q10/04 , G06Q30/0202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40/04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市场交易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考虑新能源与火电同台竞价的电力市场交易出清优化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机组组合优化模型,获得各火电机组的启停状态变量值,确定火电机组的启停计划,为下一阶段的经济调度优化建立必要的边界条件;S2、建立经济调度优化模型,进行经济调度优化,分配发电顺序及每次的市场出清电价;本发明构建考虑不同类型发电机组阶梯式报价策略的电力市场两阶段出清模型,其中第一阶段为机组组合优化,第二阶段为经济调度优化;验证新能源机组入市方式、报价策略等对于市场出清电价的影响,通过两阶段建模方式,提高求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7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0409078.1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状态概率分布的电采暖消纳风电测算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电采暖负荷与风电出力对应关系分析,风电出力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电采暖负荷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影响,夜间温度降低时取暖用电需求相应上升;S2:测算模型;大量的电采暖负荷通过为风电创造并网空间而有效缓解了低谷负荷时段的弃风限电问题,为此采暖负荷对于促进风电消纳的作用可以通过弃风率的降低来体现;S3:基本数据,以我国北方某风资源富集城市A市为例进行计算。本发明的模型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得知煤改电导致的新增电采暖负荷与相应新增风电出力均主要集中于夜间负荷低谷时段,新增电采暖负荷与新增风电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33645.9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东北电力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成本测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电力系统低碳转型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低碳转型成本测算模型;目标函数是根据火电机组运行成本、新能源机组运行成本和火电机组辅助服务成本构建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火电机组约束、新能源机组约束和新能源系统安全稳定约束;将当前时刻的机组运行状态输入低碳转型成本测算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当前时刻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下的最优解;将当前时刻不同新能源渗透率下的最优解分别输入目标函数中,并将得到的各新能源渗透率下的目标函数值确定为相应新能源渗透率下的低碳转型成本,本申请可准确地实现电力系统低碳转型成本的测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