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噪声检测仪
    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401412U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22204438.2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噪声检测仪。所述噪声检测仪包括固定块、保护结构、携带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保护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块;携带结构,所述携带结构连接于所述保护结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固定块;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杆、销钉、第一弹簧、第二连接块和第二孔洞,所述第二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侧壁,所述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所述连接杆安装于所述支撑杆的侧壁,所述销钉贯穿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二孔洞设于所述固定块的侧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噪声检测仪具有能够藏匿的支撑杆,方便省力的优点。

    一种站域全站备自投装置策略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0030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636238.9

    申请日:2020-07-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站域全站备自投装置策略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梳理典型变电站备自投接线方式、备自投运行方式在线辨识、站内不同备自投之间的配合与闭锁、重载变电站备自投自动投退策略、站域备自投装置一体化集成策略。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变电站多套备自投对应多套装置的成本较高、信息交互性差的缺陷,优化了站内备自投之间的实时性配合,保证变电站主变故障不会造成局部失电,并将备自投动作导致重载情况下的处理策略应用于其中,应用电网拓扑分析、在线辨识、备自投逻辑判断、光纤通讯与电力电子装置应用技术,将传统变电站内独立的各套备自投集中到一套装置中实现,形成一种站域全站备自投装置,为提高智能电网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带电作业角度可调式间隔棒

    公开(公告)号:CN11316196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88748.0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角度可调式间隔棒,包括三根绝缘棒、中间固定机构和三个导线固定机构;三根绝缘棒均安装在中间固定机构上,三个导线固定机构分别一一对应的安装在三根绝缘棒的一端;中间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夹板,夹板上开设有三个呈三角分布的第一穿心孔。在本发明中,中间固定机构可以对三根绝缘棒进行固定,三根绝缘棒可以对三个导线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导线固定机构可以对导线进行固定,通过转动绝缘棒带动导线固定机构可以对导线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锁止单元可以对绝缘棒的角度进行固定,可以达到对导线进行固定,且可以调整角度适用于不同排列方式的10千伏线路。

    一种带电作业角度可调式间隔棒

    公开(公告)号:CN11316196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0488748.0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电作业角度可调式间隔棒,包括三根绝缘棒、中间固定机构和三个导线固定机构;三根绝缘棒均安装在中间固定机构上,三个导线固定机构分别一一对应的安装在三根绝缘棒的一端;中间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夹板,夹板上开设有三个呈三角分布的第一穿心孔。在本发明中,中间固定机构可以对三根绝缘棒进行固定,三根绝缘棒可以对三个导线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导线固定机构可以对导线进行固定,通过转动绝缘棒带动导线固定机构可以对导线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通过锁止单元可以对绝缘棒的角度进行固定,可以达到对导线进行固定,且可以调整角度适用于不同排列方式的10千伏线路。

    一种灌注桩钻头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757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70895.8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注桩钻头结构,包括钻身、变径机构、钻头以及限位机构;所述变径机构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以及两个及以上的扩展组件,所述上固定环固定套设在所述钻身的上部,所述下固定环滑动套设在所述钻身的下部,两个及以上的所述扩展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固定环与所述下固定环间且每个所述扩展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上固定环和所述下固定环相铰接,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上固定环以及所述下固定环之间,且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钻身滑动套接,所述钻头设置在所述钻身的底部。本发明有助于解决一般灌注桩的钻头,一种钻头对应一种尺寸,在地面打钻只能得到圆柱体形状的钻孔,从而只能得到圆柱形的灌注桩,而此种灌注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