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753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280389.4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生物识别和密码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包括:采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对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提取;根据用户生物特征信息,在认证服务器上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生成生物特征明文,并对所述生物特征明文加密生成生物特征密文;用户认证时,通过生物特征设备采集用户生物特征,计算出该用户生物特征密文,如果与保留的生物特征密文一致,则认证通过,否则失败,返回用户失败信息。本发明有效避免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7468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278716.2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组合认证系统及其认证方法,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的各项身份信息及生物特征信息;用户活动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用户的各项活动信息,包括用户行为属性信息及用户行为习惯信息;用户认证信息感知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各项认证信息;用户智能认证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信息及用户当前状态,通过综合因素分析,提供多因素认证判定机制,采用交叉组合认证决策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统计分析模块,用于监测和统计用户的认证情况,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反馈到用户智能认证模块中。本发明采用多种身份认证方式进行联合身份认证,克服单一身份认证方法在某些应用中认证结果的不可靠性或不方便性问题,满足多样化的业务应用需。
-
公开(公告)号:CN209266968U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21885827.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电用分段式开关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柜体内部设置有竖隔板,所述竖隔板将柜体内部后侧分隔成为除尘腔,所述除尘腔中设置有除尘机构,所述竖隔板的前端设置有若干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左右两端与柜体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竖隔板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柜体后端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柜体内部对应进风孔处安装有进风扇,所述柜体的一端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位于竖隔板前侧,所述柜体内部对应出风孔处安装有排风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柜体内部气流流通性好,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能够防止灰尘影响柜体内部的工作环境,维护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9265526U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21883185.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7C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虹膜识别的快速认证门禁系统,当外来人或物靠近门禁系统时,红外感应装置感应且将数据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自动启动可伸缩平台,身份证识别装置和虹膜识别装置分别采集用户身份证信息和虹膜,且将对应的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用云端数据库,且对比分析模块核对内存的用户身份证信息和虹膜与采集的用户身份证信息和虹膜数据,若通过验证,控制装置将指令发送给门控装置,控制装置发送控制指令给门控装置,门控装置控制门的开启。若通过验证不通过,且有外力作用于待测门时,发出告警信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虹膜识别的快速认证门禁系统利用身份验证和虹膜识别双重验证,有效提高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211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239824.7
申请日:2019-03-27
Applicant: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玉 , 范叶平 , 马冬 , 杨德胜 , 郭瑞祥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郭政 , 孙奉林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重身份安全防护方法及终端,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移动终端需要身份认证时,判断用户身份是否权威可信;当用户身份权威可信,检测到启动应用程序需要身份认证时,判断用户是否在预置的白名单中;当用户在预置的白名单时,获取应用程序当前所需的权限;当用户在信任权限范围内时,将应用程序当前的运行模式切换至信任模式。本发明减少了创建并维护人员可信身份信息库所需要的成本投入,避免了在安全的环境下反复多次进行身份认证的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流畅性和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4508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60223.6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万涛 , 李玉 , 范叶平 , 马冬 , 杨德胜 , 魏永 , 郭瑞祥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孙奉林 , 郭政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网上行为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包括:(1)建立后台数据库,包括用户生物特征和行为规则属性数据;(2)获取网络用户身份以及行为数据信息;(3)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4)对用户行为进行识别;(5)对用户行为操作进行审计;(6)对用户行为安全进行风险防控。本发明能够弥补传统技术对海量行为数据处理的限制,同时准确预测网络用户的行为类别,快速对网上用户行为进行分析检测,能够对网络空间用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有效实现对网上行为安全的动态感知,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量化评估,并实现分级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883097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395985.0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玉 , 陈红梅 , 范叶平 , 杨德胜 , 郭瑞祥 , 马冬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孙奉林 , 郭政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 郑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身份信息采集模块、服务器模块、门禁控制器模块、通信模块及语音提示模块;所述身份信息采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服务器模块、门禁控制器模块及语音提示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待认证人员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包括面部图像信息及身份证信息;所述服务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身份信息,并对人员身份进行判断;所述门禁控制器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模块信号并控制门禁系统;所述语音提示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模块信号并进行语音报警及语音提示。本发明能够完全实现门禁系统的智能化,无需人员的参与,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门禁处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0577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394382.9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范叶平 , 李玉 , 陈红梅 , 杨德胜 , 郭瑞祥 , 马冬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孙奉林 , 郭政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IPC: G06Q5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信身份认证的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包括:建立人员安全信息管理,包括员工信息、外包人员信息及访客信息;根据人员信息,建立智能现场稽查可信终端,检查作业人员到岗到位详细信息;在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对工作人进行施工任务交底确认,并核对每位工作人员当前安全档案信息;对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定位工作人员作业位置;核对工作人员安全信息,对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醒。本发明所述的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控方法,提高了作业风险预控水平及工作人员安全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了现场安全交底工作效率,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了作业过程中危险点预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359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0990825.0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冬 , 万涛 , 李玉 , 范叶平 , 杨德胜 , 郭瑞祥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孙奉林 , 郭政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 赵志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安全管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电气操作人员安全信息管理;建立智能门禁系统,检查操作人员真实身份信息;在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或作业现场之前,确认操作人员着装规范;对操作人员岗位和工作区域信息,确认人岗、人域一致性;确认人票一致性,对操作人员实时监控,对操作人员异常行为进行显著性检测,获取异常行为关键帧并保存,此外对操作人员的身份、着装等全程核验记录进行保存;对核对的操作人员异常信息进行报警提醒。本发明提高了变电站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管控效率,促进了作业安全风险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形成安全风险预控机制,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921907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1910111484.X
申请日:2019-02-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万涛 , 范叶平 , 杨德胜 , 马冬 , 李玉 , 郭瑞祥 , 尚守卫 , 李翔宇 , 张地 , 操李节 , 刘小明 , 汤晓君 , 赵林 , 刘永祥 , 孙奉林 , 郭政 , 汪鹏 , 周盼 , 张锐 , 钱婧 , 张子珩
IPC: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身份认证识别算法和基于该算法的系统,密码加密存储器中内置有预先人员的指纹信息和对应的密码要素;密码要素在预设人员信息时发送至人员手机客户端;数字输入键盘用于输入手机客户端提供的密码;密码对比装置用于对比输入密码和加密存储器内的相应密码,判断输入密码和相应密码的相同性,密码对比装置根据判断结果控制声光报警装置发出通过或不通过声光报警信息。采用了双重识别方法,生物指纹识别用于开启初步验证并启动密码识别模块,密码识别模块采用动态密码,且该动态密码与密码识别模块和手机客户端同步变换,不需要手机联网,具有极强的安全性,难以在短时间内破解,达到了身份认证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