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2497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457307.9
申请日:2018-1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储系统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光伏电池板、光伏DC/DC变换器、直流侧电容、储能电池组、储能DC/DC变换器、储能DC/DC变换控制器、光储DC/AC变换器,光储DC/AC变换控制器,所述光伏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板连接,其输出端经直流侧电容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经滤波器与配电网连接,所述储能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组连接,其输出端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配电网电压,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光储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249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1457307.9
申请日:2018-11-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储系统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光伏电池板、光伏DC/DC变换器、直流侧电容、储能电池组、储能DC/DC变换器、储能DC/DC变换控制器、光储DC/AC变换器,光储DC/AC变换控制器,所述光伏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板连接,其输出端经直流侧电容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经滤波器与配电网连接,所述储能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组连接,其输出端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配电网电压,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光储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675942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822001298.4
申请日:2018-11-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储系统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系统,包括光伏电池板、光伏DC/DC变换器、直流侧电容、储能电池组、储能DC/DC变换器、储能DC/DC变换控制器、光储DC/AC变换器,光储DC/AC变换控制器,所述光伏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板连接,其输出端经直流侧电容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出端经滤波器与配电网连接,所述储能DC/DC变换器的输入端与电池组连接,其输出端与光储DC/AC变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控制配电网电压,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光储系统接入配电网后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1175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94780.4
申请日:2024-01-23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刘柱 , 张辉 , 焦在滨 , 王绪利 , 张超逸 , 刘俊杉 , 宁可儿 , 葛成 , 沈玉明 , 代磊 , 陈天佑 , 聂元弘 , 崔宏 , 程啸 , 惠慧 , 李蕊 , 刘伟 , 闫涛 , 何安阳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直流配电形态下配电网多层级光伏消纳模式的协同运行优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大规模光伏接入配电网造成功率溢出、传统配电网消纳困难、系统运行指标下降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多层级的协同控制策略框架的构建;数学模型的建立;配电网多层级光伏消纳模式的协同运行优化处理。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直流分层接入装置的配电网多层级消纳模式,并综合考虑储能、低压直流互联、中压直流送出多个消纳层级,建立协同优化模型,实现多层级的高效率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61882.7
申请日:2023-11-02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8/23 , G06F18/24 , G06F111/08 , G06F11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柔性响应潜力计算方法,包括:通过解析充电桩记录的电动汽车充电数据,再利用聚类分析获取各类型典型充电行为;构建各类型典型充电行为的概率分布模型;计算各类型充电行为的电动汽车负荷整体柔性响应率;计算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柔性响应特性,计算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柔性响应潜力。本发明利用充电桩获取的充电行为历史数据,通过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进行分类;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各类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整体柔性响应率;以总体充电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类型电动汽车充电能量、充电功率、柔性响应和充电设备供电能力等约束条件,最终计算获得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柔性响应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39436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38071.8
申请日:2023-10-16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06 , H02J3/38 , G06Q10/0639 , G06Q10/04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分析系统。该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网分析系统,包括参数获取模块、指数评估模块、指数预测模块和比对验证模块,指数评估模块分别与参数获取模块和指数预测模块连接,指数预测模块连接比对验证模块: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指定电网和新能源消纳的相关数据;指数评估模块据其计算实际匹配指数;指数预测模块据实际匹配指数建模以预测出匹配预测指数;比对验证模块将匹配预测指数与实际匹配指数比对验证,优化建模。本发明根据指定电网和新能源消纳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实际匹配指数,实现了全面评估当前指定电网与新能源消纳目标之间的匹配程度,解决了现难以全面的评估出当前电网与对应的新能源消纳目标之间的匹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400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8620.0
申请日:2023-08-28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3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方法,涉及电源并网连接技术领域。包括并网需求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评估、适配接入分布式电源提取、并网测试分析、电源并网运行质量反馈以及电源并网需求提示。本发明通过对指定地区的各可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行接入评估,进而为后续可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并网适配情况提供了支撑基础,考虑到各可接入分布式电源对于电力的产出稳定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数值分析合理的筛分了指定地区的适配接入分布式电源,进而有力减少了电力供应状况与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需求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提高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的协调稳定的运行发展水平,有利于为分布式电源并网连接的协调融合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9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826124.4
申请日:2023-07-07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能质量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交直流灵活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分析方法,本发明在对应用于充电站的交直流灵活配电系统进行电能质量达标评判时通过对充电桩、照明灯具进行运行参数采集,由此对应分析运行状态偏离度,将其作为评判基础,得到满足充电桩、照明灯具运行状态的电能质量,作为交‑直转换下、直‑交转换下的评判参照,实现了交直流灵活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评判参照的动态化确定,在此基础上实施的电能质量评判更显针对性、灵活性,且能够以实际相贴合,无形之中提高了评判的科学、客观、合理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评判结果的有效性、可靠度,最大程度避免发生无效评判。
-
公开(公告)号:CN114123180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399339.X
申请日:2021-11-19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基于多负荷优化配置的用户需求侧配电网规划方法,本发明通过获取工业产区内各制造类型产业中各企业用户的历史产能记录,得到各制造类型产业中各企业用户的平均日产能耗电量,分析工业产区配电网的预估日均调取电量,并进行对应的预估电量调取,从而提高智能电网中配电网的电力供给效率,保证智能电网中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根据工业产区内各制造类型产业中各企业用户配电支路的电能质量进行对应的规划处理措施,从而提高企业用户的生产连续性以及效率,降低增加企业用户的生产成本,并获取各制造类型产业中各企业用户生产单个产品的实际用电量,进而提高智能电网的电量管理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4759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24942.3
申请日:2022-08-03
发明人: 张辉 , 吴晓鸣 , 朱刘柱 , 潘东 , 王绪利 , 沈玉明 , 凌孺 , 徐冉 , 崔宏 , 丛昊 , 施天成 , 程啸 , 周帆 , 代磊 , 朱勇 , 钱龙 , 桂立振 , 李鸿鹏 , 王磊 , 胡斌 , 吕龙彪 , 李蕊 , 惠慧 , 沙广林 , 张姚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该拓扑结构包括高压输电线路、中压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网、换流站;高压输电线路,用于通过换流站的换流变压器把电能输送到中压配电线路;中压配电线路,用于接收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电能,并通过潮流算法向低压配电网进行供电;低压配电网,用于向用户提供电能的配电网;换流站,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转换或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本发明构建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拓扑结构,保证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在不同负荷需求条件下,分析采用低压交流系统与交直流混合系统在供电经济性的差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