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072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33436.0
申请日:2018-04-13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地市电网配电的生物质发电设备,包括生物质反应釜、上支架、下支架、转轴、搅拌叶轮、电机、加热环、控制器和燃烧发电机,生物质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空腔,生物质反应釜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固定在生物质反应釜内的上部和下部的内壁上,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轮,电机与转轴连接,加热环固定在生物质反应釜的底部内壁上,控制器与加热环电联接,生物质反应釜的顶端设有沼气出气孔,生物质反应釜与燃烧发电机之间设有管道,管道的一端通过沼气出气孔连通生物质反应釜的内腔,另一端连接燃烧发电机。
-
公开(公告)号:CN208308869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532030.0
申请日:2018-04-13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发明人: 马金辉 , 王文林 , 凌永标 , 胡海琴 , 王正风 , 程金松 , 方林波 , 金义 , 吴旭 , 吴海军 , 朱向立 , 宋海华 , 孙长春 , 李阅 , 罗志丰 , 韩厚彬 , 宋浩杰 , 叶飞 , 何昌高 , 叶水勇 , 吴怀波 , 张弛 , 黄玮 , 余潇寒 , 佟志亮 , 李智兵 , 江建辉 , 汪柏胜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地市电网配电的生物质发电设备,包括生物质反应釜、上支架、下支架、转轴、搅拌叶轮、电机、加热环、控制器和燃烧发电机,生物质反应釜的内部设有空腔,生物质反应釜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固定在生物质反应釜内的上部和下部的内壁上,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上,转轴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搅拌叶轮,电机与转轴连接,加热环固定在生物质反应釜的底部内壁上,控制器与加热环电联接,生物质反应釜的顶端设有沼气出气孔,生物质反应釜与燃烧发电机之间设有管道,管道的一端通过沼气出气孔连通生物质反应釜的内腔,另一端连接燃烧发电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315268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532058.4
申请日:2018-04-13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山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网用电力电缆,包括多个线芯、绝缘层、屏蔽层、橡胶保护管套和填充层,每个线芯的外表面均设有一层绝缘层,绝缘层的外壁设有一层屏蔽层,多个线芯呈圆形排列,橡胶保护管套内填充填充层,还包括导向橡胶管、外管橡胶层和分隔橡胶条,线芯处于屏蔽层的中心处,导向橡胶管为圆形的由橡胶制成的软性实心橡胶条,导向橡胶管的外部设有一层外管橡胶层,外管橡胶层与导向橡胶管之间设有隔腔,隔腔内设有多个分隔橡胶条,分隔橡胶条的一侧边固定在橡胶保护管套的外壁上,另一侧边固定在外管橡胶层的内壁上,且多个分隔橡胶条呈“W”状分布在隔腔内,多个分隔橡胶条将隔腔分隔成多个截面为三角形的空腔。
-
公开(公告)号:CN11661425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432312.9
申请日:2023-04-18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基于二次融合终端的威胁感知方法及装置,包括:采集电力一次终端中的电力业务数据并确定电力业务特征;采集电力二次融合终端上的网络流量并确定网络流量特征;将电力业务特征和网络流量特征通过融合特征算法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并通过预训练的融合特征识别模型对融合特征进行检测,得到异常行为分类和攻击行为分类;对分类的异常行为进行业务分析,构建异常行为链,将异常行为链和预先建立的已知行为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分析,判断分类的异常行为是否为攻击行为;若是,则基于融合特征更新融合特征识别模型,以对网络流量进行威胁感知。由此,实现精准、快速的基于二次融合终端的可更新迭代的威胁感知。
-
公开(公告)号:CN11688584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46596.1
申请日:2023-06-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专门适用于管理监督目的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的分布式新能源在线监测方法及系统,所述监测方法包括步骤S1建立拓扑化能源网络、步骤S2建立最小供能子网络、步骤S3完成最小供能子网络的建立、步骤S4完成剩余端点的连接以及步骤S5在线监测;本发明通过拓扑化的地图进行新能源网络的构建,简化了构建流程;本发明建立了四个图层,提高了拓扑地图的表达准确性;本发明建立了最小供能子网络,区域大网络则被简化为众多个相对封闭的小网络,则降低了控制难度;本发明设置了一定的功率阈值,保证了当耗能端和供能端出现功率波动时最小供能子网络不会轻易被打破,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56750.0
申请日:2024-05-07
发明人: 戴长春 , 张炜 , 杨涛 , 马金辉 , 王璨 , 李智 , 王松 , 沈新村 , 章莉 , 杨文涛 , 陈璐 , 王子瑜 , 李怀龙 , 李方宇 , 汪文豪 , 宋铭敏 , 李霞 , 贾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主配一体的新能源动态拓扑承载力分析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电力和信息技术领域。该基于主配一体的新能源动态拓扑承载力分析系统,包括拓扑模型构建模块、承载力分析模块和拓扑管控模块。本发明通过拓扑模型构建模块获取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训练数据构建对应的拓扑模型,然后由承载力分析模块结合构建的拓扑模型对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拓扑承载力分数,最后由拓扑管控模块根据得到的拓扑承载力分数对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进行动态调整,达到了提高新能源动态拓扑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新能源动态拓扑准确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3358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6750.0
申请日:2024-05-07
发明人: 戴长春 , 张炜 , 杨涛 , 马金辉 , 王璨 , 李智 , 王松 , 沈新村 , 章莉 , 杨文涛 , 陈璐 , 王子瑜 , 李怀龙 , 李方宇 , 汪文豪 , 宋铭敏 , 李霞 , 贾晓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主配一体的新能源动态拓扑承载力分析系统及其方法,涉及电力和信息技术领域。该基于主配一体的新能源动态拓扑承载力分析系统,包括拓扑模型构建模块、承载力分析模块和拓扑管控模块。本发明通过拓扑模型构建模块获取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训练数据构建对应的拓扑模型,然后由承载力分析模块结合构建的拓扑模型对第二预设时间段内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拓扑承载力分数,最后由拓扑管控模块根据得到的拓扑承载力分数对待分析新能源系统的拓扑进行动态调整,达到了提高新能源动态拓扑准确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新能源动态拓扑准确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9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30049.9
申请日:2024-05-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HP‑灰色模糊算法的城市电网负荷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历史特征数据;对历史特征数据进行本征关联处理,得到灰色关联矩阵;基于灰色关联矩阵构建关系判别矩阵,并将所述关系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关系判别向量,然后对所述关系判别向量进行关系判别处理以获取气温关系矩阵和工业关系矩阵;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电量预测矩阵,并将电量预测矩阵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灰色预测模型以输出预测的城市电网的预测用电负荷数据。本申请通过综合考虑气温对电量的影响以及工业产量对电量的影响,综合多种影响用电负荷的因素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630049.9
申请日:2024-05-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HP‑灰色模糊算法的城市电网负荷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历史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历史特征数据;对历史特征数据进行本征关联处理,得到灰色关联矩阵;基于灰色关联矩阵构建关系判别矩阵,并将所述关系判别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关系判别向量,然后对所述关系判别向量进行关系判别处理以获取气温关系矩阵和工业关系矩阵;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电量预测矩阵,并将电量预测矩阵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灰色预测模型以输出预测的城市电网的预测用电负荷数据。本申请通过综合考虑气温对电量的影响以及工业产量对电量的影响,综合多种影响用电负荷的因素从而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8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0472.4
申请日:2024-07-02
申请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现场测试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获取智能变电站各二次设备的测试数据以及测试仿真结果;通过若干数字信号输出单元,以采用分散注入的方式将各二次设备的测试数据同步注入至各二次设备;获取各二次设备的测试反馈数据并与测试仿真结果对比,得到测试结果。采用分散注入的方法在二次设备的输入端同步注入数字化模拟量信号,在保持二次设备系统接线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级的现场测试,可以最大限度的发现设备制造、设计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错误和设备缺陷,为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