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用蓄电池高空搬运传送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94611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90356.2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用蓄电池高空搬运传送工具,属于电池搬运技术领域。一种变电站用蓄电池高空搬运传送工具,包括底座、调节组件、固定组件、支撑架、绕线辊、驱动组件、载物平台与滑轮组,底座下部设有插槽,调节组件安装在底座上,固定组件安装在底座上,支撑架与底座安装固定,绕线辊转动安装在支撑架上,绕线辊外侧缠绕有牵引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绕线辊转动,载物平台用于放置蓄电池,滑轮组安装在支撑架下方,滑轮组用于配合牵引绳抬升载物平台,本申请能够将底座安装在窗口处的墙体上,利用把手驱动绕线辊转动,配合滑轮组,实现对蓄电池的搬运,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蓄电池的搬运效率,并增加了蓄电池搬运的安全性。

    一种设备线夹孔距快速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677247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132170.X

    申请日:2015-03-25

    Abstract: 为了克服设备线夹孔距定位、测量过程繁琐、孔距容易偏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新的设备线夹孔距快速测量装置。本发明的设备线夹孔距快速测量装置,由几何中心上开有中心孔的三个田字型伸缩框:档位式尺框、中心定位框和刻度式尺框依次贯穿在中心杆上组装而成,档位式尺框是外边框呈正方形田字型框架,设有至少2个长宽变换档位,刻度式尺框四条外边框的内伸缩片上标记有刻度。使用本发明的装置可以准确、快速定位设备线夹的中心位置,确保了孔距测量以线夹中心为基准,大大提高线夹孔距测量的效率。通过档位式尺框快速测量常用孔距;使用刻度式尺框测量其他孔距,整体结构采用框架式设计,极大的减轻了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

    精益二次检修防误碰成套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17712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39503.6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精益二次检修防误碰成套工具,包括防误碰盖板,防误碰盖板的内部开设有设备腔,设备腔的内部装配有圆形外壳和方形外壳;设备腔的内壁装配有绝缘板,绝缘板的侧壁位于圆形外壳和方形外壳处开设有四个螺槽;圆形外壳和方形外壳的外部均卡接有定位套壳,定位套壳的外壁四周均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有定位杆;螺槽内螺接有内螺筒,定位杆的端部插接在内螺筒内;该精益二次检修防误碰成套工具;通过设置防误碰盖板并在防误碰盖板的内部设置圆形外壳和方形外壳,从而将元件器罩住,可以在屏柜内工作时用来隔离与本次作业无关的压板、二次空开、操作把手和端子排等,防止在作业过程中误碰带点设备,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种便携式直流备用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75437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225076.X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直流备用电源,其包括便携组件包括底板等;电源组件,包括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电源壳体、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总开关、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交流电输入开关、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直流电输入开关、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直流电输出开关、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显示屏和安装在所述电源壳体上的交流接口,所述电源壳体内腔中还安装了相应的充电模块、升压模块和蓄电模块;固定组件、包括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U形架、对称固定在所述U形架底端且插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的移动块;当需要移动备用电源时,调节伸缩提手的高度,使用者抓着伸缩提手即可推动备用电源,使得利用便携组件方便移动备用电源。

    一种便携式CT通流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20854958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561559.9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携式CT通流试验夹具,包括卡体、下卡齿、支架筒、外展杆和操作杆,所述卡体的侧壁设置有上卡齿,所述卡体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侧壁设置有滑向槽,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下卡齿沿着滑向槽移动并且侧壁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为与套筒内部并且位于弹簧的顶部,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连接有拉筋,所述拉筋的另一端从支架筒穿过空心转轴经过外展杆内部并通过空心转轴经过操作杆内部从操作杆侧壁穿出与控制手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展杆延长整体长度,捏动控制手柄,进而牵引拉筋,带动导向杆下降,进而将下卡齿与上卡齿分开,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卡齿与上卡齿配合起到夹持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