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掘机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916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046073.X

    申请日:2020-0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挖掘机目标识别方法及系统。所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输电走廊监控装置所拍摄的数据图像;将所述数据图像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根据所述训练集生成多个弱分类器;根据所述弱分类器确定最优弱分类器;根据所述最优弱分类器确定强分类器;根据所述简单样本训练所述强分类器,确定简单级联分类器;根据所述复杂样本训练所述强分类器,确定复杂级联分类器;根据所述简单级联分类器以及所述复杂级联分类器确定所述数据图像中的挖掘机候选图像;根据所述挖掘机候选图像确定检测网络模型;根据所述检测网络模型识别所述挖掘机候选图像中的挖掘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识别方法及系统能够简化训练过程,满足实时性要求。

    一种便携式AI落地图像识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467128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2692988.6

    申请日:2020-11-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AI落地图像识别装置,属于图像识别装置领域,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外侧壁与底座的外侧壁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盖板的外侧壁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盖板的外侧壁左侧与右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有两组呈对称开设在底座的顶部左侧与右侧,且卡块位于卡槽内侧壁,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壁开设有通槽。本实用新型通过竖杆、通槽、螺栓、套杆、通孔、圆盘、铰链和支架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的对装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再通过盖板、卡块、螺钉孔、螺钉、底座和卡槽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将装置进行拆卸降低后期维护难度,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一种并联电抗器磁分路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78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01722.9

    申请日:2024-04-24

    IPC分类号: G06F30/27 G06F30/23

    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抗器理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并联电抗器磁分路的结构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并联电抗器三种磁分路结构的结构参数;根据所述结构参数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根据自适应权重寻优智能算法对所述结构参数进行计算,生成目标结构参数;将所述目标结构参数输入至神经网络模型生成杂散损耗计算值;计算所述杂散损耗计算值的杂散损耗变化率;根据所述杂散损耗变化率生成最优结构参数。通过将神经网络模型与自适应权重寻优算法相结合,能够获得以并联电抗器杂散损耗为目标下的最优磁分路结构参数,从设计阶段减少并联电抗器的异常发热,保证并联电抗器安全稳定运行。

    特高压充油设备采样用对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2429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316642.8

    申请日:2023-10-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特高压充油设备采样用对接装置,其包括:采样箱,包括采样箱体,采样箱体内设置有采样管;对接导向管,套设在采样管外侧;导向口开合机构,设置在采样箱的一侧与对接导向管连接;对接机构,对接机构包括拔插驱动组件、开合驱动组件、对插管驱动组件和对插管,对插管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对插管依次穿过开合驱动组件和基体底板通孔后进入对接导向管内与采样管的自由端对接。本申请的导向口开合机构和对接机构的设计减少了采样管出油口的污染,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导向口开合机构与对接机构的旋转锁合,实现了对接机构的限位,减少了工作中对接机构的震动和位移,增加了取油采样的稳定性。

    具有补油功能的变压器内部油位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373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20519.0

    申请日:2023-10-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补油功能的变压器内部油位监测装置,涉及变压器油位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外壳侧面设有散热片,外壳内部设有内壳,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密封的外冷却油腔;外壳上端支撑块上设有油枕,油枕外侧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泵油机构与第二泵油机构,第二泵油机构一侧还设有回流管,油枕内部设有多层冷却隔板,冷却隔板底端设有沉淀板,油枕下端设有两根输油管与排渣管;本发明通过油枕为变压器输送冷却油,冷却油通过输油管进入内壳,通过第一泵油机构将内壳中热的冷却油抽回油枕,再通过油枕内的冷却隔板进行散热降温,再经回流管输送至外壳与内壳的隔层中通过散热片进一步散热降温,之后再通过第二泵油机构抽回油枕中形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