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33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9096.0
申请日:2025-03-24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电监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输变电工程的智能监控方法,包括:在监控周期内,通过对变电柜的运行参数进行预测分析,识别预测异常参数,并在整合后与历史故障组进行比对分析,从而通过运行参数的比对准确识别判断变电柜的故障预警类型,若变电柜存在的故障预警类型的多样性高,对预测参数组内的预测异常参数以及匹配参数组内的异常运行参数进行参数变化比对分析,识别目标参数组,根据目标参数组判断变电柜的主故障预警类型,通过分析多种故障预警类型对应的预测异常参数的变化相似性实现变电柜主要故障预警类型的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2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41726.6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输变电风险预测的配电调控平台,涉及配电调控技术领域,包括:通过拓扑网络获取模块获取输变电拓扑网络,网络分区模块按照调控源进行分区,运行监测模块监测运行数据,故障溯源模块定位故障源,故障网络构建模块构建故障网络,关键调控线路获取模块分析关键线路,配电调控模块进行调控。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单路调控所导致的电网调控效率低下,难以快速定位故障源的技术问题,实现对输变电子网络的配电调控,确保电网运行在最佳状态,同时降低故障风险,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率、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14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6690.9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10/10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器具管理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工器具信息化管理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电力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对电力工器具进行编号,记录电力工的基本信息以及拿取的电力工器具的编号,获得电力工人员所属部门以及查询当前部门施工项目竣工时间,在项目竣工时间结束时,监测电力工人员是否将拿取的电力工器具进行归还,计算电力工器具的使用强度系数,构建电力工器具使用强度系数点图并对电力工器具进行分类,对电力工器具进行损坏程度检测以及进行继续使用时长计算,通过继续使用时长与项目的施工时长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电力工器具在项目施工时长内的剩余使用时长,本发明实现了对电力工器具的归还管理和更换维修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341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88449.2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造价用的承包合同簿装订设备;涉及工程造价承包合同簿装订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且伸缩套筒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直槽压板,底座上端设有打孔组件;本发明通过伸缩套筒便于根据纸张的厚度来调节直槽压板的高度,再通过第一弹簧便于给直槽压板向下的压力,通过直槽压板便于将固定纸张的前端;通过推板和螺杆便于确定纸张打孔的横向位置,通过螺杆的转动,进而控制推板的前后移动,从而将纸张推至要打孔的位置,还通过方形螺母的转动控制打孔组件之间的距离,当方形螺母松动时,打孔组件便可以在矩形长板上横向移动,从而控制打孔的横向距离;当打孔组件在矩形长板上松动的同时,转动圆形螺母便可以控制打孔的数量;该装置增大了打孔的效率和精准度,还不容易浪费纸张。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7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02743.7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调度时延最小的需求侧资源紧急需求响应方法,属于电网调度负荷需求侧资源紧急需求响应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基于调度时延最小的需求侧资源紧急需求响应方法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获取用户参与紧急需求响应调度负荷和调度时延数据信息;计算计及历史调度时延的最优响应时间;根据电网紧急需求响应的调度任务信息按照时延最小原则选择参与紧急需求响应用户;按照紧急需求响应参与最小准则实现紧急需求响应操作;返回重复操作完成下一次紧急需求响应调度;本发明应用于虚拟电厂的负荷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21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006952.3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配电网规划数据信息化处理设备以及系统,涉及配电网规划设备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为:包括安装底座以及梳理架,安装底座设置在电力通信柜的内部,并通过其表面四个角上的安装孔与电力通信柜内部的底座进行安装固定,梳理架位于安装底座的上方,梳理架用于对收集配电网规划数据的通信网线进行梳理,通过设置梳理架,穿插管以及连接盘,将电力通信柜中杂乱无章的通信网线按照不同通信协议接口进行有效的梳理,不仅可以防止网线缠绕影响工作人员运维工作,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到网线,防止出现缠绕时的信号干扰问题;进而通过连接盘内部的通信协议接口向系统传输数据并进行信息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23293.6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8/23213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能源园区多能互补潜力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分别获取综合能源系统中当前场景和待研究场景中各能源设备对应的能源参数;分别基于所述当前场景和待研究场景中各能源设备对应的能源参数,利用预先构建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当前场景和待研究场景的能源设备结构;相比于所述当前场景的能源设备结构,确定所述待研究场景的能源设备结构的互补潜力。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无需筛选评估指标,能够客观反应综合能源系统在设备的能源参数变化后对应的能源设备结构的变化,可以应用于对综合能源系统不同场景下的多能互补趋势预测评估,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983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33380.6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配电网智能规划方法,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步骤:数据资料获取模块;分区域规划模块;电网分析使用模块;电力负荷预测模块;供电设备规划模块;实时监控和定期巡查模块;数据管理模块;规划方法可行性判定模块,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配电网智能规划方法,根据实际配电情况,智能分析实际配电使用数据,提高规划结果可靠性,电力负荷预测模块的设置,能够显著提升配电网规划运行经济效益,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挖掘综合资源协调规划运行的潜力;实时监控和定期巡查模块的设置,实现无人机作业过程统一标准化管理,本发明适用于配电网智能规划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936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78590.X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系统配电网投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属于配电网投资综合效益评估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电力系统配电网投资综合效益评估方法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确定配电网投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二级影响因素构建配电网精准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对二级影响因素分别编码,分析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有向关联关系,构建邻接矩阵,通过布尔代数运算准则,得到可达矩阵;根据重排序可达矩阵,将驱动力相同的因素作为同一个递阶结构层级因素,然后用箭线连接有影响关系的因素方框,可得到影响因素的阶层结构;根据阶层结构筛选得到驱动因素和成果因素;本发明应用于配电网投资综合效益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563834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77932.9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测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网规划用地理信息测绘工具,括测绘仪器主体,所述测绘仪器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远离安装台的一侧环形分布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插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插接孔,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插头,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防下沉机构,所述转盘远离安装台一侧的轴心处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限位块上环形分布有第二插接块,所述丝杆的底部设置有堵头。可以实现增大伸缩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了防止伸缩杆在松软的土地中发生下沉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提高测绘工具使用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