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5921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38916.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负荷两阶段分层协调用配电装置,属于配电用具技术领域;包括配电柜,配电柜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上侧柜体与下侧柜体,在上侧柜体内部通过安装组件设置有防护盒,在防护盒内部固定设置有配电端子,配电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在下侧柜体内部设置有导线排,第一导线全部接入至导线排内部;在上侧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线与防护盒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囊、第二导线与防护盒的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囊、导线排与分隔板的连接处的第三密封囊,三种密封囊内部均灌注有液体;解决了目前柔性负荷两阶段分层协调用配电装置中导线容易从配电端子上脱落、内部积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45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08017.1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动量特征模型的工商业用户用电特征分析方法,包括:基于每个用电影响因素以及用电数据的短周期动量因子获得工商业用户的用电影响因素溯源列表;确定每个用电影响因素对下一个用电影响因素的溯源影响因子;基于所述溯源影响因子对所有工商业用户的用电溯源因素列表中的用电影响因素进行融合,得到融合溯源表以及每个工商业用户的融合用户,根据融合用户所包含的融合因素在融合溯源表的位置确定追溯尺度,根据追溯尺度构建数据宽表。本发明通过对工商业用户的用电影响因素进行融合,保证数据宽表可靠、可溯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659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8916.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负荷两阶段分层协调用配电装置,属于配电用具技术领域;包括配电柜,配电柜内部通过分隔板分为上侧柜体与下侧柜体,在上侧柜体内部通过安装组件设置有防护盒,在防护盒内部固定设置有配电端子,配电端子上设置有第一导线以及第二导线;在下侧柜体内部设置有导线排,第一导线全部接入至导线排内部;在上侧柜体内部还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导线与防护盒的连接处的第一密封囊、第二导线与防护盒的连接处的第二密封囊、导线排与分隔板的连接处的第三密封囊,三种密封囊内部均灌注有液体;解决了目前柔性负荷两阶段分层协调用配电装置中导线容易从配电端子上脱落、内部积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42377.0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 G06F18/24 , G06Q50/06 ,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Q10/0631 ,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工商业用户用电特征的画像构建方法,属于用电行为分析技术领域,包括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用户信息档案;S2、按照用户行业特性进行分类;S3、收集用户用电数据;S4、对收集的用电数据进行预处理;S5、提取预处理后的数据特征;S6、根据数据特征中的用电量将用户进行分类;S7、根据数据特征中的用电时间峰值分析用户的用电时间特征;S8、根据数据特征分析用户的用电负荷特性;S9、根据S1‑S8构建用户画像。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画像的用电分析结构调度电能以保障用电需求,进行错峰启动。
-
公开(公告)号:CN221042089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1460277.3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nventor: 谭沛然 , 任建婧 , 马俊方 , 蔺占芳 , 杨天玥 , 王秀明 , 万国强 , 赵堃 , 薛建立 , 朱志瑾 , 高嘉一 , 李正仁 , 郭文慧 , 王志丽 , 张福秋 , 李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减震式供电柜,包括柜体,柜体的前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柜门,柜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两个安装架的上端均贯穿开设有卡槽,两个安装架远离柜体的一端均贯穿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孔,同侧的两个第一连接孔共同固定安装有缓冲组件,柜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连接块,四个第一连接块的上端均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同侧的两个第二连接孔共同固定安装有稳定组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震式供电柜,通过设置缓冲组件,达到防止柜体受到冲击损坏、提升柜体整体减震性能的目的;通过设置稳定组件,达到进一步提升稳定性、防止柜体倾倒损坏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