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383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71427.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23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套管拉杆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套管拉杆装配工具及方法,包括套管、上支撑工装、左下支撑工装、右下支撑工装、成型件和工装小车,工装小车的顶部安装有电气控制柜,左下支撑工装和右下支撑工装的底部安装有底板,上支撑工装包括支撑架一、伺服电机一和提拉板,伺服电机一安装在支撑架一上,伺服电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有传动件一,传动件一的一端安装有丝杆一,左下支撑工装和右下支撑工装均包括支撑架二、伺服电机二和支撑支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三个工装同时配合升降套管能稳定的安装,同时提高套管拉杆装配的效率,三组工装同步驱动过渡拉杆(24)和上拉杆向上运动,防止套管将上拉杆压下,造成相关部件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5754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14916.X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变电站一次设备引下线连接监测装置,涉及变电站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阈值获取模块,根据一次设备的导体材料及尺寸获取一次设备的阈值;采样模块,对一次设备与电缆沟均压带的阻值进行检测得到测量值;控制模块,用于对测量值与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得到电缆沟一次设备引下线的连接情况;人机交互模块,用于阈值、测量值及连接情况进行显示;所述阈值获取模块和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人机交互模块。本发明还公开变电站一次设备引下线连接监测方法,本发明在测量导通阻值后,即可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示判断结果,可实现远程或现场地面上监测,减少翻看电缆沟的工作量,提高监测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94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312124.9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优能特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327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技术的隔离开关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巡检机器人、数据采集模块、图像识别处理模块和处理器,所述巡检机器人的头部顶部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拍摄隔离开关图像的摄像头,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内设有红外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和隔离开关开合状态传感器,在巡检机器人内设置有图像识别处理模块,并将识别后的图像传输给处理器,处理器则通过设置在处理器内的通讯装置将图像传送给远程控制中心,巡检机器人内设置有数据储存模块,所述数据储存模块和处理器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处理器之间设置有A/D转换器。可对隔离开关的温度、湿度、振动以及开合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提高监测准确率,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0208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475496.8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能表技术领域,是一种电能表检测移动装置,其包括第一电能表、第二电能表、支架和限位装置,支架位于第一电能表和第二电能表的上方,在与第一电能表两侧对应的支架上分别安装有能将第一电能表卡紧的限位装置,在与第二电能表两侧对应的支架上分别安装有能将第二电能表卡紧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为吸盘。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吸盘或压缩弹簧等限位装置将第一电能表、第二电能表卡好,就能一次将两个电能表一起放到电能表检定平台上,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74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61922.1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高压隔离开关监测的智能分析预警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开关预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温度时序集;获取实时巡检视频;结合触头温度时序和第一视频段得到触头异常指数,结合绝缘油温度时序和第二视频段得到绝缘油异常指数;判断是否满足预定约束阈值;若是满足,读取预定状态特征指标,并采集得到实时状态特征参数集;得到弹簧疲劳指数;若符合预定疲劳阈值,生成开关状态评估指数;进行智能预警执行。通过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对实时变化的运行状态的监测精确度较低,进一步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实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技术目标,达到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087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32777.4
申请日:2022-09-1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组电抗器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电抗器,电抗器连接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安装在电容器的上方,该装置应用于电抗器时,罗氏线圈及其屏蔽外壳体积小、重量轻,不会给电抗器下星臂带来重量变形;电流采集装置安装在电抗器下星臂外侧,做等电位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电抗器磁场和电压的影响;取能CT安装在电抗器下星臂出现处,为电流采集装置提供稳定持续的电源。此外,通过在线监测空心电抗器星臂电流,当发生匝间短路时,提前识别,防止故障扩大,并且此结构安装方便,成本低,电气安全系数高。本发明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故障识别灵敏度和精确度高,电气和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好。
-
公开(公告)号:CN110233325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1910444372.6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和工程物探技术领域,是一种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基板制造方法及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前者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基板,其中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基板进行缝隙加工;在每个弧形槽内填充吸收介质形成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基板,其中吸收介质包括碳浆、铁氧体磁性材料和纳米银粉。本发明通过缝隙加载的方式,电磁波在天线表面行进过程中通过弧形槽内的吸收介质进行传导并逐次平缓吸收,增加了天线的行波性能,使频带内天线阻抗变化缓慢,利于和发射机、接收机匹配,使得最终形成的探地雷达系统拖尾振荡小,利于数据解释。
-
公开(公告)号:CN11256300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373158.5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干式电抗器周边电磁环境屏蔽装置,包括屏蔽环、绝缘支柱和接地片,屏蔽环包括至少三个沿圆周方向依次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弧形铝板,每个弧形铝板均成扇环形,位于最前方的弧形铝板为主弧形铝板,主弧形铝板左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开口,对应第一开口位置的主弧形铝板右侧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开口,所有弧形铝板均与主弧形铝板结构相同。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设置屏蔽环,避免因闭合环路产生换流而导致异常发热;通过采用分瓣式且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弧形铝板便于施工安装;具有高效、稳定和易拆装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890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20588.9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石炉出炉除渣技术领域,是一种750千伏避雷器用防松紧固件,包括均压电容管、上紧固件、下紧固件、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绝缘杆,绝缘杆外侧上下间隔设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均压电容管,每个均压电容管下端内侧和上端内侧分别设有下紧固件和上紧固件。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固定螺钉将紧固件和均压电容管固定成一体,通过将紧固螺栓和固定块一体设置,可有效防止运输过程中螺栓螺母掉落导致避雷器运行时放电并且造成电网停电的问题,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23332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444372.6
申请日:2019-05-2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和工程物探技术领域,是一种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基板制造方法及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前者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基板,其中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平面蝶形偶极子天线基板进行缝隙加工;在每个弧形槽内填充吸收介质形成蝶形偶极子缝隙天线基板,其中吸收介质包括碳浆、铁氧体磁性材料和纳米银粉。本发明通过缝隙加载的方式,电磁波在天线表面行进过程中通过弧形槽内的吸收介质进行传导并逐次平缓吸收,增加了天线的行波性能,使频带内天线阻抗变化缓慢,利于和发射机、接收机匹配,使得最终形成的探地雷达系统拖尾振荡小,利于数据解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