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59441.6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天和本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工程规划和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装置规划设计系统及方法,该方法以获取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装置的容量计算模型,以储能装置的容量、PCS、储能电芯信息为目标,通过生产运行模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等求解,得到储能装置的容量、PCS、储能电芯配置信息;并根据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电池的设计模型,求解多约束决策模型,对接入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电站土建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本申请能够得到储能电池容量、电芯型号和PCS容量配置信息,然后通过容量配置信息对储能装置的PCS设计、土建设计进行最优配置,使得三站合一变电站发挥消纳新能源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0159441.6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北京天和本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气工程规划和输变电工程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装置规划设计系统及方法,该方法以获取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装置的容量计算模型,以储能装置的容量、PCS、储能电芯信息为目标,通过生产运行模拟,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等求解,得到储能装置的容量、PCS、储能电芯配置信息;并根据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电池的设计模型,求解多约束决策模型,对接入三站合一变电站储能电站土建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设计。本申请能够得到储能电池容量、电芯型号和PCS容量配置信息,然后通过容量配置信息对储能装置的PCS设计、土建设计进行最优配置,使得三站合一变电站发挥消纳新能源的作用,从而提高整体运行的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68134.X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天和本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比例新能源区域电力系统全环节协调规划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高比例新能源区域电力系统的电网分区进行负荷特性精细化建模,对灵活性供给与需求建模,从系统灵活性的调节、充裕以及传输三个角度,构建灵活性平衡约束。提出源‑网‑荷‑储全环节协调规划优化模型,在传统的电力平衡、电量平衡等约束的基础上加入灵活性平衡约束,该约束能保证成本尽可能小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充裕性。构建算例,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源‑网‑荷‑储进行协调规划,以提升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78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1568166.X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天和本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源‑荷‑储灵活性资源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节点和系统层面分别量化灵活性需求和供给,然后,构建反映系统灵活性平衡的评价指标,该指标考虑了灵活性资源的空间分布及线路容量对于灵活性功率传输的限制作用。最后,构建算例,对源‑荷‑储多类型资源系统进行灵活性评估,以验证所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50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46061.X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高比例新能源电网暂态稳定的构网储能选址定容方法,包括:获取电网测量数据,通过分段Hankel矩阵递推分解和动态加权图谱分解提取时空特征,采用多尺度张量融合构建特征张量;基于分层稀疏主成分映射分析暂态响应特征,通过多尺度耦合评估构建稳定性指标,采用自适应权重融合得到节点评分;利用亲和力传播聚类筛选候选节点,通过多时间尺度影响力传播评估支撑能力,采用分数规划约束优化确定容量配置;基于递归状态估计实现实时评估,通过多时间尺度分层决策生成响应策略,采用分布式一致性优化实现协同控制。本发明有效提升了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暂态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5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50362.5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组聚类的长时储能规划方法,方法包括根据机组技术参数,利用机器学习建立机组聚类方法,将多台机组划分为机组群;根据长时储能的技术参数,构建以年为运行周期的长时储能调度模型;构建松弛整型变量的机组聚类机组组合,融入长时储能调度,构建长时储能与机组同步调度;以长时储能与机组同步调度为运行模拟,构建含机组组合的长时储能规划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在以年为时间尺度的机组组合问题的求解,其最终优化结果实现了与系统运行相适应的长时储能配置方案求解,从而能够实现系统长时间尺度运行特征与长时储能运行方式的精确关联,实现储能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4622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83950.4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在线实时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随机给出多组各个节点的初始运行参数,通过给出的运行参数训练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直至获得期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再通过该期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相量测量装置测得的节点数据,从而得到各个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位角,再通过连续潮流算法得到电压稳定裕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9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845470.8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31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源网荷聚类的新型电力系统多尺度构网储能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多维度自适应特征提取与融合方法对源网荷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区间自适应概率密度估计、自适应核张量分解和边际信息熵最大化实现数据的精确处理;然后采用多层级数据聚类方法,通过层次化距离度量和边界自适应调整实现精确聚类;接着采用多尺度储能建模方法,通过动态特性矩阵和自适应拓扑嵌入实现储能系统的精确建模;最后采用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通过自适应分层分解和混合进化优化实现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储能规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874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94012.9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H02J3/28 , H02J3/00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30/0601 , G06F17/1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外网经济一致性原则的大规模储能聚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考虑大规模储能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2)求解考虑大规模储能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得到储能聚合前的调度信息;3)建立计及多场景的虚拟储能双层优化模型;4)将计及多场景的虚拟储能双层优化模型转换为单层混合整数优化模型;5)求解单层混合整数优化模型,得到适应于多场景的大规模储能聚合调度信息。本发明能够获得大规模储能等效为虚拟储能后的可行域,进而将虚拟储能并网,实现与大规模储能相同的经济调度行为,同时,虚拟储能保护了大规模储能用户的私有信息,防止用户隐私泄露,能有效促进储能用户参与电网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33362.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新能源直流外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计及暂态过电压约束的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规划方法,包括:第一短路容量计算公式构建、第二短路容量计算公式构建、整体短路容量计算公式构建、暂态过电压约束式构建、上层规划模型目标函数构建、下层优化模型目标函数构建、上层约束和下层约束构建以及最优求解。本发明通过暂态过电压约束式,解决了直流故障后的送端暂态过电压问题易造成风机脱网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通过上层规划模型目标函数、下层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上层约束以及下层约束,实现了最优规划方案的获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