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90829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1708.2
申请日:2015-02-05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以及位于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之间的点对点直流系统DCS-E;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通过Bb-A4s至Bb-B4的直流线路和Ba-E2至Ba-B0的交流线路将电能输送到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研究未来新能源直流电网和多馈入区域构成的大型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模型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831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1875.7
申请日:2015-0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网组合测试模型,由直流子网络或系统组成,包括: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小型分布式能源直流电网DCS-C、海上风电VSC直流电网DCS-D和点对点直流系统DCS-E;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均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和高压交流输电线将电能输送到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和小型分布式能源直流电网DCS-C的负荷中心;海上风电VSC直流电网DCS-D均通过高压直流输电线和高压交流输电线将电能输送到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和小型分布式能源直流电网DCS-C的负荷中心。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考虑了直流电网在不用场合中的应用,具有直流电压等级的多样性以满足不用应用场合的需求,具备直流电网的基本特征,且各功能区域可灵活组合、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828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61906.9
申请日:201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并网的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小型分布式能源直流电网DCS-C;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通过Ba-E1至Ba-C0的交流线路和Bb-A3至Bb-C1的直流线路向小型分布式能源直流电网DCS-C输电;本发明提供地技术方案模型既可用于大规模风电和小型分布式发电并网接入直流电网的动态特性研究,也适用于两种新能源发电接入直流电网后混合交直流电网的交互影响研究。该模型规模适当,与其他类型直流电网组合灵活,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67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510770374.6
申请日:2015-11-12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判定方法,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主电路等效为简化等效模型;建立并线性化换流器电磁暂态模型及换流器控制器系统;得到有功功率小干扰基本数学模型;建立换流器小干扰线性化戴维南等效模型及直流电网小干扰线性化通用数学模型;获取直流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判定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判定方法结构清晰简单,便于理解,简化换流器内部换流过程,便于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并对换流器小干扰线性化模型进行推广,突破原始等效模型的局限性,使其适合所有工况,并能有效抑制直流电流震荡,便于稳定性分析;为研究交直流电网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可靠且准确的依据,进而提高了交直流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120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770374.6
申请日:2015-11-12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判定方法,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主电路等效为简化等效模型;建立并线性化换流器电磁暂态模型及换流器控制器系统;得到有功功率小干扰基本数学模型;建立换流器小干扰线性化戴维南等效模型及直流电网小干扰线性化通用数学模型;获取直流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判定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判定方法结构清晰简单,便于理解,简化换流器内部换流过程,便于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并对换流器小干扰线性化模型进行推广,突破原始等效模型的局限性,使其适合所有工况,并能有效抑制直流电流震荡,便于稳定性分析;为研究交直流电网的相互影响提供了可靠且准确的依据,进而提高了交直流电网的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90829B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1510061708.2
申请日:2015-02-05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测试模型,包括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以及位于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和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之间的点对点直流系统DCS‑E;所述陆地新能源直流电网DCS‑A通过Bb‑A4s至Bb‑B4的直流线路和Ba‑E2至Ba‑B0的交流线路将电能输送到多端LCC直流系统DCS‑B。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研究未来新能源直流电网和多馈入区域构成的大型LCC‑VSC混合直流电网,模型规模适当,具备良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36120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511021554.0
申请日:2015-12-3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网线路故障保护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各测量点行波信号,若达到保护的设定阈值,则跳开对应的直流断路器,最终跳开所有断路器实现3个直流子系统的分离,并切换各子系统换流站的控制模式。根据测量点获取的行波以及各子系统通过故障定位逻辑,判断是子系统区内还是区外故障。若故障定位逻辑判断为子系统外部故障,则按照故障定位逻辑确定故障所在线路;否则判别为子系统内部故障。根据调度系统指令,改变各换流站的控制模式以及功率控制指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缩短了故障定位所需时间,同时尽可能降低了直流电网大范围闭锁带来的功率转移及其对交直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所提出的方法不会随直流电网结构的复杂化无法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857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929325.2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电网分层能量平衡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换流阀级控制、换流站级控制和直流电网系统级控制;其中换流阀级控制和换流站级控制均是基于换流站本地信息的控制;而直流电网系统级控制是基于直流电网中所有换流器信息的控制,实现换流站间的协调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在多时间尺度下实现直流电网系统的能量平衡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32951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35099.5
申请日:2015-06-16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电网潮流控制器的配置方法,对系统潮流的运行空间进行了细致分析,考虑了支路载流量对其范围的影响,并提出了用于判断潮流运行空间是否变化和是否满足支路载流量要求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直流电网潮流控制器接入位置的选择,当电网潮流本身能够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使系统潮流的分布更加合理,从而提升系统经济性;当电网由于断线或故障等因素,无法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时,该方法不但可以通过系统潮流运行点的调节使系统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还可在此基础上对系统潮流的分布进一步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71593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310601081.6
申请日:2013-11-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IPC: H02M7/4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容量的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通过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桥臂中增加可产生负电压的全桥子模块(Full‑Bridge Sub Module,FBSM),平衡换流器输出直流电压的同时调节换流器交流输出电压,从而提升换流器的传输容量。此方法不对IGBT元件的通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现有的工程技术出发,极大地优化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
-
-
-
-
-
-
-